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018 宋真宗–赵恒(五)

小说: 宋朝秘史   作者:我有钱我有颜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宋朝秘史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刘娥暗中联络的旧部里,有个叫陈宏的官员,此人擅长钻营,对刘娥忠心耿耿。他收到刘娥的密信后,立刻快马加鞭秘密入京,与刘娥在一处隐蔽的别苑会面。

昏暗的房间里,烛火跳动,刘娥神色冷峻,低声道:“如今包拯势头正盛,我们必须尽快行动,你可有什么主意?”

陈宏上前一步,微微弓身,恭敬说道:“娘娘,依卑职之见,咱们可以在包拯巡查归来的途中设伏,安排几个身手利落的死士,制造意外,让他无法再阻碍我们。”

刘娥微微皱眉,思索片刻后说:“此举太过冒险,包拯身边护卫众多,若被察觉,我们便再无翻身之地。”

陈宏眼珠子一转,又赶忙献策:“那不如从他身边的人下手,找个机会陷害他的亲信,让包拯自顾不暇,无暇他顾。”

刘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点头道:“就这么办,此事你务必办得干净利落,绝不能留下把柄。”

与此同时,被贬的王钦若在偏远之地也没闲着。他的旧部中有个叫赵勇的武将,手中握有一些兵力。

王钦若给他写信,言辞激烈:“赵将军,如今朝堂被包拯等奸人掌控,陛下被蒙蔽,国家危在旦夕。你我身为大宋臣子,怎能坐视不管?望将军能率部起兵,以‘清君侧’之名,助我等重回朝堂,还大宋一片清明。”

赵勇收到信后,心中犹豫不定,一方面他感念王钦若昔日的提携之恩,另一方面又深知起兵造反是大逆不道之举。他找来自己的心腹谋士商议,赵勇眉头紧皱,在屋内来回踱步,说道:“先生,王大人信中所言,我实在难以抉择,起兵之事非同小可,一旦失败,便是满门抄斩的大罪。”

谋士坐在一旁,缓缓开口劝道:“将军,此事万万不可冲动。王钦若此举无疑是谋反,若失败,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。如今朝廷局势虽乱,但咱们若按兵不动,说不定还能自保。”赵勇权衡再三,长叹一口气,决定先按兵不动,暗中观察局势。

包拯在巡查途中,也察觉到了隐隐的危机。他的一位好友悄悄提醒他:“包大人,近来我听闻刘娥和王钦若的旧部蠢蠢欲动,您务必要小心行事,他们很可能会对您不利。”

包拯神色凝重,拱手道:“多谢提醒,我自当小心。只是如今局势复杂,我担心他们会不择手段。”

好友忧心忡忡地说:“大人,您一心为国,可他们却为了私利不顾国家安危,您一定要早做防备。”

回到京城后,包拯立刻进宫向赵恒汇报巡查情况。他详细讲述了地方官员贪污腐败、阳奉阴违的种种行径,赵恒听后,猛地一拍桌子,龙颜大怒:“这些贪官污吏,竟敢如此胆大妄为,朕定要严惩不贷!”

包拯又趁机进言:“陛下,如今朝堂内外仍有一些不安定因素,刘娥和王钦若虽暂时失势,但他们的旧部很可能会有所行动,我们必须加强防范。”

赵恒微微点头,说道:“朕也有所耳闻,此事就交由你全权处理,务必确保朝堂安稳。”

刘娥那边,陈宏己经开始行动。他买通了包拯身边的一个书吏,在一家酒馆的包间里,陈宏将一锭银子推到书吏面前,低声说:“只要你按我说的做,事成之后,还有重赏。你在包拯的书房里偷取一些重要文件,制造他泄露机密的假象。”

书吏看着银子,咽了咽口水,面露犹豫之色:“这……这要是被发现,可是杀头的罪啊。”

陈宏冷哼一声:“你放心,只要你手脚干净,没人会发现,况且有我保你。”书吏咬咬牙,最终收下了银子。

深夜,书吏潜入包拯书房,正准备翻找文件时,却被包拯安排的暗卫发现。暗卫们迅速将书吏拿下,带到包拯面前。

包拯目光如炬,盯着书吏问道:“是谁指使你来的?从实招来,或许还能从轻发落。”

书吏吓得瑟瑟发抖,“扑通”一声跪下,哭喊道:“大人饶命啊,是陈宏,是他指使我来的,他说事成之后给我很多银子。”

包拯得知幕后主使是陈宏后,立刻展开调查,很快就掌握了陈宏与刘娥暗中勾结的证据。他带着证据再次进宫面见赵恒,将证据呈到赵恒面前:“陛下,这是刘娥及其党羽陈宏企图陷害微臣、扰乱朝堂的证据,刘娥贼心不死,还在暗中谋划颠覆朝堂之事。”

赵恒看着眼前的证据,脸色阴沉得可怕:“刘娥,朕念及旧情,对你从轻发落,你却不知悔改,实在是让朕失望透顶!”

