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6章 竹筐里的焊工梦(1994,16岁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IAQ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静澜先生的故事”推荐阅读《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竹溪村的牛棚弥漫着干草与牛粪混合的酸臭味,李秋月蹲在角落,看着奶奶用草绳给老黄牛套上笼头。那头养了八年的黄牛甩着尾巴,铜铃发出沉闷的响声,像是预感到了什么。

“真要卖?”秋月的声音发颤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。这头牛是家里的半个劳力,春耕秋收全靠它拉犁。

奶奶的背弯得像张弓,布满老茧的手抚过牛脖子:“不卖,你拿什么去东莞?”她转身时,秋月看见老人藏在围裙里的手在发抖,“去把墙角的竹筐拿来。”

竹筐是去年编的,边缘还留着新鲜的竹刺划痕。秋月把换洗衣物叠好放进去,突然被奶奶一把按住。老人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,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钞票,还有块不知从哪淘来的碎银:“路上省着花,到了给家里报平安。”

夜深人静时,秋月坐在油灯下,将父亲的焊工证小心翼翼地塞进竹筐夹层。银针穿过竹篾的声音惊醒了隔壁的奶奶,老人举着煤油灯进来,看见她手里的动作,嘴唇动了动,最终只是说:“缝结实点,别掉了。”

第二天天还没亮,村口的石板路上就传来脚步声。岩罕背着个麻袋,手里握着把自制的竹刀。刀刃削得锋利,刀柄上刻着傣族特有的孔雀纹,尾羽处还缠着红布条。“拿着防身。”他把竹刀塞进秋月手里,“我问表哥了,东莞车站小偷多。”

奶奶从屋里冲出来,拐杖重重砸在地上:“不学好!舞刀弄枪的像什么样子!”她伸手要夺竹刀,却在触到红布条时顿住了。那布条是她年轻时绣帕子剩下的边角料,此刻正牢牢系在刀柄上。

岩罕挠挠头:“奶奶,这红布是我...我顺手绑的。”

老人没说话,转身进屋抱出个陶罐,里面装着晒干的草药:“每天用开水泡了喝,防中暑。”她把陶罐塞进竹筐,动作比往常粗暴,“路上别和陌生人说话,到了厂里先学眼色......”

话没说完,村长的儿子王富贵晃悠着过来,嘴里嚼着槟榔:“哟,真要去当女工啊?小心被焊枪烫掉层皮!”

岩罕往前跨一步,被秋月拽住衣角。她盯着王富贵染黄的头发,想起被撕碎的通知书和烧毁的焊工证,声音冷得像澜沧江的水:“总比在村里当寄生虫强。”

王富贵还想回嘴,被闻声赶来的族长拦住。老人摸着银烟杆,看了眼秋月的竹筐:“既然铁了心要走,就记住——傣家姑娘的骨气,比澜沧江的石头还硬。”

出发的卡车鸣起喇叭,震落了榕树上的露水。秋月爬上卡车斗时,突然听见奶奶用傣语唱起古老的歌谣。那声音混着发动机的轰鸣,断断续续钻进耳朵:“帕雅诺米召,护佑小卜哨......”

她回头望去,竹溪村的吊脚楼渐渐变小,奶奶的身影缩成个小黑点,却还在固执地挥手。岩罕跟着卡车跑了好长一段路,手里的竹刀在阳光下闪着光,刀柄上的红布条猎猎作响,像面小小的旗帜。

竹筐搁在腿上,里面的焊工证隔着布料硌得生疼。秋月摸着岩罕送的竹刀,孔雀纹的凸起像刻进了掌心。她知道,这一路不会太平,可那些藏在竹筐夹层里的梦,那些被烧毁又重生的渴望,此刻都化作了手心的温度,烫得人不敢停下脚步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IAQ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IAQ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