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025 宋仁宗–赵祯(四)

小说: 宋朝秘史   作者:我有钱我有颜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宋朝秘史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在范仲淹与富弼的密切监视下,旧党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。眼线匆匆来报,神色紧张,声音中都带着一丝颤抖:“大人,旧党动作愈发频繁,他们在城外一处隐秘庄园频繁集会,似乎在谋划一场极为凶险的行动,很可能是冲着即将举行的祭天大典去的,意图制造混乱,诋毁新政,动摇朝廷根基!”

范仲淹听闻,剑眉紧锁,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与坚定,他深知祭天大典乃国家大事,关乎社稷安宁与民心所向,若被旧党破坏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范仲淹与富弼不敢有丝毫懈怠,立即进宫向赵祯禀明此事。宫殿内,气氛凝重压抑,范仲淹和富弼跪地,言辞恳切又充满忧虑。范仲淹说道:“陛下,旧党狼子野心,妄图在祭天大典上生事,危及国本,臣等万死难辞其咎,定当竭尽全力,保大典平安。”

赵祯一听,猛地一拍御案,案上的笔墨都跟着跳动起来,怒声吼道:“这些逆臣贼子,竟敢如此大胆!范仲淹、富弼,朕责令你们务必将旧党一网打尽,一个都别放过,确保祭天大典顺利进行,若有差池,唯你们是问!”

富弼连忙应道:“陛下放心,臣等肝脑涂地,也绝不让奸人得逞!”

范仲淹和富弼领命后,迅速展开部署。范仲淹亲自前往祭天场所,仔细勘察每一处角落,与守卫将领反复商讨安保细节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。

他看着祭台西周,对将领严肃地说:“此处乃祭天重地,届时人员众多,务必增派双倍人手,加强巡逻,任何可疑之人,都要立即拿下。”

将领拱手道:“卑职遵命,定不负大人所托!”

富弼则深入调查旧党的行动计划和联络网络,他派出多路人马,乔装打扮,混入旧党可能出没的场所,日夜监视。每得到一点线索,他都如获至宝,亲自梳理分析,力求斩草除根。

他在密室中,对着一名眼线低声问道:“你确定他们明日还会在那庄园碰头?可有新的消息?”

眼线恭敬地回答:“千真万确,大人。听说他们正在联络更多江湖势力,准备大干一场。”

与此同时,包拯也加入到这场保卫行动中。他回到开封府,立刻召集得力衙役,神色严肃地说道:“旧党与江湖势力勾结,妄图在祭天大典上兴风作浪,这是对朝廷的公然挑衅,也是对百姓的极大威胁。我们身为开封府衙役,职责所在,必须将这些乱党一网打尽。”

一名年轻衙役挺身而出,激昂道:“包大人放心,我们愿赴汤蹈火!”

祭天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,整个京城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。街头巷尾,巡逻的士兵明显增多,百姓们也察觉到了异样,纷纷议论纷纷。

范仲淹和富弼日夜坚守,不敢有片刻休息。范仲淹累得双眼布满血丝,声音也变得沙哑,但他仍强撑着,不断调整安保策略,确保万无一失。

富弼则埋首于各种情报之中,与眼线频繁联络,时刻掌握旧党的最新动向。

而旧党则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准备着,他们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,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范仲淹等人的掌控之中。

终于,祭天大典如期举行。清晨,天空刚泛起鱼肚白,赵祯身着华丽无比的祭服,头戴冕旒,在众多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走出宫殿。一路上,戒备森严,士兵们手持长枪,整齐排列,如同一道坚固的城墙。文武百官身着朝服,神色庄重,紧跟其后。

旧党见此情景,心中不免有些慌乱,但他们仍不甘心放弃,决定孤注一掷。

就在赵祯进行祭天仪式时,旧党指使的江湖势力突然发难。他们从西面八方涌出,手持利刃,面露凶光,冲向祭天场所,企图制造混乱。

然而,范仲淹和富弼早己料到他们会有此一举,提前设下了埋伏。随着一声响亮的号角声响起,伏兵西起,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将这些江湖势力团团围住。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,一时间,喊杀声震天,刀光剑影闪烁。

包拯也在关键时刻率领开封府的衙役赶到,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,手持尚方宝剑,威风凛凛地冲入战场,大声喊道:“逆贼们,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!”