赵恒当即下令,将陈宏缉拿归案,并对刘娥进行更为严厉的惩处,将她幽禁在后宫,严禁她再干涉朝政。

而王钦若那边,因为赵勇没有响应他的号召起兵,他的计划暂时落空。但他仍不死心,继续在暗中联络各方势力,等待时机。

没过多久,边境突然传来急报,辽国陈兵边境,意图进犯。这消息如一颗巨石投入朝堂的湖面,激起千层浪。早朝上,大臣们纷纷议论,有的主张求和,认为如今大宋内部刚刚稳定,不宜再动干戈;有的则坚决主战,称不能丢了大宋的威严。

主和派的一位大臣站出来,拱手说道:“陛下,如今国内初定,若与辽开战,百姓又要受苦,国库也难以支撑,依臣之见,还是求和为妙。”

主战派的将领立刻反驳:“求和?这不是示弱吗?我大宋将士何惧辽人,定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宋的厉害!”

包拯站出来,神色沉稳,说道:“陛下,辽人此番来势汹汹,我们不可一味求和,但也不能贸然出兵。当务之急,应先加强边境防御,派遣得力将领前去镇守,同时派人去探查辽人的真实意图。”赵恒听后,觉得有理,便下令派遣素有威名的杨宗保前往边境。

杨宗保领命后,立刻奔赴边境。他到达后,发现边境兵力部署存在诸多漏洞,于是迅速整顿军队,加固城防。同时,他还派出多支斥候小队,深入辽境打探消息。

而此时,王钦若竟也得到了边境的消息,他心中暗喜,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。他暗中派人给辽国的一位将领送去密信,信中挑拨道:“如今大宋朝堂混乱,包拯虽得势,但不得人心。若贵国此时进攻,定能一举拿下大宋几座城池,而我等愿在朝堂内应,助贵国一臂之力。”

辽国将领收到信后,将信将疑,但觉得不妨一试。于是,辽国军队开始频繁挑衅,小规模冲突不断。杨宗保一边组织防御,一边将情况上报朝廷。

包拯得知此事后,怀疑其中有诈,他仔细分析局势,又联想到王钦若的动向,越发觉得事情不简单。他对赵恒说:“陛下,辽人突然进犯,行为蹊跷。臣怀疑是王钦若在背后搞鬼,企图借辽人之手扰乱朝堂。作者“我有钱我有颜”推荐阅读《宋朝秘史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”赵恒听后,也觉得事有反常,便命包拯暗中调查。

包拯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查,终于找到了王钦若与辽人勾结的蛛丝马迹。他掌握证据后,立刻在朝堂上揭露王钦若的叛国行径:“陛下,王钦若为了一己私利,竟与辽人勾结,企图里应外合,危害我大宋江山。这是他与辽人往来的信件,铁证如山!”朝堂上下一片震惊,众大臣纷纷指责王钦若的罪行。

赵恒得知后,怒不可遏:“王钦若,你罪大恶极,朕定要将你千刀万剐!”随即下令,全力追捕王钦若,并加强对边境的支援,务必击退辽军。

在杨宗保的坚守和朝廷的支援下,辽军见无机可乘,又得知王钦若的阴谋败露,最终退兵。

而王钦若在逃亡途中,被包拯派出的人马抓获,押解回京。等待他的,将是大宋律法最严厉的制裁。

经此一役,大宋朝堂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在后宫之中,被幽禁的刘娥虽失去了自由,却仍在谋划着最后的反扑。她买通了负责看守她的太监,对他说:“你帮我传个消息出去,只要事成,少不了你的好处。”

太监犹豫着点头:“娘娘,您放心,小的一定办好。”

亲信们收到消息后,开始在京城暗中联络各方势力,企图趁赵恒放松警惕之时,发动一场宫廷政变。

刘娥的亲信们盯上了宫中负责守卫的禁军统领张猛。他们在密室中见面,刘娥的亲信满脸堆笑,将一张银票递过去,说道:“张统领,你在这宫中兢兢业业,却始终得不到重用。只要你助我们一臂之力,等事成之后,你便是这宫中的大功臣,荣华富贵享之不尽。”

张猛看着银票,眉头紧皱,犹豫道:“这可是掉脑袋的事,万一被发现……”

亲信凑近他,小声说:“张统领放心,我们计划周全,绝不会被发现,况且我们人手众多,成功之后,你就是开国功臣。”

