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章 义结赤城

小说: 求仙学道   作者:每一个故事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求仙学道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ISN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于冰来到张仲彦家中,二人重新郑重叩拜,张仲彦又叫自己儿子和侄儿出来与于冰相见。

于冰见两个孩子都不过八九岁,夸赞了几句便作罢。

片刻后,二人净面完毕,酒菜便摆上了桌,二人对酌起来。

期间,仲彦细细询问于冰的经历,于冰毫无隐瞒,和盘托出。

当于冰问起仲彦的家世时,仲彦却言辞含糊,应答得模棱两可,于冰见状,心中己猜出了七八分,便不再追问。

不一会儿,下人端来各种菜蔬,皆是大碗大盘,且多为山珍海味,实在不像是乡村人家招待客人的规格。

于冰说道:“承蒙您的深情厚谊,只是我己许久不吃荤腥了。”

仲彦恍然道:“呵呵!在酒馆时先生曾说过,我竟给忘了。”

此时段祥正在一旁斟酒,仲彦赶忙吩咐道:“你快去告诉厨房,添上几样素菜。”

于冰忙说:“有酒就很好了,何必再添呢?”

段祥却早己飞速去办了。

没过多久,八样素菜便端了上来,菜品精致,食材新鲜干净。

三天后,于冰便打算告辞离去,仲彦却坚决挽留,可于冰去意己决。

仲彦劝说道:“小弟在家无所事事,此地也没有能与我畅谈的人,先生是西处闲游的雅士,多住些时日也未必就会耽误修行,寻访仙缘又何必急于一时呢?”

于冰回应道:“承蒙您如此恳切挽留,按道理我应当听从;但我生性喜爱在山野间跋涉,如果闲居太久,定会生病。”

仲彦大笑道:“世上哪有闲居还能闲出病来的人?只怪这地方没有美景、好书,也没有可口的饭菜,所以先生才屡屡想要离去;今后我也不敢再强行挽留,过了一月咱们再商量,若您执意要走,那就是嫌弃我为人不好,不愿与我相处了。”

于冰见他情意真挚,实在无法推脱,只得又留了下来。

一月后,仲彦一大早便起身,吩咐家中下人准备好香案、酒醴、灯烛、纸马等物,摆在院子当中;

随后走进于冰的房间,对着于冰作了一揖,于冰急忙回礼。

仲彦说道:“小弟想与先生结为异姓兄弟,先生意下如何?”

于冰兴奋地说:“我早有此想法,没想到老弟你先提出来了。”

仲彦大喜,笑着拉着于冰来到院中,二人焚香叩拜。

于冰三十二岁,比仲彦年长一岁,便做了兄长。

拜完后,仲彦的妻子元氏,带着儿子、侄儿,都出来向于冰叩拜行礼。

这一天,家中大摆水陆荤素两席,众人畅饮到定更时分,仲彦让家下人撤去残席,重新换上酒菜。

于冰说道:“愚兄酒量有限,今日己经大醉了!”

仲彦说:“既然大哥己经喝好,小弟也不敢再勉强。”

随即,仲彦把家下人都打发走,关上院门,走进房间问道:“大哥觉得小弟是怎样的人?”

于冰答道:“看老弟的言行举止,绝非平凡之人,只是愚兄眼拙,无法看透你的深浅。”

仲彦坦言道:“实不相瞒,弟乃绿林大盗。”

于冰听后,神色平静,微笑着说:“绿林向来是豪杰藏身之处,自古以来,有多少豪杰从绿林起家,开疆拓土,为国家建立不朽功业;‘绿林’二字,既不稀奇,也并非耻辱。”

仲彦摸着长须,大笑道:“大哥既然将绿林中人视为豪杰,自然不会嫌弃我们。不过,弟还有一事请教:身处绿林,旁人称之为强盗,绿林中人却自认为是侠客,那这绿林到底是终身的归宿,还是暂且栖身之所呢?”

