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十章 乱世心灯

小说: 家族风云榜   作者:清风辰辰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家族风云榜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IY6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家族风云榜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第一节:育德晨读(咸丰三年·春分·圪塔村育德堂)

化清书的《盐铁论》被晨风吹开,书页停在“明者因时而变”那章。他摸着祖父化煜田留下的半枚玉扳指,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三年前祖父临终前的话:“这扳指能照见水脉,更能照见人心。”学堂外,父亲大升正在教村民用廉泉水浸泡麦种,远处洛河传来断断续续的炮声——太平军己过黄河,前锋距洛阳不足百里。

“清书哥,郑府的船队又在北岸卸货!”堂弟二升的儿子化明修冲进学堂,袖口沾着芦苇絮,“他们用的是‘利’字印的麻袋,和十年前烧麦田的一样!”

化清书站起身,望向北岸。郑府的“广源号”大旗在风中招展,与南岸“育德堂”的“廉”字旗形成鲜明对比。他知道,郑明远接任家主后,表面捐了盐仓,暗中却与太平军合作,用粮食换取军械——这是上个月在龙门石窟的药洞里,从枯井漂出的密信中得知的。

“去告诉爹,”化清书将扳指塞进袖中,“把廉泉脉的暗河口都插上苜蓿标,太平军的粮草船若敢靠近,就让他们尝尝当年郑三位的‘断水散’。”

第二节:郑府阴云(申时·洛阳郑府密室)

郑明远盯着账册上的“太平军购粮款”,笔尖在“二十万两”的数字上晕开墨渍。父亲郑三位临终前捐出的地契,此刻正压在账册下,纸角的“育德堂”红印像道伤疤。他摸着腰间的半枚玉扳指,内侧的“利涉大川”己被磨得发亮,却始终看不见祖父杜子谦留下的密语。

“大爷,太平军的李统领到了。”管家的声音里带着惧意。

密室门开,进来个穿青布衫的中年人,袖口绣着北斗纹——这是太平军“典粮官”的标记。李统领扫了眼账册,笑道:“听闻郑大爷的‘广源号’能三个月内凑齐十万石粮食,可需要我军派护粮队?”

郑明远注意到他腰间的佩刀,正是当年在澳门查案时,葡商送给郑三位的“海马刀”。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咳嗽声,还有化煜田烧《盐引簿》时的火光:“李统领说笑了,洛阳连年旱灾,百姓连麦种都要向圪塔村借。”

李统领的脸色一沉,刀柄在掌心转动:“郑大爷别忘了,三年前您用‘广源号’的船帮我们运过火药,这事若让河南巡抚知道——”

“够了!”郑明远拍案而起,扳指在石桌上撞出脆响,“粮食可以凑,但有两个条件:一,不得骚扰圪塔村;二,事成后,送我堂弟去武昌的太平军学堂。”

第三节:龙门密道(酉时·龙门石窟万佛洞)

化清书趴在石佛的莲座后,看着郑明远与李统领在谷底密谈。手中的扳指突然发烫,岩壁上的飞天壁画竟映出当年地宫的场景——父亲大升曾说,万佛洞的石像 Eyes 能“看”见洛河的水脉。他看见李统领的粮船路线图上,红点正标在廉泉脉的暗河口。

“清书,小心!”化明修的提醒晚了半步。

一支弩箭擦过化清书的耳际,钉在石壁上,箭头刻着“广源号”的海马纹。他摸出从育德堂带来的铁蒺藜——当年化承宗的“廉泉钉”,此刻在暮色中泛着冷光。当李统领的护卫冲上来,他突然将扳指按在石壁的“廉”字上,密道应声而开,带着化明修躲进了地宫的后巷。

密道尽头,化清书发现了父亲大升的手札,用廉泉水写着:“郑明远借粮给太平军,实为保护百姓免遭屠戮。他在盐仓下修了避难所,可容千人。”

第西节:廉泉暗战(戌时·圪塔村暗河口)

二升举着油灯,看着暗河口的苜蓿标在水中旋转。廉泉水带着细微的荧光,那是化承宗当年为标记水脉,用萤火虫粉混合苜蓿汁制成的“廉泉引”。突然,水下传来木板撞击声——太平军的粮船正在寻找暗河口。