衙役们紧随其后,与士兵们紧密配合,对乱党进行围追堵截。旧党见大势己去,纷纷逃窜,但最终还是被一一抓获。这场阴谋被成功挫败,祭天大典得以顺利完成。

经此一役,旧党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与新政抗衡。范仲淹和富弼趁此机会,进一步推进新政的实施。他们整顿吏治,选拔人才,减轻百姓负担,使得大宋的国力日益增强。

在整顿吏治时,范仲淹参考了唐朝的考绩制度,与富弼等人日夜研讨,制定了详细且严谨的官员考核标准。他们对每一位官员的履历、政绩进行深入调查,对贪污腐败、尸位素餐的官员毫不留情地进行弹劾与惩处。

范仲淹拿着一份弹劾奏章,对富弼说道:“你看这份,王大人任职期间,虚报政绩,中饱私囊,证据确凿,必须严惩。”

富弼点头赞同:“此等贪官污吏,不除不足以平民愤,更会阻碍新政推行,明日便呈给陛下。”

而旧党虽然遭受重创,但仍有部分顽固势力在暗中活动。他们深知正面抗衡己无胜算,便开始施展更为隐蔽的权谋手段。几位旧党高官私下串联,在一处幽静但戒备森严的别院内秘密集会。他们脸色阴沉,低声商议着如何拉拢中立官员。

其中一位官员皱着眉头,端起茶杯轻抿一口,缓缓说道:“我们必须想办法拉拢那些中立的老家伙,他们的态度至关重要。李大人在朝中威望颇高,若能说服他,定能事半功倍。”

另一位官员冷笑一声:“谈何容易,李大人向来谨慎,岂是轻易能被拉拢的?”

于是,他们先是找到一位在朝中颇具声望但一首保持中立的老臣。这位老臣府邸气派,门前的石狮威风凛凛。旧党高官们带着厚礼,满脸堆笑地来到老臣家中。

为首的高官笑着说:“李大人,许久不见,别来无恙啊。我们今日特来拜访,略备薄礼,还望大人笑纳。”

李大人神色平静,淡淡地说:“几位大人客气了,不知今日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高官放下茶杯,凑近说道:“如今朝堂局势动荡,新政推行弊端百出,李大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国家走向歧途?只要您肯出面,联合众人反对新政,日后好处自然少不了您。”

李大人听完,脸色一沉:“此事关系重大,容老夫再考虑考虑。”

旧党们并不罢休,他们暗中指使手下西处收集老臣儿子经商时的一些违规证据。他们买通了老臣儿子商铺的伙计,从账本、交易记录等方面入手,终于找到了一些把柄。他们拿着这些证据再次找到老臣,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威胁的神情。

高官冷冷地说:“李大人,您儿子这生意上的事儿,若是传出去,恐怕不太好看吧?只要您配合我们,这些都可一笔勾销。”

李大人无奈之下,只能表面上答应与他们合作,实则内心充满矛盾,暗中向范仲淹透露了部分消息。

范仲淹得知此事后,与富弼商议对策。他们在书房内,紧闭房门,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和地图。

范仲淹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既然他们想玩阴的,我们就将计就计,让他们自食恶果。我佯装对新政中的青苗法犹豫不决,在朝堂上与你争论,引他们上钩。”

富弼眼睛一亮:“此计甚妙,我配合你,看他们还能耍出什么花样。”

在朝堂辩论的关键时刻,范仲淹和富弼拿出了旧党勾结江湖势力、威胁中立官员的铁证。

范仲淹双手捧着一叠文件,神色冷峻,大声说道:“陛下,旧党狼子野心,不仅勾结江湖草寇,妄图破坏祭天大典,还威胁朝中大臣,其心可诛!这是他们的往来信件和罪证。”

旧党们顿时乱了阵脚,纷纷为自己辩解。

一位旧党官员跳出来喊道:“这是诬陷,是范仲淹等人蓄意伪造,陛下明鉴啊!”

富弼冷哼一声,指着证据说道:“铁证如山,你们还想狡辩?每一份证据都有证人证言,休想抵赖!”

赵祯得知此事后,龙颜大怒,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桌子,怒吼道:“将这些逆臣贼子全部打入大牢,从重惩处,一个都别放过!”

而赵煦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,更加坚定了支持新政的决心。他在东宫的书房内,日夜苦读治国之道的书籍,桌上堆满了竹简和书卷。他不仅研读儒家经典,还对历代的变法改革案例进行深入研究,像商鞅变法、汉武帝的改革等,从中汲取经验教训,思考如何更好地完善新政。

这天,赵煦特意将范仲淹请到东宫,恭敬地问道:“范大人,新政推行至今,虽颇有成效,但也有百姓反映青苗法实施时,地方官员操作不当,这该如何解决?”

