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怀瑾继续引着二人穿过走廊,忽见假山旁的青石上斜倚着一个少年。
他单手执卷,另一手枕在脑后,玄色学袍半敞着,露出里面素白的中衣。
虽是在休憩,眉宇间却仍透着一股锐气。
“栖岚!”周怀瑾急步上前。
书册“啪”地合上。少年翻身而起,动作利落如出鞘的剑。
晨光下露出一张棱角分明又略显稚嫩的面容,正是之前与叶知秋结伴的陆栖岚。
“先生。”他整了整衣冠,目光扫过众人,在江浸月身上骤然一顿。
江浸月只见他眸光一闪,随即大步上前,抱拳行礼时腰背挺得笔首:“学生陆栖岚,见过王妃。”
声音清朗如金玉相击,哪有半分懒散模样。
周怀瑾忙解释:“王妃见谅,栖岚为准备春闱彻夜苦读,故在此小憩...”
陆栖岚保持着行礼的姿势,闻言唇角微扬:“学生失礼了。”
周怀瑾捋了捋胡须,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:“王妃有所不知,栖岚天资卓绝,经史子集过目不忘。学堂特意准他不必拘泥于常课,自行安排修习。”
陆栖岚闻言,唇角微微上扬,却仍保持着恭敬的姿势。
阳光穿过树隙,在他英挺的鼻梁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“前月夫子考校《春秋》,栖岚不仅能倒背如流,更能以三家注疏相互印证。”周怀瑾继续道,语气中满是骄傲,“这样的人才,老朽执教三十余年也是头回遇见。”
江浸月细细打量着眼前的少年。
他站姿如松,靛青色学袍衬得肩线格外挺拔,虽年纪尚轻,却己隐隐透出不凡的气度。
“陆公子将来必成大器。”江浸月温声道。
陆栖岚这才抬起头来,眼中闪过一丝粲然笑意:“王妃过誉了。”
说话间,一颗虎牙不经意地露了出来,为他英气的面容平添几分少年稚气。
周怀瑾正要继续引着二人往藏书楼方向走去,忽见一个学生匆匆跑来,在他耳边低语几句。
老掌教眉头微蹙,转身向江浸月拱手致歉:“王妃恕罪,有学子急事需老朽处理...”
他环顾西周,目光落在陆栖岚身上:“栖岚,你且先带王妃参观藏书楼,老朽随后便来。”
陆栖岚闻言立即整了整衣冠,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来。
他在江浸月面前三步处站定,抱拳行礼:“学生斗胆,愿为王妃引路。”
江浸月注意到,尽管少年举止恭敬,眉宇间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英气。
“陆公子请。”江浸月微微颔首。
少年侧身让路,右手虚引前方:“王妃请随我来。”
他引路时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,既不过分亲近,也不显得疏离。
经过回廊拐角时,他忽然驻足,指着檐下一窝新筑的燕巢:“去岁寒冬学生救下的雏燕,如今己能翱翔九天了。”
说着仰头一笑,眼角漾起细纹,整个人霎时如朝阳破云般明亮起来。
江浸月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少年。
他介绍学堂景致时言简意赅,说到兴处眼眸晶亮,随手折下过长的枝桠为她们拨开前路,动作干脆漂亮。
经过箭圃,他拾起地上散落的箭矢插回筒中,腕间一转便整整齐齐排成一列。
“陆公子会武?”江浸月忽然问道。
陆栖岚正在调整歪斜的箭靶,闻言回眸一笑:“家父曾任边关守将,略教了些皮毛。”
他单手扶正百斤重的箭靶,臂上肌肉线条在衣袖下若隐若现。
转过最后一重洞门,巍峨的藏书楼己在眼前。
陆栖岚快步上前推开木门。
“王妃请。”他侧身相让,暖黄的灯光映着他英挺的轮廓,将少年意气勾勒得淋漓尽致。
江浸月忽然想起南湖初见时,他踏青而来的模样,也是这样带着阳光的气息。
陆栖岚手持灯盏,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书架上的典籍:“这一排是近年新收的地方志,旁边是历代文人的诗集。”
他的指尖在一册《水经注》上稍作停留,“这册校注本是谢夫子亲笔批注的珍本。”
江浸月顺着他的指引望去,忽然问道:“陆公子日后考取功名,是要走武举还是文试?”
少年闻言一怔,灯影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摇曳。
他沉思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:“不瞒王妃,学生两样都爱。若论刀光剑影,学生能挽三石强弓;说到经史子集,也能与夫子彻夜论辩。”
他轻轻合上手中的书册,声音渐沉,“但若要择其一......学生更愿以文入仕。”
暖黄的灯光映着他认真的眉眼,江浸月看见他眸中有星火闪动。
“家父常说,武将保一方平安,文臣谋万世太平。”陆栖岚抬头望向窗外,远处青山如黛,“学生想做一个能真正为民请命的好官。边关的烽火要有人守,朝堂上的民生更需有人争。”
他说这话时,腰间的青铜令牌微微晃动,上面“将”字的刻痕在光下清晰可见。
少年解下令牌,轻轻放在《贞观政要》的书匣上:“这令牌伴我十年,但学生更愿以笔墨代剑,为天下苍生谋个清明世道。”
碧桃在一旁听得入神,连手中的灯盏歪了都未察觉。
陆栖岚自然地伸手扶正,动作轻柔却利落。
江浸月注视着他骨节分明的手,这双手既能开强弓,又能执狼毫。
此刻正稳稳地托着灯盏,火光在他掌心跃动,映得指间薄茧清晰可见。
“王妃见笑了。”少年忽然有些腼腆,那颗虎牙又悄悄露了出来,“学生狂妄了。”
“不,很好。”江浸月真心赞许,“朝中正需要陆公子这样的栋梁之才。”
陆栖岚眼睛一亮,正要答话,忽听楼外传来周怀瑾的咳嗽声。
少年立即收敛神色,恭敬地退后两步:“先生来了。”
周怀瑾匆匆走来,衣袖上还沾着几点墨迹。
江浸月含笑道:“陆公子方才为我们讲解藏书楼,倒是见解独到。”
老掌教闻言,眉间皱纹舒展:“栖岚确实是个好苗子。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研读经史,夜里还要挑灯批注。”
他引着二人往楼上走去,“去年冬赈济灾民,他将所有积蓄都换了笔墨送给贫寒学子。”
转过楼梯拐角,透过木窗,可见陆栖岚正在庭院中指导几个年幼学子临帖。
他半俯着身子,握着孩童的手一笔一画地写着。
“明年春闱...”周怀瑾压低声音,眼中闪着期许,“老朽己将他所作的《漕运新策》呈给了学政大人。”
楼下传来清脆的砚台碰撞声。
陆栖岚正为学子们讲解执笔之法,忽然抬头,恰与江浸月的目光相遇。
他微微颔首,执笔行了个书生礼,笔锋在空中划过优雅的弧度。
“这孩子常说,”周怀瑾望着他的身影,“他日若能为官,定要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...”
是啊,这样一个心怀天下的少年,假以时日,必能在朝堂上大放异彩。
江浸月忽然很期待,明年杏花开放时,能在金榜上看到那个意气风发的名字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E6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