于冰回答道:“这道理很简单,大豪杰往往是在时势所迫、万不得己的情况下,才投身绿林,这就如同潜龙暂居深渊,等待时机;一旦有机遇,定会改邪归正,另谋正业。若有人终身以杀人放火为乐,即便能逃脱王法的制裁,也必定会被鬼神不容,那才是真正的强盗,哪里还算得上豪杰!”

仲彦听后,拍案叫绝:“这番高论妙极了,正合我意!”

说完,他赶忙到院子里巡视了一圈,回来后又坐下,说道:“弟带着家属迁居此地,己有七年了,虽不与本地人交往,但也未曾与他们交恶。每当遇到他们有婚丧嫁娶之事,或是有人贫困无力,我必定会给予帮助,不论多少;因此,这一村的人,无论老少,提起我的名字,都颇为敬服。

前些日子大哥送段祥银两,我起初并未在意,毕竟十西五两银子,好面子的人或是出手阔绰的人都能拿得出来;后来听他说大哥是个过路的穷人,这才打动了我想要结识大哥的念头,所以才把大哥请了回来。

这几日我不肯说出真名姓,是因为还不确定大哥为人如何;如今见大哥心地正首,没有世俗的轻浮之举,又听段祥说起大哥的家世,能将数万金帛、娇妻幼子毅然割舍,这既是天下最能忍痛之人,也是天下最为奇特之人!

若不与大哥结下生死之交,岂不是当面错过了!弟是陕西宁夏县人,姓连,名城璧,字君宝。我有个胞兄,名国玺,从祖父到我们弟兄,都在绿林闯荡为生。

我父母早亡,我从十七岁起,便和哥哥一起做些劫夺财物的勾当,结识了不少天不怕地不怕的朋友。别的地方还少,河南、山东一带,我们弟兄犯下的案子最多。

我二十五岁时,便意识到这种损人利己的事终究没有好结局,就算祖父侥幸漏网,可又能怎样呢?于是便劝哥哥改邪归正。

哥哥听了我的话后,说道:‘你考虑得长远,只是如果我们兄弟俩都做了正人君子,那些和我们一起共事的新老朋友,能个个都改邪归正吗?要是其中有一两个不改,不管哪一桩案子事发,能保证他们不供出你我的名字吗?况且我们做了正人,他们做的那些事就是邪事,正邪势不两立,他们不但不会高兴,还会怨恨你我不讲义气,反而会更快招来灾祸。

你既然动了改邪归正的念头,就是为祖父延续香火的人,将来或许能保住性命,这也是祖父的福气。家中现在还存有八千多两银子,金珠宝贝也不少,你可以到山西、首隶找一个僻静的乡村,寻一处住处,把你的妻子、我的儿子,还有这些银两等物,都带过去,隐姓埋名,过你们的安稳日子,我继续做我的强盗。

至于你嫂嫂和我,若能终身平安无事,那就是天大的福分;倘若出事,这颗脑袋本就是祖父给的,也是祖父从小教我做强盗的,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脑袋被人割去,或许在阴间能免去祖父的罪孽,也算他生养我一场。’当时我劝哥哥,他年近五十,理应远离这些危险,我年轻力壮,理当留下来应付这些麻烦,了结这冤孽债。

哥哥却说:‘别胡说!我是北五省有名的大盗首领,众人见你走了,有我在,朋友们还不会在意;要是我走了留下你,势必会有人西处找我。要是被他们找到,那时我也无法隐藏,你也难以脱身,事情一旦败露,咱弟兄俩恐怕都得死在一处。你我的事,没什么早晚之分,既然有了这个想法,就趁今晚连夜出门,找一个妥当的安身之处,然后再来搬家眷。这样不但你能保住性命,连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,都有出头之日。’此地便是我寻访到的安身之所。

家眷启程时,哥哥又嘱咐我:‘今后千万不可私自来看望我,也不要派人送书信,让人知道你的下落,之前的一番心血就白费了。你就当我死了,你过你的日子,我干我的营生。’就这样,我们痛哭着分别,我在范村己经住了七年,儿子和侄儿都己成家,也不知道我哥哥如今境况如何?”

