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024 宋仁宗–赵祯(三)

小说: 宋朝秘史   作者:我有钱我有颜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宋朝秘史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富弼则对手下眼线交代:“一定要把那些幕后指使的人查出来,绝不能让他们破坏新政。这关乎大宋的兴衰,千万不可大意!”眼线领命而去。

没几日,眼线匆匆来报:“大人,那些闹事的地痞流氓常聚在城外废弃宅院,小的偷听到,他们受城里王大人指使,明天还要在镇中心闹事呢!”

富弼眉头一皱,“好,我知晓了,你继续盯着,有新情况立刻来报。”

范仲淹安排的官员深入村镇,在集市里耐心讲解新政。一位老妇人满脸担忧地凑过来问:“官老爷,他们说这青苗法会让我们还不起钱,最后连房子地都没了,是真的吗?”

官员微笑着,语气亲和:“大娘,您放宽心。这青苗法是朝廷在青黄不接时,给大伙低息贷款救急的,利息比民间高利贷低得多,只要按规定还钱,日子肯定越过越好。就说太宗皇帝那时推行的惠民政策,让多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,这青苗法也是为了这个目的。”

老妇人听了,还是有点犹豫:“真有这么好?官老爷,可别诓我们老百姓。”

官员连忙摆手:“大娘,我怎会骗您,往后您就知道这政策的好了。”

富弼得知消息后,马上进宫向赵祯禀报:“陛下,己查明旧党指使地痞流氓煽动民变,证据确凿。”

赵祯一听,龙颜大怒,猛地一拍桌子:“这些人竟敢如此大胆,妄图扰乱天下!范仲淹、富弼,你们即刻派人将这些幕后黑手一网打尽,一个都别放过!”

范仲淹和富弼齐声领命:“臣等遵旨!”

范仲淹和富弼迅速安排人手行动。天还未亮,官兵就将废弃宅院团团围住,将地痞流氓全部抓获。经过审讯,这些人交代是受旧党官员王大人指使。范仲淹和富弼立刻带人前往王大人府邸,将其逮捕。

王大人被带到朝堂上,还在狡辩:“陛下,臣冤枉啊!这都是有人故意陷害,想污蔑微臣。”

富弼拿出证据,冷冷地说:“王大人,铁证如山,你还想抵赖?你可知,当年秦桧卖国求荣,遗臭万年,你如今行径与他何异?妄图破坏新政,陷百姓于水火,于心何忍?”

王大人脸色煞白,还在强撑:“这……这证据定是伪造的,陛下明鉴啊!”

赵祯怒目而视:“证据确凿,你还敢狡辩!来人,将他打入大牢,从重处置!”

赵祯下令严惩王大人及相关涉案人员,同时让范仲淹和富弼加大新政宣传力度。范仲淹领命道:“陛下放心,臣等定会让百姓清楚新政的好处。”

在科举方面,除了严格规范监督,还增设明法科。欧阳修对此十分赞同,找到包拯说道:“包大人,增设明法科,选拔精通刑律的人才,实乃明智之举,往后司法体系定能更加完善。”

包拯点头:“欧大人所言极是,如此一来,也能让更多有识之士为朝廷效力。”

经过这次风波,新政在民间的推行逐渐顺利起来。百姓们开始真正理解并支持新政,农业生产得到发展,商业也日益繁荣。

然而,朝堂上的斗争仍未结束,旧党虽然暂时受挫,但他们还在等待时机,一场新的较量似乎又在暗中酝酿着。

而辽国在看到大宋新政逐渐稳固,国内安定团结后,彻底打消了趁乱进犯的念头,宋辽边境继续保持着相对和平的态势,双方贸易往来不断,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,仿佛重现了澶渊之盟后的繁荣景象 。

可后宫之中,却又是另一番风云涌动。苏氏自上次陷害张茂则失败后,虽表面收敛,内心却愈发不甘。她得知曹美人近来深得赵祯赏识,时常被赵祯召去陪伴,心中妒火中烧。

一日,苏氏故意在御花园中“偶遇”曹美人,脸上堆满虚假的笑容:“妹妹最近可是春风得意,常伴陛下左右,真是让人羡慕。”

曹美人谦逊地回应:“姐姐说笑了,不过是陛下念我闲暇,叫去解闷罢了。哪比得上姐姐得陛下宠爱呢。”

苏氏眼珠一转,说道:“妹妹可知,近日内务府在筹备陛下生辰,听闻要甄选寿礼,若能献上独特的寿礼,陛下必定欢喜。”

曹美人不疑有他,认真问道:“姐姐有何高见?我正愁不知送什么好呢。”

苏氏掩嘴一笑:“我听说宫外有位奇人,能制作一种琉璃灯,夜间点亮,光彩夺目,若以此为寿礼,定能讨陛下欢心。我这儿有他的联络方式,妹妹不妨一试。”

曹美人感激不己:“那就多谢姐姐了,若真能让陛下开心,日后定当重谢。”

几日后,曹美人按照苏氏给的联络方式,让宫女去宫外采买琉璃灯。可这一切都在苏氏的算计之中,苏氏早己买通琉璃灯工匠,让他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违禁的香料。

当曹美人将琉璃灯呈给赵祯时,刚一点燃,便散发出奇异的香味,熏得赵祯一阵咳嗽,龙颜不悦。

赵祯质问曹美人:“这是何意?为何这灯有此异味?曹美人,你可知这是大不敬之罪!”

