“那些餐馆与我们院内人士无关,但对你则不同。”
他说,“俗话说,‘亲邻不如近邻’,自从你搬进来之后,你就成了这里的一员。
在这种时候相互帮助乃是应该之事。
秦淮茹因怀孕想吃肉类,在夜间不便之际才想到找你帮助,这反而证明他们并不把你看作外人。”
易中海的话语巧妙地将王卫国描绘为一个冷漠且疏离的形象。
“中海兄真是见识多广,讲得有理。”
贾张氏听了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的确,作为她儿子的师傅,易中海的说服力确实不凡。
果然,贾东旭找王卫国讨肉吃,其实是看得起他。
“听听,你这个年轻人,我儿子去找你,那是没有把你当外人。
结果没想到你还这么不领情。”
贾张氏正要继续斥责几句,但被易中海拦住了。
“贾大姐,话不能这么讲。”
“卫国刚从乡村来城里生活,对咱们这四合院里的和谐关系还不够了解,大家都是相处如家人的。”
“不能全怪他,等他在这一阵子熟悉了自然会明白的,不会再做出类似的事了。”
易中海语气温和地向王卫国解释。
“卫国啊,在我们这个四合院里,大家都像是一家人,谁有什么事,彼此都会伸出援手帮忙的。”
“待久了你就懂了,以后行事可不要这么自私。”
易中海打断贾张氏的原因,并非完全出于公正。
他知道王卫国家中的变故,父母去世只剩下妹妹,若多拉拢拉拢他,说不准将来可以请他养老。
虽说眼下他对徒弟贾东旭寄托厚望,
但还是得多方面考虑,多个依靠总没有坏处。
王卫国初入这环境,便被贾张氏当众训斥,一定很尴尬。
如果这时候帮他化解困境,相信王卫国会心存感激,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头。
“这老易,真会做戏。”
一旁洗衣的何大清摇了摇头,认为易中海不过是说说而已。
尽管心中不满,但他并未出声反驳。
毕竟两人平日里关系不错,
且何大清正准备与白寡妇私奔,将傻柱与雨水留在院中。
他想着,以后离开了,可以让易中海多多照应这两个孩子,因此不愿此时拆他的台。
其他人则保持沉默,既没有挺贾张氏也不站出来为王卫国辩护。
毕竟对于这些居民来说,王卫国就是个新人,
若是此人易于控制,今后他们也未尝不可以趁机在他那里占点便宜。
“原来是这么回事,是我对院子里的规则还不甚了解。”
王卫国像是顿悟般点了点头,表现得十分诚恳。
“没关系,没问题。”
“毕竟是新人,不清楚规矩也可以理解,今后不再这样就可以了。”
听到王卫国的话,易中海心中大悦。
看来这位新邻居确实很好说服。
这种个性的新人很容易成为他计划的一部分,日后或许可以作为养老的选择之一。
见王卫国这般顺从,易中海愈发高兴,
本来他还打算得先磨一磨这个年轻人的棱角,
想不到一开口,王卫国就低头认错,证明其本质上是一个老实人。
如此下去,稍加引导,就可以作为未来的后盾人选。
“易哥,这么讲的话,当我有什么困难时,也能够得到院里其他人的帮忙了吗?”
王卫国询问道。
“我们都是一家人,住在同一个院子,互相扶持是应该的,如果你遇到困难,大家一定会乐于伸出援手的。”
易中海连忙接口说道,心里想着一定要让王卫国觉得院子里的人都像亲人一样相处,更多地想着大家而不是只顾自已。
这样一来,未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,自然而然也成了王卫国的事情。
“那就太好了。”
听完易中海的话,王卫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
“我和我妹妹刚刚搬到这个院子里,什么东西都没有,也没钱去添置。”
“易师傅,您能不能帮我们采购些生活用品呢?”
“不用太多,两张床、两个衣柜、几个箱子和几把椅子就可以了。”
“还有热水瓶、洗脸盆、毛巾等日用品。
马上过年了,我们都没有新衣服可以换呢。”
“对我来说还好,但是妹妹年纪小,长得快,去年的衣服都穿不下了,需要添置几套新的。”
“要是条件允许,还希望易师傅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缝纫机……”
“行了,行了。”
没等他说完,易中海急忙打断他,
“小伙子,你也知道这需要花费多少吗?你提的要求从床到柜,再到自行车和日用品,好像除了房子之外的一切都要我给你准备齐全似的。
你以为我是大款啊!”
“易师傅,您不也说在这院里就像是一个家吗?既是如此,互帮互助也是理所当然。”
王卫国正色道,“看您的家中什么都有,而我们一无所有,帮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吧。”
“院子里这么多人,为什么单挑我们家求助呢?”
易中海的妻子也不淡定了。
这些所需物品的价格加在一起,至少得上百万元,这对当时来说可是天文数字。
那时的货币还没有改革,一般人的月薪仅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,这样的请求对于任何普通家庭而言都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“再者说,你一个大小伙子要缝纫机干什么用?”
更令他们不能接受的是,王卫国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。
四合院:重生52,我为全能王者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四合院:重生52,我为全能王者最新章节随便看!一个男子汉用不上缝纫机,他的妹妹年纪又小,显然也是没有实际需要的。
“因为据我所知,在这个院子里您工资是最高的,生活质量是最好的,找您帮忙理所当然啊。”
王卫国平静答道,
“缝纫机虽不立刻使用,但我终将会结婚,有了媳妇儿后自然就用上了。”
面对王卫国的逻辑自洽的回答,易中海一时语塞,略带火气地说道:“老易的工资比我高,怎么不去找他呢?”