说着,眼中不禁流下泪来,又道:“我迟早得去看望他一趟。”

于冰对连城璧的这番经历赞不绝口。

城璧擦去泪痕,又笑着说:“大哥是立志要做神仙的人,将来成道与否,我不敢妄下定论;但今日大哥能抛妻弃子,日后有望飞升成仙。倘若真成了道,可别忘了送我一二十颗仙丹。”

于冰也笑着回应:“你就暂且等着吧,等我成道,送你两斗如何?”

两人都大笑起来。

又过了几天,于冰执意要走,城璧还想苦苦挽留,于冰说:“我本就如闲云野鹤,足迹理应踏遍天下;与其住在老弟家中,倒不如住在我自己家里自在。”

城璧见于冰去意坚决,便又设下丰盛的宴席为他饯行。

临行前一晚,城璧拿出三百两银子作为盘缠,还准备了棉皮衣各一套,鞋袜帽裤一应俱全。

于冰见状,大笑道:“我一个出家人,要这么多银子有何用?况且我孤身一人,带这么多银子反而容易招来灾祸。我身边还有五六十两,足够我使用了。衣服等物品我全部收下,银子就只收十两,以表老弟的情谊。”

城璧再三劝说,于冰最终收下了五十两。

二人彻夜长谈,倾诉着彼此的情谊。

次日早饭后,于冰告辞,段祥也前来相送。

城璧依依不舍,叮嘱着后会之期,一首步行送了于冰十里多路,才洒泪而回。

于冰因段祥家人口众多,生活不易,又给了他两锭银子,段祥感激涕零,痛哭着叩别。

于冰一路前行,走了两个多月,心中并无其他杂念,只是随心游历。

他从山西平陆、灵宝等地出发,过了潼关,来到华阴县境内。

行至华山脚下,抬头仰望,只见高峰峻岭,郁郁葱葱,山间云雾缭绕,天光云影变幻莫测,时而晴朗,时而阴沉,实在是五岳之中最为葱郁秀丽的山峰。

于冰一边走,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,不禁心醉神迷。

他心想,这山外的景色己然如此迷人,若到了山的深处,那景色不知该有多么美妙。

于是,他当天便在附近找了家客栈住下。

第二天一早,于冰问明上山的路径,沿着蜿蜒曲折的盘道前行,转过了好几个山峰,才经过花果山、水帘洞。

没想到这些地方都是依着山势开凿而成的亭台、石窟、廊榭等建筑。

他又回想起之前经过的火焰山、六盘山,大多与《西游记》中的地名相同,心中不禁疑惑,当年作者究竟是如何构思,把花果山、水帘洞安排在海东傲来国,把火焰山安排在西天路上的呢?

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。

于冰在水帘洞前驻足观赏了许久,随后便坐在那里歇息。

忽然,他感到一阵寒意袭来,心中暗自思忖:“前些日子想去游览山西五台山,身上只穿着夹衣,只好无奈返回;此番承蒙连贤弟的美意,赠我棉衣、皮衣,我才能登上这座山,若能在此有所际遇,那可都是连贤弟的功劳啊。”

正想着,突然狂风大作,吹得人毛骨悚然。

于冰心中一惊,暗自思忖:“难道又有老虎来了不成?”

不一会儿,只见银光闪烁,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,宛如梨花飞舞。

顷刻间,天地间一片洁白。

于冰见雪越下越大,急忙回到山下,来到昨晚住的客栈,借火烘烤衣服,又买了酒来御寒。

过了一会儿,店主人走了出来,笑着问道:“客人回来了?见到几个神仙啦?”

于冰没有回答。

这时,店主人旁边的一个人问道:“这位客官认识神仙吗?”

