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那天的晨光格外清澈,像被过滤了千百遍的山泉水,穿透实验田的玻璃顶,将工作台照得透亮。姜见微推开温室的铁门时,晨露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,混合着M31番茄特有的青涩果香。她的运动鞋底还沾着宿舍楼前的草屑——为了赶在徐砚舟之前到达,她连早餐都没来得及吃完,嘴里还残留着豆浆的甜味。
两个牛皮纸信封并排躺在台面上,在阳光下像两片镀金的叶子。左边的信封印着中国农业大学熟悉的校徽,右侧则是瓦赫宁根大学深蓝色的火漆印章,像一颗小小的蓝莓嵌在牛皮纸上。姜见微的指尖触到信封时,发现邮戳还带着露水的湿气,想必是今早刚送达的。两封信的开口处都微微,露出内页相同的专业名称:【生物技术与农业科学双学位项目】。
"我就知道你会提前来。"
徐砚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,带着晨跑后的轻微喘息。他手里拿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豆浆,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滚落到他手腕的疤痕上——那是去年嫁接实验时留下的纪念。姜见微注意到他的发梢还滴着水,在晨光中像一串细碎的钻石。
"先看哪一封?"徐砚舟把豆浆放在台面上,杯底与木桌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。他的目光在两封信之间游移,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。
姜见微的手指悬在信封上方,晨光将她的影子与徐砚舟的交叠在一起,在桌面上拉得很长。M31母本植株在两人身后轻轻摇曳,最新结出的果实上,金红色纹路拼出奇特的图案——像两株幼苗缠绕生长,又像两本翻开的书并排而立。这个变异株是他们用毕业照里的种子培育的第三代,果实总是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纹路。
"等等,"徐砚舟突然凑近农大的信封,鼻尖几乎碰到纸面,"看这个邮戳。"
姜见微俯身看去,发现那根本不是普通印章——放大镜下,邮戳的纹路竟是一幅微型地图,精确指向3号实验田的坐标,正是他们此刻站立的位置。徐砚舟的手指有些发抖,他小心地拿起瓦赫宁根的信封,对着阳光转动火漆印:"这个也有问题。"
火漆在晨光中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,内部隐约可见一个小小的凸起。徐砚舟用镊子轻轻拨开火漆边缘,一粒双色种子滚落在他掌心——正是毕业照上缺失的那颗变异体,黑白两色完美地平分种皮。
"他们怎么找到的..."姜见微的声音哽在喉咙里。去年夏天他们在青海采集野生番茄样本时,这颗特殊的种子不小心掉进了石缝,两人跪在戈壁滩上找了整整一个下午也没能找到。
窗外传来行李箱滚轮的声响,新生报到的人流己经开始涌动。远处飘来迎新横幅被风吹动的猎猎声,夹杂着志愿者热情的指引声。徐砚舟拿起台面上的嫁接刀,在两人之间的桌角刻下浅浅的痕迹——这是他们三年来的习惯,每完成一个重要阶段,就在这里留下标记。刀尖划过木纹的声音让姜见微想起初入农大时,他们第一次在这个实验台前相遇的场景。
刀尖移动间,姜见微突然按住他的手。他的皮肤温热,指节处还有昨天做实验时沾上的泥土。晨光中,她将两封录取通知书并排贴在玻璃上,让阳光穿透纸背,在实验田的地面投下清晰的光斑——两个校徽重叠的部分,恰好组成一颗完整的番茄形状,果蒂处甚至能看到他们设计的"M31"字样。
"该换标签了。"她轻声说,手指拂过M31母本的标牌。塑料标牌己经被太阳晒得发白,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。徐砚舟会意地递来马克笔,笔杆上还缠着他们去年绑的红色绳结。姜见微写下新的编号时,徐砚舟的手稳稳地托着标牌底部,他的呼吸拂过她的耳际,带着淡淡的薄荷牙膏气息。
【M31-未来型
栽培者:姜见微 & 徐砚舟
起始日期:2023年9月1日
备注:适宜全球种植】
最后一笔落下时,温室的自动喷淋系统突然启动,细密的水雾在阳光中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,正好笼罩在M31植株上方。徐砚舟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什么,系在了植株的主茎上——是两把小小的钥匙,正是招生办那天李教授给他们的废弃温室钥匙。
"带着它一起成长吧。"他说这话时没有看姜见微,但耳尖却红得像是要滴血。钥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反射的光斑在天花板上跳动,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。
风拂过实验田,吹动台面上并排的信封。录取通知书的内页在阳光下微微闪光,那些关于未来的约定,正随着晨光一起,温柔地漫向更远的地方。姜见微望向窗外,看见一群新生正拖着行李走向宿舍楼,他们的影子在晨光中拉得很长,像一株株正在拔节的幼苗。
徐砚舟的手悄悄覆上她的,两人掌心的温度融化了最后一丝晨露的凉意。M31植株上的果实轻轻摇晃,金红色的纹路在阳光下愈发清晰——那图案分明是两个并肩而立的人影,头顶是一颗正在升起的太阳。
爱吃火锅不沾酱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1UJ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