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:黎明将至
救生艇撞上码头轮胎时,林秀芬的棉鞋己与甲板冻在一起。周建军肩头的血渗过绷带,在军大衣上结出暗红的冰碴。
"妈!"小雨的轮椅碾过积雪,化疗后新长的绒毛贴在苍白的额头。林秀芬搂住女儿颤抖的肩,余光瞥见周建军裤腰别着的管钳——与王大力工具包丢失的那把尺寸相同。
接风宴摆在棉纺厂食堂。褪色的横幅新刷着"庆贺李国富落网",工人们举着老白干碰杯。林秀芬缩在角落翻看遗书,泛黄纸页里掉出半张合影:1986年表彰大会上,王守国正把锦旗递给穿制服的周建军,真正的救人英雄只露出半截袖口。
"林姐,走一个!"醉醺醺的锅炉工老赵凑过来,工装前襟沾着煤灰,"多亏你挖出那些黑账......"
不锈钢汤勺突然反光。林秀芬偏头躲过改锥,老赵的棉帽脱落露出光头——正是之前在江边围堵他们的混混。
混战中周建军掀翻饭桌,热汤泼向人群。林秀芬拽着小雨躲进后厨,听见外头传来孙茂才的嘶吼:"姓周的!你收了李国富三间门面房......"
玻璃碎裂声响起时,林秀芬摸到蒸汽阀门。白雾吞没食堂,她背起女儿从运煤通道爬出,铁皮豁口划破棉袄渗出羽绒。
红星旅社209房间的墙皮剥落。小雨在钢丝床上昏睡,林秀芬用火柴烘烤螺丝帽。编号在灼烧下显现:QY-7604,正是棉纺厂1976年引进的第西代梳棉机代号。
凌晨三点,档案室的老王头鼾声如雷。林秀芬撬开积灰的物资台账,泛黄的记录显示QY-7604机组本该在1992年报废,却在李国富操作下转卖给乡镇企业。
晨雾中的江边旧仓库,运沙船撞开薄冰。周建军的身影出现在栈桥,手里的猎枪还冒着烟:"把东西给我,能换小雨的进口药。"
林秀芬退到生锈的龙门吊下,江风掀起账本残页。她突然冷笑:"九六年着火那晚,是你把老王锁在备品库的对吧?"
周建军的疤脸抽搐。那年他倒卖消防栓吃回扣,被王守国撞见。本该烧毁的账本阴差阳错被王大力捡到,就像现在这样。
"你比李国富贪得更巧,"林秀芬晃了晃螺丝帽,"知道在报废单上做手脚,可惜王大力修机器时有个习惯——"
汽笛声吞没话音。她猛拉操纵杆,吊钩呼啸着砸向冰面。裂缝炸开的瞬间,孙茂才开着厂里旧叉车冲出,货叉上堆着陈卫东私藏的账册。
冰层塌陷时,林秀芬抓住悬垂的钢丝绳。浮冰下的漩涡卷起周建军的衣角,露出腰间褪色的纹身——劳改农场常见的鹰隼图案。
松花江开河那天,纪委工作组进驻钢厂。林秀芬推着小雨路过宣传栏,新贴的"再就业标兵"榜上,她的照片挨着修鞋的老刘头。
夕阳把锅炉房的影子拉长。302室门上新贴的福字掉着金粉,林秀芬在灶台揉面时,听见收音机播报:"近日破获特大倒卖国有资产案,主犯周某系棉纺厂原保卫科长......"
敲门声响起。穿皮夹克的男人摘下雷锋帽,右眉骨褐痣微微发亮:"王大力的工伤赔偿还剩两万八,存在信用社保险柜。"
林秀芬的擀面杖掉进面盆。这个自称工会干事的男人递来存折,夹层照片上的小男孩正在少年宫学画,眉眼与陈卫东年轻时神似——正是他表姐家"过继"的那个孩子。
夜雨敲打着饺子摊的塑料布。最后一拨客人离开时,林秀芬在案板下摸到粘着饭粒的录音带。路灯阴影里,戴狗皮帽的身影闪过,跛脚的姿势像极了当年仓库保管员。
她擦净手,把王大力的维修笔记塞进女儿书包。封底泛着油渍的字迹依稀可辨:"机器不会骗人,账本才会——父守国字,1996.3.8。"
煤炉上的饺子汤咕嘟作响,早班电车碾过冰棱。林秀芬系紧围腰,把"秀芬饺子"的灯箱擦亮。玻璃反光里,1999年的第一缕晨光正刺破江雾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AXF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