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查分系统崩溃的那个晚上,姜见微的手机在零点整突然响起。她正蜷缩在床上,手指无意识地刷新着教育考试院的页面,屏幕上的"服务器繁忙"提示己经持续了两个小时。
"别挂!"徐砚舟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从听筒里炸开,背景里隐约能听见他父亲翻阅纸张的沙沙声。姜见微的心跳骤然加速,指尖死死攥住被角,冰凉的汗水浸透了棉质布料。
"我爸托招办的熟人查到了。"徐砚舟的呼吸声很重,像是刚跑完一千米。背景音里传来徐父沉稳的嗓音:"姜同学,你的总分是638,省排名721;徐砚舟627,排名1894。"电话那头停顿片刻,纸张翻动的声音格外清晰,"都过农大线了。"
姜见微的喉咙突然发紧。638分——比她最后一次模拟考高出12分,但数学138分还是让她心头一刺。那道立体几何大题,她明明推导出了"温室公式",却在最后计算环节犯了低级错误。
"看到没?"电话突然切换成视频模式,徐砚舟的脸填满了整个屏幕。他举着张皱巴巴的纸,上面是手写的各科分数,数学栏138分旁边画了个咧嘴笑的番茄。他的眼睛在台灯下亮得惊人,"立体几何那道题,我用了你的温室公式......"
姜见微的视线突然模糊。三个月前那个雨夜,她在生物实验室的草稿纸上随手画下的温室结构示意图,徐砚舟竟真的把它转化成了数学公式。那时窗外的雨敲打着M31幼苗的保温箱,他们肩并肩坐在实验台前,呼吸间全是潮湿的泥土气息。
手机突然震动,李教授的来电强行插了进来。姜见微颤抖着接通,听见导师难得激动的声音:"刚收到农大招生组通知!你的盐碱地改良方案获得额外20分创新加分,总分调到658了!"
视频那头的徐砚舟猛地站起来,镜头天旋地转间拍到茶几上的文件——是农大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"2+2"项目的申请材料,合作导师栏己经填上了李教授的名字。姜见微的太阳穴突突首跳,去年冬天她偷偷把申请表塞进徐砚舟书包时,从没想过真能走到这一步。
"等等......"姜见微突然想起什么,声音发颤,"徐砚舟的分数......"
"正好卡在旅游管理去年录取线上。"徐父的声音再次响起,带着掩不住的笑意,"但有个好消息——招生组组长周教授是你改良方案的那位阅卷老师。"老人轻咳一声,"他建议破格录取你们俩一起参与盐碱农业项目。"
窗外突然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,整栋楼的灯光接连亮起。姜见微拉开窗帘,看到对面男生宿舍的某个窗口,徐砚舟正用激光笔在空中画爱心,绿色光点最终定格在她窗台上的那盆M31幼苗上。那是他们用毕业旅行时采集的野生番茄种子培育的,照片背板上还嵌着从毕业照后面偷偷采下的种子。
"现在,"他的声音从手机和夜空两个方向同时传来,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朗,"可以种下毕业照里的种子了吧?"
姜见微摸出那张藏在日记本里的照片背板,将它轻轻放在花盆旁。月光下,嵌在"农大"二字上的种子己经微微鼓起,褐色外皮裂开一道细缝,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壳而出。她想起徐砚舟在生物课上说过的话——番茄种子在黑暗中积蓄的力量,破土时能顶开比自身重十倍的泥土。
楼下突然爆发出更大的喧闹声。姜见微低头看去,徐砚舟不知何时跑到了宿舍楼下,手里举着个歪歪扭扭的纸牌,上面用荧光笔写着"盐碱地里的番茄更甜"。夜风掀起他乱糟糟的头发,路灯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"姜见微!"他仰头大喊,声音惊飞了梧桐树上的夜莺,"我们发明的温室公式——"尾音被此起彼伏的口哨声淹没,整栋女生宿舍的窗户纷纷探出脑袋。
手机屏幕亮起新消息。徐砚舟发来一张照片:皱巴巴的成绩单旁边,摆着两枚生锈的钥匙——是去年冬天他们在废弃温室里找到的。那时候徐砚舟说,等考上农大,要一起修复那座玻璃房子来种M31。
月光越发皎洁,窗台上的种子突然发出细微的"啪"声。姜见微看见一截的幼根正顽强地顶开种皮,像少年人莽撞而热烈的梦想,终于在这个星光璀璨的夜晚,悄无声息地扎进了土壤深处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1UJ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