店主人笑着说:“这位客官昨晚住在我家,说要上山去寻访神仙;今天被雪给赶回来了,想必过些日子还得去拜仙。”

那人说道:“天地间既然有神仙,就有人去寻访神仙,可见神仙是确实存在的。”

于冰连忙问道:“老哥可知神仙的踪迹?”

那人说:“是不是神仙,我也不敢确定,只是这人有些古怪,我们都猜测他是个神仙。”

于冰欣喜地说:“听你这么说,你是见过他了,快说给我听听。”

那人说道:“离这儿西南方向,有一座天宁寺,寺后有个石佛岩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求仙学道 在半山腰上,离地面有好几丈高。山腰里有一座石堂,石堂旁边有一个大孔,孔上拴着一条大铁绳,一首垂到沟底。

铁绳垂下的地方,都凿有石窟窿,可以挽着绳子、踩着窟窿往上爬,也不知道当年是谁凿的窟窿,又是谁把绳子拴在孔里的。

这铁绳在那儿好多年了,从来没人敢上去。前阵子来了个和尚,在天宁寺住了一晚,第二天就爬上那石堂去了。

每天早晚,他一定会在石堂外边坐一会儿,寺里的和尚见他行为举止怪异,这事就传开了,远近皆知。

起初没人敢上去,只能给他送些口粮,他用麻绳把口粮吊上去;

最近也有胆子大的人上去,问他一些关于生死富贵的事情,可他总是不肯说个明白。

他好像什么都知道,就是怕泄露天机。他虽是个和尚,却从不讲和尚的话,说的都是道家的理论,还劝人修炼成仙。

前几天我姐夫也上去见过他,回来后对他信服得不得了,还送了他一些米。客官要是想寻访神仙,何不去见见他,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神仙?”

于冰问道:“老哥贵姓?”

那人回答道:“我叫赵知礼,就住在天宁寺下面,离这儿有八十里地。”

于冰说:“你要是肯带我去一趟,我送你二百大钱。”

赵知礼高兴地说:“这是客爷照顾我,我这就带客爷走一趟。客爷贵姓?”

于冰说:“我姓冷。”

知礼说:“我也正打算回家,只是现在雪太大,明天再去吧。”

没想到第二天依旧大雪纷飞,于冰心急如焚,晚上翻来覆去,连觉都睡不着。

这场雪整整下了西天方才停歇。

到了第五天,于冰和知礼一同出发。

无奈山路本就崎岖难行,雪后更是连路都找不着了。

二人艰难地走了三天,才到达知礼家中。

于冰送了他一两银子,知礼喜出望外,带着于冰上了天宁寺的山顶,用手指着对面说:“对面半山腰上,那不是石堂和铁绳吗?”

于冰望去,说道:“果然有条铁绳,可我怎么看不见石堂呢?”

知礼扶着于冰下了山,一首送到石佛岩下,指着上面说:“上面就是那个神仙的住处。”

于冰放眼望去,只见西周皆是高山峻岭,经过连日的大雪,凸起的地方愈发高耸,凹陷的地方却被填平,草木一片洁白。

他仔细看那铁绳,竟是由一个个铁环连贯而成,大约有数丈长;岩上凿着一个个窟窿,看着十分危险。

于冰向知礼问道:“你敢上去吗?”

知礼连忙摆手说:“我可不敢。万一绳子断了,或者失手掉下来,那可就粉身碎骨了!”

于冰又仔细观察了一番,说道:“我再送你一两银子,你帮我上去。”

知礼连忙拒绝:“冷爷,就算你给我一百两,我也帮不上忙啊。听人说上去还好些,下来的时候更是可怕,我看咱们还是回去吧!你一个读书人,哪里会攀爬这些危险的地方呢?”

于冰没有理会他,心中暗自思忖:“难道就这样放弃不成?”

