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宋风云变幻中,宋光宗赵惇的命运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与无奈。他的一生,从受禅登基的荣耀辉煌,到惧内乱政的荒诞不堪,最终以黯然退位收场,每一段历程都深刻地影响着南宋的政治走向。
绍兴二十七年,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府中,一声女婴啼哭划破天际。此时,军营上空突然飞来一群黑凤,盘旋良久不肯离去。
李道望着天空,神色复杂:"此女命格,恐非凡俗。"
乳母战战兢兢接口:"将军,老身听闻凤为百鸟之王,这定是大吉之兆!"
李道抚须沉吟:"但愿她莫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。"
多年后,德寿宫内,宋高宗将皇孙赵惇唤至跟前:"道女李氏有奇相,朕观其温婉知礼,与你正相配。"
赵惇伏地叩首:"孙儿全凭皇祖父做主。"
一旁的吴皇后笑着补充:"听说李家姑娘善女红,前日还托人送了绣品入宫。"谁也没料到,这场钦定的姻缘,将成为朝堂动荡的开端。
初入王府那日,李凤娘捧着茶盏盈盈下拜:"殿下为国事操劳,这是妾身新制的云雾茶。"
待赵惇离去,她猛地将茶盏掼在地上,碎片溅到丫鬟脚踝:"说!府里谁与侧妃走得近?"
丫鬟颤抖着指认,她冷笑:"明日起,你便盯着她的一举一动。"转头又对镜补妆,轻声自语:"这王府,迟早是我的天下。"
乾道七年太子册封大典后,李凤娘在园中宴请王枢密家眷。她亲手为王家小姐簪花,语调亲昵:"这并蒂莲钗,正衬妹妹的才情。"
待宾客散尽,她撕下伪装,对心腹嬷嬷嗤笑:"王大人掌着三衙兵权,他女儿近日总往书画斋跑......"她指尖划过桌上的密信,"去查查,是不是与那个江湖术士有往来?"
此后,她还定期宴请朝中大臣的女眷,在觥筹交错间,看似无意地打探朝堂秘事。
"张侍郎最近总往重华宫跑,不知是何事?"她拉着侍郎夫人的手,眼中满是关切,却在对方的回答中,敏锐捕捉着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。
淳熙十六年禅位大典前夜,坤宁宫烛火如血。李凤娘把玩着翡翠扳指,对临安知府冷笑:"明日若有异动,你的乌纱帽......"
知府扑通跪地:"卑职愿以死护驾!"
她忽而转笑,轻抚对方后背:"办好此事,本宫保你三年后升任漕运使。"
待知府退下,兄长李道忧心忡忡:"调动禁军非同小可......"
她打断道:"当年太祖陈桥兵变,不也靠禁军?"又压低声音,"让乐师们把《破阵乐》改成《惊鸿曲》,关键时刻奏起,便是信号。"
与此同时,她还安排心腹伪装成杂役,混入负责禅位大典布置的工匠中,确保每个环节都在自己掌控之中。
"那个立柱一定要加固,若在大典时出了差错,唯你是问!"她对着一名伪装成监工的亲信低声呵斥,眼神中满是警惕。
赵惇登基首月,椒房殿内传来凄厉惨叫。李凤娘望着杖责淑妃的侍卫,向身旁宦官低语:"把掺了巴豆的膳食送去,再让御药房开些安神汤,记得多放朱砂。"
转头又对赶来的赵惇哭诉:"陛下,淑妃不知从哪得了巫蛊之物,说是要咒您......"
她抓起赵惇的手按在自己心口,"臣妾好怕......"
此后,她还命人在宫中散布谣言,说淑妃与宫外邪教有染,闹得宫中人心惶惶。
"听说淑妃的宫里半夜总有奇怪的声音,莫不是招来了不干净的东西?"她故作惊恐地对赵惇说道,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。
当赵惇欲议北伐,李凤娘连夜召见陈亮。御花园的雾气里,她倚着太湖石叹息:"陈大人可知?太上皇前日对着《绍兴和议》的诏书落泪,说'再启战端,生灵涂炭'......"
陈亮神色微变:"可陛下志在恢复中原......"
她突然哽咽:"妾身一介妇人,只求陛下平安,难道有错吗?"
第二日早朝,陈亮言辞骤转:"西北边军器械陈旧,此时北伐,恐步符离之败!"赵惇震惊地望着昔日主战派,手中的御笔在奏折上划出长长墨痕。
之后,她还让自己的兄长李道去拜访陈亮,以威胁利诱的方式,让陈亮彻底死心塌地为自己所用。"陈大人若执意主战,怕是家中老小......"李道皮笑肉不笑地说道,让陈亮不敢再有异议。
"经界法"推行受阻时,李凤娘在后宫摆下家宴。她拉着御史中丞夫人的手落泪:"听说浙西百姓卖儿鬻女交赋税,陛下却被奸人蒙蔽......"
夫人惶恐:"妾身回去定劝老爷首言!"三日后,御史台弹劾奏折如雪片般飞来。
李凤娘将奏折摔在赵惇面前,珠翠乱颤:"外头都在传,说陛下不顾民生!"
见赵惇动摇,她又软语:"不如先在两浙试点?也好堵住悠悠众口。"
她还暗中派人去两浙地区,煽动当地豪绅带头抵制"经界法",制造混乱。"只要把水搅浑,看陛下还如何推行!"她恶狠狠地对心腹说道,眼中满是阴毒。
得知太上皇与赵汝愚密谈,李凤娘召来内待总管:"把重华宫的厨子换成咱们的人,每日饭菜里加三分甘遂。"
她盯着伪造的书信冷笑,"就说这是从赵丞相书房搜出的,记得洒些酒渍,显得仓促。"
当赵惇颤抖着展开信笺,她伏在肩头哭泣:"难怪陛下近日总做噩梦,原来有人要......"
她还派人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散布谣言,说太上皇准备废掉光宗,另立新君,搞得人心惶惶。
"听说重华宫正在秘密训练死士,就等着动手了!"谣言在市井中迅速传播,让赵惇更加疑神疑鬼。
绍熙三年太学生上书,李凤娘召来刑部尚书。她慢条斯理地研磨:"这些书生,竟敢非议皇室?"
尚书会意:"按律当杖责八十,发配岭南。"
她挑眉:"太便宜了。"笔尖顿在纸上,"让大理寺定个'谋逆'罪名,株连九族的那种。"消息传出,满朝噤若寒蝉。
她还亲自审问带头上书的太学生,在刑讯室里,她冷笑着看着被折磨得不形的书生:"你们不是要为天下苍生请命吗?现在知道厉害了?"
绍熙五年孝宗病危,垂拱殿内剑拔弩张。赵汝愚叩首泣血:"请陛下移驾重华宫!"
李凤娘的党羽突然高呼:"此乃逼宫!"武将们按剑而立,朝堂瞬间乱作一团。
赵惇蜷缩在龙椅上,看向帘后的李凤娘。她微微摇头,眼神冷如寒冰。
赵惇咽下口水,声音发颤:"朕......朕真的病了......"
我有钱我有颜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