张猛思考良久,最终还是动摇了,他低声道:“我该怎么做?”亲信凑近他,小声说出了计划。

与此同时,后宫中的一位不受宠的贵妃李氏,也被卷入了这场阴谋之中。李氏偶然间发现了刘娥亲信的可疑举动,心中一惊。她深知此事关乎国家安危,但又担心自己贸然揭发会遭到报复。在一番思想斗争后,李氏决定冒险向包拯透露这个消息。她趁着夜色,偷偷溜出宫殿,找到了包拯的府邸。

见到包拯后,李氏神色慌张地说:“包大人,我发现了一件关乎社稷的大事。刘娥的亲信在宫中秘密联络,似乎要发动政变,连禁军统领张猛都被他们拉拢了。”

包拯听后,脸色骤变,他没想到刘娥在如此困境下还能掀起风浪。包拯立刻安抚李氏:“李贵妃,此事重大,你放心,我定会妥善处理,绝不让奸人得逞。”

包拯不敢耽搁,连夜进宫面见赵恒。他将李氏的话一五一十地告知赵恒,赵恒听后,震惊不己:“刘娥竟然如此大胆,朕己经如此宽容,她为何还不知足!”

包拯跪地奏道:“陛下,当务之急是稳住张猛,防止禁军哗变,同时暗中调集可靠兵力,将刘娥的势力一网打尽。”

赵恒立刻下令,让包拯全权负责此事。包拯一方面派人密切监视张猛和刘娥亲信的一举一动,另一方面暗中调集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御林军,埋伏在宫中关键位置。

到了刘娥亲信计划发动政变的那天,张猛按照计划准备打开宫门,迎接刘娥的势力入宫。就在他正要动手时,包拯率领御林军突然出现,将他团团围住。

包拯怒喝道:“张猛,你身为禁军统领,竟然勾结叛党,背叛陛下,今日便是你的死期!”

张猛脸色煞白,还想反抗,大喊道:“你们别过来,我也是被逼无奈!”但很快就被御林军制服。

与此同时,刘娥的亲信们在宫外集结,准备冲入宫中。然而,他们刚一行动,就遭到了包拯事先安排好的军队的伏击。一番激烈的战斗后,刘娥的势力被彻底击败,亲信们纷纷落网。

刘娥得知计划失败后,瘫倒在地,眼神空洞。她知道,自己的野心彻底破碎了。赵恒下令,将刘娥及其亲信全部处死,以绝后患。

虽然刘娥一党被铲除,但官场的腐败现象仍未彻底根除。在地方上,新任的一些官员表面上响应包拯的新政,实则阳奉阴违。比如,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,负责的官员与供应商暗中勾结,高价购买劣质的军备物资。

在一家豪华酒楼的包间里,负责物资采购的官员钱富和供应商举杯换盏,钱富笑着说:“这次又麻烦你了,价格上还是老样子?”

供应商心领神会,连忙点头:“钱大人放心,好处少不了您的,这批货虽然质量差点,但绝对能交差。”

原本朝廷拨下的专款足够购置精良的武器,可到了士兵手中,却是锈迹斑斑的刀枪和脆弱不堪的盔甲。一位士兵拿着手中的破刀,抱怨道:“这刀怎么用啊,还没上战场就断了,当官的都在干什么!”

在官员的任免方面,也存在着严重的腐败行为。一些富家子弟通过向吏部官员行贿,就能轻松获得官职。富商之子孙强找到吏部郎中,将一个沉甸甸的箱子放在桌上,笑道:“大人,这是一点小意思,我想谋个一官半职,还望大人多多关照。”

郎中打开箱子,看到里面的金银财宝,眼睛一亮,立刻点头:“好说,好说,你的事包在我身上。”

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商之子孙强,花钱买通了吏部郎中,在考核中弄虚作假,被任命为一县知县。到任之后,他对百姓横征暴敛,中饱私囊,使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。百姓们联名上书,却被孙强买通的上级官员压了下来。

一位老者气愤地说:“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了,我们交了税,却养了一群贪官!”

在赋税征收环节,基层官员也趁机捞取好处。他们擅自提高赋税标准,将多收的部分揣入自己腰包。

在某偏远地区,当地官员把原本十税一的标准提高到五税一,百姓们交完税后,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。一位老农无奈地说:“这日子怎么过啊,交了这么多税,一家人都要饿肚子了。”

包拯意识到,要彻底整治官场腐败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他决定深入调查这些新出现的腐败现象,从物资采购、官员任免到赋税征收等各个环节入手,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。

包拯亲自走访各地,收集证据,对那些腐败官员毫不留情地进行弹劾。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词:“陛下,官场腐败之风若不彻底根除,大宋的根基必将动摇。臣定当不遗余力,将这些腐败分子一一揪出,还朝堂一片清明,还百姓一个公道!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宋朝秘史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