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9章 牛车上的县城(1994,16岁)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IAQ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最新章节随便看!

老牛车碾过碎石路的轱辘声,混着赶车老汉的烟袋锅敲击车辕的“笃笃”声,在晨雾里慢悠悠地荡开。李秋月缩在装满山货的麻袋堆里,竹筐牢牢抱在膝头,胶鞋边沾着从吊桥带下来的澜沧江泥。

“妹子,抓稳咯!”赶车老汉吐掉嘴里的烟屁股,扬起鞭子抽在牛背上。老牛哞地叫了一声,车斗猛地颠簸起来,秋月的后脑勺撞上硬邦邦的竹筐,疼得她首咧嘴。

她伸手摸向口袋,职高通知书的碎片还在,边角己经被磨得发毛。那是她连夜用米汤粘起来的,上面“李秋月”三个字被烧得只剩半个,却倔犟地凸在纸面。奶奶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:“女人的路早就在绣绷上织好了。”可她现在要去的,分明是和绣绷无关的远方。

牛车转过山腰时,唢呐声突然刺破薄雾。前方蜿蜒的土路上,一支娶亲队伍晃晃悠悠地走来。新娘的红盖头在风里掀起一角,露出绣着并蒂莲的裙裾,身后跟着挑彩礼的汉子,扁担压得吱呀作响。

“哟!喜事儿啊!”赶车老汉咧开缺了门牙的嘴,朝队伍喊,“新郎官给根烟抽!”

队伍里爆发出一阵哄笑。秋月看着新娘被搀扶着跨过泥坑,红盖头下的身影摇摇晃晃,像极了吊桥上奶奶的白发。她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碎片,又想起裁缝铺里那些嫁衣——每一针都绣着别人的喜,却绣不出自己的路。

“妹子想嫁人啦?”老汉突然打趣,“这队伍里的新郎倌,听说家底厚实得很!”

秋月脸一红,别过脸去。牛车与娶亲队伍擦肩而过时,她听见送亲婆子的叮嘱:“到了婆家要守规矩,生个大胖小子……”红盖头下的新娘没说话,只攥着帕子的手紧了紧,帕角绣的鸳鸯被捏得发皱。

牛车继续向前,扬起的尘土裹着唢呐声渐渐散去。秋月摸出竹刀,刀柄上的孔雀纹硌着掌心。岩罕刻这刀时说:“孔雀再美,也得能飞才行。”可此刻看着远去的红盖头,她突然觉得,或许竹溪村的女人就像被关在竹笼里的鸟,再艳丽的羽毛,也挣不脱笼子的缝隙。

“县城快到咯!”老汉的吆喝打断了她的思绪。秋月抬头望去,远处的楼房像积木般堆叠,水泥马路闪着冷光,和竹溪村的青石板路截然不同。路边的电线杆上贴着招工启事,“电子厂”“制衣厂”的字样被风吹得哗哗作响。

牛车停在汽车站旁的杂货铺前,老汉帮她卸下竹筐:“妹子,进城当心些,别被拐子骗了。”秋月道了谢,攥着皱巴巴的车票往候车室走,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呼喊。

“秋月姐!”

她转身看见岩罕背着竹篓狂奔而来,额头上全是汗,手里还举着个油纸包:“给你带的烤玉米!热乎的!”

秋月鼻子一酸,接过玉米时触到他粗糙的手掌——那上面新添了道伤口,还渗着血珠。“你这是……”

“砍竹子划的,小伤!”岩罕满不在乎地咧嘴笑,“我打听到了,东莞有个傣族老乡开焊接培训班,等你到了……”

“别说了。”秋月打断他,把玉米塞回他手里,“你回去照顾奶奶,我……”她的声音突然哽咽,“我会好好的。”

岩罕张了张嘴,最终只是把竹篓里的一本《焊工手册》塞进她怀里:“路上看,我抄了重点。”汽笛长鸣,班车开始检票,他后退几步,挥着手喊:“等你拿了焊工证,我去东莞找你!”

秋月转身时,摸到口袋里的通知书碎片。那些焦黑的边角扎着掌心,却让她想起澜沧江里漂走的酒葫芦——有些东西注定要被冲散,而有些路,只能一个人走。她抱紧竹篓,踏上通往县城的台阶,身后娶亲队伍的唢呐声再次隐约传来,混着汽车站嘈杂的广播,像一首混乱的离歌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IAQ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边陲岁月女子的人生长歌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IAQ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