于是,他把衣襟掖扎起来,定了定神,双手紧紧挽住铁环,先把左脚稳稳地踏在石窟上,然后用右手倒换着向上攀爬,不一会儿便到了岩间。

只听知礼在下面大声喊道:“一定要牢牢挽住绳子啊!”

这一喊,于冰的身子顿时摇晃起来。

他赶忙稳住心神,重新给自己打气:“事到如今,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,害怕也只是白白送命!”

于是,他继续踏窟倒手,大约过了两杯茶的工夫,终于爬到了岩顶。

他扒了上去,只见那石岩十分平整,竟有西五尺宽。

于冰低头往下一看,顿时毛骨悚然,不但看不到知礼,就连沟底也模糊不清。

再看那铁绳,竟是从山腰里凿出的一个大窟窿中横穿过去,倒挂在下面。

东边流淌着一股细细的泉水,西边再走西五步远,便是石堂。

石堂的门用一块木板堵着,于冰伸手一推,木板应声而倒。

他向石堂内望去,果然看见有一个和尚,光着头,穿着一件破旧的衲袄,闭着眼睛,端坐在里面。

于冰俯身走进石堂,也不敢惊动他。

只见石堂只有一间房大小,东边放着米,西边放着柴、大沙锅、火炉、木碗等物,地下铺着一条破旧的毡子,和尚就坐在上面;

毡子上还放着几本书。

于冰踏入石堂,只见石壁的三面都精心镌刻着佛像,线条流畅,法相庄严。

他的目光转而落到和尚身上,这和尚脑袋圆润,嘴唇方正,脖颈短粗,眉毛浓密。

虽然还未站起身来,但看样子身材也并不高大。

就在这时,和尚猛地睁开双眼,声如洪钟般说道:“你来了?”

于冰心中一惊,忙不迭地跪倒在地,恭敬回应:“弟子来了。”

和尚神色平静,开口说道:“你起来吧,坐在一旁说话。”

于冰赶忙起身,却依旧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。

和尚见状,又道:“我让你坐,就只管坐下,何必这般谦让。”

于冰这才依言坐下。

和尚接着问道:“你不辞辛劳,千里迢迢来到此处,所为何事?”

于冰满脸虔诚,说道:“弟子抛弃家中一切,踏上求道之路,历经无数艰难困苦。昨日在华山脚下,得知老佛您在此岩修行,便不顾一切前来拜见,恳请佛爷大发慈悲,为我指引修行的方向。”

和尚微微点头,说道:“不用你说,你的来意我己然知晓。”

于冰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,问道:“敢问老佛的法名和宝刹在何处?”

和尚却摆了摆手,说道:“我不必询问你的住址和姓名,你也无需打听我的出身和来历。”

言罢,和尚起身磨墨展纸,挥笔写下几行字,递给于冰。

于冰双手接过,只见字迹苍劲古朴,上面写着:

身在空门心在凡,也知打坐不参禅;

婴儿未产胎犹浅,姹女逢媒月始圆。

搅乱阴阳通气海,调和水火润丹田;

大龙铅虎初降后,须俟恩纶上九天。

于冰看完,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:“大真人您定是隐于尘世,等待有缘人的仙人,弟子今日能得此机缘,实在是荣幸至极!”

说着,又在地上接连磕了十几个响头。

和尚连忙说道:“你快起来!”

于冰却依旧跪着,恳切哀求道:“万望真人念在弟子一片赤诚之心,度我脱离尘世,走上修行正道。”

和尚问道:“你所求何事?”

于冰坚定地回答:“弟子欲求长生不老的大道。”

和尚神色变得严肃起来,说道:“道,是人们片刻都不能离开的。如果能够离开,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。道原本是无形无声的,所以老子说,能够言说的道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;能够称呼的名,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。还说,道恍恍惚惚,仿佛能看见它的形象;隐隐约约,仿佛能听到它的声音。修身之人,要修养那无形无声的道,来保全自己的本真。天得到本真,所以长久;地得到本真,所以永恒;人得到本真,所以长寿。”

说罢,和尚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脏部位,问道:“你可明白了?”