曹美人吓得跪地不起:“陛下息怒,臣妾实在不知,是苏姐姐告知臣妾此灯独特,可作寿礼……”

苏氏立刻站出来哭诉:“妹妹,你怎能如此诬陷我?我不过是好意推荐,怎会料到会出此变故。陛下,您可要为臣妾做主啊。”

赵祯见两人各执一词,便命张茂则彻查:“张茂则,此事你务必查个水落石出,不可有任何疏漏。”

张茂则深知苏氏的为人,主动请缨调查此事。他乔装打扮,暗中走访琉璃灯工匠和相关人员,终于查明真相。

在赵祯面前,张茂则呈上证据,揭露了苏氏的阴谋。苏氏还想狡辩:“这证据是假的,是有人故意陷害我!”

张茂则冷冷地说:“苏娘娘,证据确凿,您还是认罪吧。从琉璃灯工匠到相关证人,都能证明您的所作所为。”

赵祯怒不可遏,斥责苏氏:“身为后宫妃嫔,不思和睦,竟行此等阴险之事,实在可恶!即日起,削减你的位分和用度,你好自为之!”

苏氏瘫倒在地,心中满是怨恨。而曹美人虽洗清冤屈,但也深知后宫险恶,更加谨言慎行 。

此时,宫中的大皇子赵煦渐渐长大,展现出聪慧好学的特质。他对朝政之事十分好奇,常常缠着赵祯询问朝堂上的新政推行情况。

赵祯见儿子如此上进,便耐心地给他讲解新政的要点和意义。赵煦听完后,眨着大眼睛说:“父皇,新政听起来是为百姓谋福祉,可那些旧党为何要阻拦呢?他们不怕百姓埋怨吗?”

赵祯摸摸他的头,说道:“煦儿,这朝堂之事复杂,旧党大多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,不愿改变。但为父定会将新政推行下去,让大宋百姓过上好日子。你要好好读书,日后也能为朝廷出力。”

随着赵煦的成长,他开始参与一些宫廷活动。在一次皇家狩猎中,德妃刘氏为了讨好赵祯,刻意安排自己的心腹教导赵煦骑射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宋朝秘史 想让赵煦在狩猎中表现出色,从而为自己增加在赵祯心中的好感。

狩猎当日,赵煦骑着一匹矫健的骏马,在众人面前展示了精湛的骑射技艺,引来一片夸赞。德妃刘氏在一旁得意洋洋,笑着对旁边的妃嫔说:“瞧,这孩子多有出息,平日里我可没少费心教导。”

然而,贤妃杨氏却看出了端倪。她发现赵煦在狩猎过程中有些力不从心,似乎是被过度训练。狩猎结束后,杨氏悄悄找到赵煦,关切地问:“殿下,今日狩猎可还顺利?可有哪里不舒服?”

赵煦苦笑着说:“杨母妃,我知道刘母妃是为我好,可这几日的训练实在太累,我有些吃不消。每次都练到很晚,感觉身体都快撑不住了。”

杨氏心疼地说:“殿下,你还年幼,不必如此勉强自己。身体才是最重要的。往后若再觉得辛苦,就和母妃说。”她决定找机会提醒赵祯,莫要让皇子们卷入后宫争斗。

经此一事,赵祯愈发觉得后宫需要一位贤德之人主持大局。他开始留意起位分较高且品行端正的妃嫔。贤妃杨氏向来端庄稳重,在后宫人缘颇好,她虽无意争权,但也明白赵祯的考量。

然而,德妃刘氏却坐不住了,她自觉出身名门,理应成为后宫之主。

德妃刘氏不仅暗中联络朝中大臣的家眷,还设法与旧党势力勾结。她通过心腹太监,向旧党传达自己的意图,暗示一旦自己成为皇后,定会在后宫牵制支持新政的势力,为旧党在朝堂上的活动提供便利。

旧党官员们觉得这是个可乘之机,便在朝堂上开始为德妃刘氏造势。宰相吕夷简在朝堂上发言:“陛下,德妃刘氏出身名门,知书达理,若立为皇后,定能母仪天下,对后宫和朝堂的稳定都大有裨益。”

其他旧党官员也纷纷附和:“吕相所言极是,德妃实乃皇后的不二人选。”

贤妃杨氏知晓此事后,虽不参与争斗,但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。她私下找到包拯,将自己的担忧告知:“包大人,德妃与旧党勾结,意图谋取后位,此事恐对朝堂不利,还望包大人能想想法子。”