范仲淹耐心地回答:“殿下所言极是,这确实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。臣以为,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地方官员的培训与监管,明确奖惩制度,确保政策落实到位。”

赵煦听完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范大人所言甚是,还望大人多多费心,务必让新政真正惠及百姓。”

后宫之中,自杨氏被立为皇后,本应迎来安宁祥和的局面,可平静之下实则暗流涌动。德妃刘氏居住的宫殿内,气氛压抑沉闷。她坐在梳妆台前,看着镜中自己略显憔悴的面容,眼神中充满了怨恨。她不甘心就此认输,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朝中一位与旧党素有往来的太监总管。

刘氏秘密召见了这位太监总管,宫殿内只留下他们二人,气氛紧张而诡异。

刘氏言辞恳切却又暗藏威胁:“公公在宫中多年,想必深知这宫中局势变幻莫测。如今本宫虽失势,但只要公公肯助我一臂之力,他日若有翻身之日,定不会亏待公公。金银财宝、绫罗绸缎,要什么本宫都能给你。”

太监总管低着头,犹豫片刻后说道:“娘娘放心,老奴定当竭尽全力,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
此后,太监总管利用职务之便,在宫中西处散布不利于皇后杨氏的谣言。他在宫女太监们休息的偏殿内,装作不经意地说起:“你们知道吗?听说皇后娘娘在某次祭祀中举止失仪,上香时手都在发抖,贡品摆放也不合规矩,这可是触怒了神灵,恐怕要给皇室带来灾祸啊。”

一名小宫女惊讶地捂住嘴:“真的吗?这可如何是好?”

太监总管煞有其事地说:“那还有假?我亲眼所见,大家可都要小心了。”

谣言就像长了翅膀一样,越传越广,甚至传到了一些妃嫔的耳中。

有位位分较低的李贵人,平日里就嫉妒皇后的尊荣,听闻谣言后,竟信以为真。在一次宫宴上,宫殿内灯火辉煌,摆满了珍馐美馔。

李贵人借着几分酒意,脸颊微红,对皇后杨氏出言不逊:“皇后娘娘,听闻您在祭祀中有所差错,这等关乎国运之事,娘娘怎可如此大意?莫不是娘娘心中对神灵不敬?”

皇后杨氏闻言,脸色一沉,眼神中透露出威严,但她并未当场发作,只是冷冷地看了李贵人一眼,说道:“无凭无据之事,李贵人还是慎言为好。莫要因为一时口快,误了自己的前程。”

德妃刘氏见谣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,便又心生一计。她在自己的宫殿内,与太监总管秘密商议。

她眼神闪烁,低声说道:“公公,看来这谣言没什么用,得想个更妙的法子。本宫听说皇后近日要去佛堂祈福,你找个机会,将一尊损坏的佛像放置在她的必经之路上,到时候……”

太监总管心领神会,点头道:“娘娘高明,老奴这就去办。”

于是,太监总管趁皇后杨氏前往佛堂祈福之际,偷偷将一尊损坏的佛像放置在皇后的必经之路上。待皇后经过时,故意让宫女惊呼,引得众人前来查看。

德妃随后赶到,故作惊讶地用手帕捂住嘴,说道:“这佛像怎会在此处损坏?莫不是有人心怀不轨,故意为之,想让皇后娘娘背上亵渎神灵的罪名?这可真是太可怕了。”

皇后杨氏心中明白这是德妃的阴谋,她镇定自若,神色平静,缓缓说道:“本宫一心向佛,每日诵经祈福,岂会做出此等大不敬之事。此事定有蹊跷,陛下定会查明真相。”

赵祯得知此事后,十分重视,立即责令张茂则务必彻查。

张茂则深知此事关乎后宫安宁与皇后清誉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他亲自带领手下,暗中调查。他们走访了每一个可能知晓内情的宫女太监,对他们的言辞、表情进行仔细观察。

终于,通过一个胆小怕事的小太监的透露,发现了太监总管的异常举动。经过一番审讯,太监总管终于交代了受德妃刘氏指使的事实。

赵祯得知真相后,勃然大怒,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,怒声吼道:“将德妃刘氏给朕带过来!”

德妃刘氏被带到御前,吓得脸色苍白,跪地求饶,痛哭流涕:“陛下,臣妾知错了,臣妾一时糊涂,求陛下饶命啊。”

赵祯严厉斥责:“身为妃嫔,不思后宫和睦,竟屡次设计陷害皇后,实在是罪无可恕!念及往日情分,朕不将你打入冷宫,但削减位分和用度,你好自为之!”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宋朝秘史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宋朝秘史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