在那个时候,这家轧钢厂还未扩建成后来广为人知的红星轧钢厂。
娄家的私家小轧钢厂里,易中海是里面的钳工。
虽说这里没有明确的工资等级,但凭借着易中海的经验与资历,他的收入要比普通工人高不少。
但在那个四合院中,薪酬最高的并不是易中海,而是厨艺精湛的何大清。
尽管何大清没有在著名的丰泽园工作,但他所在的饭庄也有很高的名声。
他的月薪加上奖金,一个月可达数万元,生活质量远超易中海。
然而,王卫国不向何大清借钱,反而来找易中海,这是为何?
“易哥,我的工资只是稍微高于你一些,还要养活两个孩子,过得可不如你们夫妇轻松啊。”
何大清在一旁旁观,原本他认为王卫国是个实在的人,易中海在欺负他。
但现在看来,王卫国远比想象中的油滑。
易中海想要教训他,恐怕没那么容易。
看热闹的何大清没料到事情竟发展成了将他自已拖入争端的地步,立刻出声:“易兄这样做可是不对,我可没有得罪你,为什么要将我也扯进来?”
内心抱怨的同时,考虑到离开后易中海对他子女的帮助,何大清还是勉强克制了自已的怒火,若不是这样,只怕他已经发作。
“易师傅,您得体谅何师傅也是一家人,他还有家庭要供养呢。”
“我知道,我们院子里就数你们两口子没有孩子,工资也最高,手头最宽裕。”
“而且,按你们的年龄,可能已经不适合生育,拿着这么多钱也挺孤单的,不如帮助我们家购置些家具,住在一起就是亲人,帮助我们也就是帮助自已。”
王卫国依然满脸笑容,继续用道德压迫来对付易中海。
易中海常说院子里的人如一家,彼此间应当互帮互助。
既然如此,易中海先帮忙岂不是很合理?
反正他是没有子女的,两人的钱放在那里也没什么用处。
“你,你们昨天晚上还吃了红烧肉,家里应该很富裕吧。”
易中海不愿意马上就食言,但也不肯为王卫国家里的东西破费。
这些存款是准备自已年老后的生活所用。
无子无女,老无所依时留点钱总是必需的。
尤其是王卫国那句话,直接刺痛了他的心房。
易中海和他的妻子不过四十多岁,并未到不能生育的年纪,但这对他来说已是明了的痛处——多年来他尝试了各种方法和偏方,最终仍未能得子。
王卫国在众人面前这样说,不正是揭了他的伤疤吗?
“我们农家人,能有多少存款,挣的都是吃饭钱罢了。”
王卫国摊开手,仿佛表明自已口袋空空,但实际上他并不像表现得那么拮据,只是这点不必让易中海知道罢了。
“你这败家孩子,钱都用在吃的上,知道节约点吗?”
“现在没剩下几个钱了,还要让我替你买床、橱柜,甚至还想要自行车和缝纫机,你这是做梦吧?”
易中海看到王卫国这般无理的态度,忍不住气愤地责备道。
易中海薪资不菲,且孑然一身,没有家人的拖累,连自已喜欢的红烧肉都不常吃。
王卫国却是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,刚到城里就舍得花钱吃红烧肉。
把钱全花在买肉上了,竟然还要我帮他买家具,想得太美了吧?
“易师傅,这话就说得不对了。”
“邻里关系有时候比亲戚还重要,大家住在同一个院落里,就像是自家人,互相帮忙是应该的,怎么能计较这些小事呢。”
“您这话可是亲口说过的,我还以为易师傅是个豪爽大方的人,没想到……”
王卫国唇角轻扬,带着几分嘲讽说。
“谁跟你是一家人,谁跟你说的一家人?”
易中海的妻子听了也恼火起来。
“你住在后面,我住中间,姓王的是姓王,我们易家与你们毫无关系。
没钱还出去乱吃乱喝,还想让我们替你买车?休想!”
“你这种挥霍惯了的小子,一辈子也买不起床、买不起车。”
“说帮助是要看情况的,并不是说一个人把所有的钱花完后,就能让别人帮他解决所有的问题,这日子不是这样度过的。”
易中海严肃地看着王卫国解释道。
“如何生活是我的事,不用你操心。”
见易中海如此,王卫国也不愿再遮掩态度,
用不屑的眼神看着易中海说。
“我住在后院,你们在中院,我和贾东旭之间还有一层姓氏的区别。
你们这种‘亲戚’不要也罢,丢人现眼的。”
“道德上的大帽子你就不要往我头上扣了,贾张氏,如果再听到你们在背后胡说八道,可不要怪我出手不留情。”
王卫国目光凌厉地扫视了易中海及贾张氏几人,冷笑了一声后说道。
“你小小年纪,就敢在我面前大放厥词,别说你是小辈,这尊老爱幼的道理总得懂吧?”
听到这,易中海更加火冒三丈。
原本他还想着给这个小伙子点教训,没曾想却被顶了回来,丝毫没有给他留任何面子。
“王卫国!”
正当易中海想着要用年龄优势教训一下王卫国时,
一声愤怒的大吼从后面传来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AIBY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