“开闸!”二升一声令下。

事先埋好的铁蒺藜顺流而下,像一群银色的鱼,扑向粮船的底舱。船头的李统领惊觉船身倾斜,刚要下令停船,河水己涌进舱内,粮食袋上的“利”字印被廉泉水泡得模糊,露出底下的“郑”字暗纹。

“不好了!是化家的‘断水阵’!”护卫的喊声混着洛河的涛声。

二升看着粮船在暗河口打转,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:“廉泉脉就像人的心脉,越是被压迫,跳动得越剧烈。”他摸了摸胸前的玉佩,那是化明珠从郑府枯井里捞出的,刻着“心清则泉清”。

第五节:密室交心(亥时·郑府避难所)

郑明远盯着被救起的化清书,对方手中攥着父亲的手札,字迹被水浸得模糊。避难所的油灯映着石墙上的水脉图,正是地宫的“洛河九泉”副本。

“你早就知道暗河口的位置,”化清书抹去手札上的水渍,“所以故意引太平军的粮船过去,既让他们吃败仗,又不损圪塔村的水源。”

郑明远苦笑,从怀中掏出半枚扳指:“我父亲临终前,让我看扳指内侧的字,可我看了十年,只看见‘利’字。首到上个月在白马寺,无相禅师说‘利字旁边是把刀,既能护家,也能伤己’。”

化清书注意到他袖口的伤,正是今晚救他时被弩箭划破的。他摸出自己的半枚扳指,两枚扳指在石桌上相触,竟自动拼合,在水脉图上投出“官商共济”的光影——这是自地宫一别后,扳指首次合璧。

“我祖父烧了《盐引簿》,你父亲捐了地契,”化清书握住郑明远的手,“可咱们的后人还在为‘廉’与‘利’争斗。你看这水脉图,廉泉与贪泉本是同源,只是流向不同。”

第六节:洛河浮灯(子时·洛河渡口)

化清书站在渡口,看着郑明远的船队驶向远方。合璧的玉扳指又一次分开,却在他掌心留下淡淡的水纹印记。远处,圪塔村的村民正在放河灯,每个灯上都写着“护泉”,顺流漂向北岸,像一串移动的廉星。

“清书哥,郑明远的船队挂的是‘护粮’旗!”化明修指着河面。

化清书点头,他知道,郑明远用“广源号”的商旗做掩护,实则在粮船底舱藏着圪塔村的百姓——那些被太平军骚扰的老弱。当第一声鸡啼传来,他摸了摸扳指,突然听见井中传来祖父的声音:“清书,记住,护泉不是堵水,是让水流向该去的地方。”

三元坊的陆少游府里,化明珠正在整理《化氏家谱》,突然发现新一页多了行小字:“咸丰三年,郑明远捐粮十万石,救百姓于水火,其心可鉴。”她望着窗外的廉泉井,井台上不知何时多了束菊花,与十年前郑三位丧礼上的一模一样。

第七节:破晓抉择(卯时·龙门石窟古阳洞)

化清书跪在“廉”字碑前,合璧的扳指躺在石台上,映着初升的太阳。他看见壁画上的化承宗与杜子谦正在握手,手中的扳指化作一轮满月,照亮了洛河两岸。郑明远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,手中捧着个木盒,正是当年地宫的《官商共治契约》复制品。

“我查了郑家的账,”郑明远的声音带着释然,“父亲当年捐给善堂的盐仓,其实藏着《盐引簿》的副本,他说‘留着不是为了翻案,是让后人知道贪腐的代价’。”

化清书打开木盒,看见契约上多了行新字:“咸丰三年,化清书与郑明远共护廉泉,官商分道而不离心,此心可对天地。”他突然明白,祖父和郑三位未能完成的和解,正在他们这代人手中续写。

洛河的水在晨光中闪烁,载着昨夜的河灯,也载着两个家族的新约定。化清书知道,太平军的战火只是乱世的开始,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考验,但只要廉泉脉在地下流淌,只要玉扳指的警示还在心头,洛河两岸的人,终将在官与商、清与利的博弈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
第十章完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IY6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家族风云榜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IY6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