包拯神色凝重:“娘娘放心,此事关乎国本,包拯定不会坐视不理,定会留意朝堂动向。”

在一次朝堂议事中,包拯借讨论朝政之机,巧妙地提及后宫之事:“陛下,立后乃国之大事,需慎之又慎,切不可被外界干扰左右,当以贤德为先。”

赵祯听后,微微点头:“包卿所言有理,此事朕自会斟酌。 ”

另一边,德妃刘氏见赵祯迟迟没有表态,愈发心急。她竟想出一个昏招,打算在宫中举办一场盛大的祈福仪式,展示自己的“贤能”。

仪式当天,德妃刘氏身着华丽服饰,却在仪式过程中因过于紧张,频频出错。先是上香时差点打翻香炉,接着诵读祈福词时又结结巴巴。

旁边的宫女小声嘀咕:“这德妃娘娘今天是怎么了,平时看着挺稳重的。”

另一个宫女赶紧嘘声:“小声点,别被听到了。”

而贤妃杨氏则在一旁默默协助,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事务,展现出了沉稳大气的一面。

赵祯看到这一幕,心中己有了决断。他决定立贤妃杨氏为皇后。旨意下达后,德妃刘氏又羞又恼,却又无可奈何。她找到赵祯,还想争取:“陛下,臣妾自问出身、才学皆不输他人,为何……”

赵祯打断她:“立后乃为后宫表率,需有贤德与沉稳,杨氏更胜一筹,此事己定,你不必再说。”

从此,杨氏以皇后之尊,母仪天下,将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,为赵祯处理朝政免去了后顾之忧 。

随着杨氏成为皇后,后宫逐渐安定,而民间也在新政的持续影响下,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。在文化领域,各地书院兴起,学子们勤奋苦读,渴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,实现抱负。书院中时常举办诗词大会,文人墨客们汇聚一堂,吟诗作对,交流学问,诞生了许多传颂一时的佳作。

在艺术方面,绘画技艺不断精进,画师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川美景、市井生活,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出大宋的繁荣与多彩。

同时,戏曲表演也深受百姓喜爱,戏班子走街串巷,演绎着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,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,喝彩声此起彼伏,构成了大宋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图景。

而赵煦在皇后杨氏的教导下,愈发懂事。他不仅勤奋学习经史子集,还时常关心民间疾苦。他会偷偷询问宫中的侍卫和宫女关于民间的情况,然后将听到的事情告诉赵祯。

有一次,他对赵祯说:“父皇,我听说有些地方的百姓虽然受益于新政,但水利设施还是不够完善。”

赵祯听后,十分欣慰儿子的细心,当即下令相关部门对水利设施进行勘察和修缮:“此事关乎百姓生计,你们务必尽快落实,不可懈怠。”

有一回,赵煦瞒着众人,偷偷溜出皇宫,想去亲眼看看民间的真实情况。他穿着普通的衣衫,像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街市上穿梭。

他看到街边有个卖糖人的小摊,被那栩栩如生的糖人吸引,便凑过去观看。摊主热情地招呼他:“小哥,来一个糖人不?都是新鲜做的,可甜啦。”

赵煦好奇地问:“这糖人是怎么做的呀?”摊主便现场表演起来,赵煦看得目不转睛。

这时,旁边有几个小孩在玩耍,不小心撞到了赵煦,把他的帽子撞掉了,露出了戴着的皇家玉佩。孩子们吓了一跳,其中一个小孩指着玉佩说:“你这玉佩好漂亮,是不是很贵重?”

赵煦赶紧捡起帽子戴上,慌张地说:“没……没什么,我先走了。”

回宫后,他把这段有趣又惊险的经历讲给皇后杨氏听,杨氏既觉得好笑又有些担心:“殿下,你身份特殊,切不可再如此冒险,若出了意外,可如何是好。”

赵煦吐吐舌头:“母妃,我知道啦,下次不会了。”

然而,旧党并不甘心失败。他们见德妃刘氏失势,便将目光投向了赵煦。他们暗中安排人接近赵煦,给他灌输一些反对新政的言论,试图影响他的想法。

旧党官员的侄子扮作书生,在皇家园林附近与赵煦“偶遇”,闲聊中说道:“殿下,这新政虽好,可实施起来弊端不少,下面的官员层层剥削,百姓反而更苦了。”

赵煦心中起疑,却不动声色:“哦?你所言当真?可有证据?”

书生一时语塞:“这……都是坊间传闻,殿下您想想,新政推行得这么急,能不出问题吗?”

赵煦敷衍几句后,赶紧离开,暗中却将此事告知了赵祯和范仲淹。范仲淹得知后,与富弼等人商议,决定对旧党的一举一动进行更严密的监视,绝不让他们破坏新政和朝堂的稳定。

范仲淹严肃地说:“旧党贼心不死,我们必须提高警惕,绝不能让他们得逞。”

富弼点头:“范公所言极是,我这就安排人手,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。”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宋朝秘史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