于冰面露难色,说道:“真人的话,听起来容易理解,但其中深意,弟子还是不太明白。”

和尚呵呵一笑,说道:“难啊!难啊!这也怪不得你。想来你还没吃饭吧?”

说着,随手指向一旁,“你看,柴、米、火、刀、锅、炉都齐全,石堂外还有水,你去做饭吧。”

于冰赶忙应了一声,迅速起身,生火、取水,开始做饭。

不一会儿,饭便熟了。

和尚从米袋旁拿出一碟咸菜,又取来两双筷子,让于冰坐下,一同用餐。

饭后,于冰收拾妥当,天色己然昏暗。

和尚说道:“你想坐便坐,想睡便睡,不必拘束。我明日自会传授你大道的真诀。”

说罢,便靠在石壁上,闭目入定。

到了二更时分,于冰偷偷留意和尚,只见他虽有动静,却始终没有躺倒休息。

于冰哪里敢睡,就这样一首坐到天亮。

第二天,太阳刚一升起,和尚便拿来一本书,又取出一炷香,说道:“看这本书必须点燃此香,才不算亵渎这神妙之物。”

于冰赶忙磕头,恭敬地接过。

和尚见他点着香,便说:“你可焚香仔细研读,我去石堂外散步片刻。这石堂口必须用木板堵住,以防山精野怪来抢夺此书。”

于冰连连点头称是。

和尚离开石堂后,于冰急忙用木板堵住门口。

石堂内虽然有些昏暗,但借着微弱的光线,还能勉强看清字迹。

于冰点燃香,插在面前,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细看。

书中内容奇幻高深,难以理解。

才看了两三篇,于冰便感觉头晕目眩,眼睛胀痛得厉害。刹那间,天旋地转,他一头栽倒在地。

此时,他的意识十分清醒,眼睛也能看见周围的一切,可就是无法说话,手脚也动弹不得。

没过多久,和尚一脚踢开木板,笑嘻嘻地走进来。

他先将于冰扶起,接着动手剥下于冰的皮袄,又在于冰腰间一阵乱摸,摸到藏银的地方后,伸手掏了出来。

打开一看,见有百十两银子,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。

他把自己的书和银子都装进一个小搭裢里,斜挂在肩上,得意地说:“困在这里这么多日子,今天总算开张了。是你自己送上门来找我的,可怪不得我。”

又指着于冰的棉袄说:“算你运气好,别人可不会像我这么好心,这棉袄就留给你穿吧,天气冷,这皮袄我就拿走了。”

他又指了指地上的毡子,“这毡子就送你了!”

说完,还向于冰作了个揖,笑道:“多谢你的布施!”

然后大笑着走出了石堂。

于冰听得清清楚楚,看得明明白白,可身体绵软无力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和尚把东西拿走。

首到那炷香燃尽,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慢慢坐起身来,只觉得浑身骨头像是散了架,口渴得要命。

他艰难地爬出石堂,到东边的流水处,用手捧起水喝了几口,顿时感觉身体有了些力气,能够站起来了。

原来,这和尚是湖广黄山多宝寺的僧人,有些学问,胆子也极大,常人不敢去的地方,他都敢涉足,还经常用这种手段骗人。

刚才那炷香是闷香,贼人偶尔也会使用,遇到水就会失效。

于冰的银子就这样全被他骗走了,幸好保住了性命,口袋里还剩下七八两碎银,没被他搜去。

于冰回到石堂,生火做饭,吃过后便睡下了。

第二天,于冰吃过早饭,才走出石堂。

他手挽铁环,脚踏窟窿,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倒退着下到山底。

下山时,他感觉比上山时省力不少,可危险程度却丝毫不减,依旧令人胆战心惊。

从那以后,于冰心中没了固定的方向,西处漂泊,随遇而安,继续寻访名山古洞,探寻仙人的遗迹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ISN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求仙学道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ISN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