宴会当晚,皇宫张灯结彩,灯火辉煌。皇亲国戚、朝中大臣们身着华服,纷纷入席。赵光义端坐主位,神色凝重却又强撑着威严。皇后在一旁悉心照料,眼神时不时扫过众人,留意着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常。
宴会开始,们鱼贯而入,随着悠扬的丝竹声翩翩起舞。大臣们举杯相庆,然而,在这看似欢乐的氛围下,实则暗流涌动。
一位与德妃旧部有过牵连的大臣,虽强装镇定,但额头却不时渗出细密的汗珠,手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。他旁边的同僚察觉到异样,小声问道:“李大人,你怎么了?脸色看起来不太好。”
这位大臣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敷衍道:“可能是酒喝多了,有点头晕,不碍事。”实则心里正七上八下,担心自己与德妃的关系随时会被揭露。
酒过三巡,赵光义起身,清了清嗓子,高声说道:“此次对辽作战,我大宋将士浴血奋战,朕相信胜利不久便会到来。今日设宴,一来犒劳诸位,二来也是为前线将士祈福。”众人纷纷起身,高呼万岁。
就在这时,负责监察的侍卫匆匆入殿,在赵光义耳边低语几句。赵光义脸色骤变,随即又恢复镇定,摆了摆手让侍卫退下。
皇后见状,心中一紧,轻声问道:“陛下,可是前线有变故?”
赵光义微微摇头,轻声说:“先别声张,等宴会结束再说。”
宴会继续,可赵光义却无心再欣赏歌舞。原来,侍卫禀报的是前线宋军因山贼骚扰和辽军的小股骑兵袭击,补给线几乎被切断,士气受到极大影响。若不能尽快解决,前线战事将岌岌可危。
赵光义思索片刻,决定提前结束宴会。他站起身,大声宣布:“朕突然身体不适,今日宴会到此为止。诸位先回,朕改日再与大家共商国事。”大臣们虽觉诧异,但也不敢多问,纷纷告退。
待众人散去,赵光义立刻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到御书房商议对策。一位大臣焦急地说:“陛下,补给线被断,这可如何是好?将士们吃不饱、武器装备跟不上,这仗还怎么打?”
另一位大臣皱着眉,建议道:“要不从临近州县紧急调配粮草和物资,再派重兵护送?”
赵光义皱着眉头,沉思许久后说:“调配粮草可行,但护送兵力不能过多,否则前线兵力更加空虚。朕看这样,先从京城附近的驻军抽调一部分精锐,组成快速支援部队,一方面护送粮草,一方面清剿山贼。同时,传令前线主将,让他想办法稳住阵脚,寻机反击。你们觉得如何?”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
就在此时,一位小太监匆匆跑进御书房,手中拿着一份加急战报。赵光义接过战报,脸色愈发阴沉。原来,辽军得知宋军补给线出现问题,正集结主力部队,准备发动全面进攻。
赵光义将战报递给大臣们传阅,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。一位老将挺身而出,说道:“陛下,老臣愿率一支奇兵,绕道辽军后方,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,以此打乱他们的进攻计划。”
赵光义看着老将,眼中满是赞许:“老将军忠勇可嘉,但此去凶险万分,你务必小心行事。朕再派一员副将协助你,多带些精锐骑兵,速战速决。有把握吗?”
老将坚定地回答:“陛下放心,老臣定不辱使命!”
老将领命退下,准备连夜出征。赵光义又对其他大臣说:“诸位,如今战事紧急,我们必须全力以赴。朝堂之上要稳定人心,后方也要做好物资调配和百姓安抚工作。切不可乱了阵脚。”大臣们纷纷表示遵命。
而在后宫,皇后得知前线局势危急后,心急如焚。她再次召集妃子们,说道:“前线战事吃紧,我们虽不能冲锋陷阵,但可以为将士们赶制衣物、筹集物资。大家齐心协力,为大宋尽一份力。”
贤妃率先响应:“皇后娘娘所言极是,臣妾定当全力以赴,带领宫女们日夜赶工。”其他妃子也纷纷附和。
京城的百姓们也听闻了前线的消息,许多年轻人自发组织起来,要求参军入伍,支援前线。
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来到征兵处,大声说:“我要去打仗,保卫大宋,保卫我们的家园!”
征兵官看着这些热血青年,心中感动,说道:“好,你们都是好样的,大宋有你们,定能战胜辽军!国家不会忘记你们的!”
与此同时,被打入冷宫的德妃仍在负隅顽抗。她通过一名忠诚于她的老太监,联系上了宫外的一位江湖势力头目。德妃在密信中许下重金承诺,让其在京城制造混乱,分散朝廷注意力,好为她的旧部创造营救她的机会。
江湖势力头目看着密信,嘴角勾起一抹贪婪的笑,自言自语道:“这么多钱,可不能错过这好机会。”很快便召集了一帮手下,准备在京城的集市、城门等地制造事端。
在京城的集市上,这群江湖混混故意挑起争端,与街边的商贩大打出手。一时间,摊位被掀翻,货物散落一地,百姓们吓得西处逃窜。
负责治安的官兵迅速赶来,大声呵斥:“住手!都给我停下!”
混混们却不把官兵放在眼里,一个混混嚣张地说:“就不停,你们能拿老子怎样?”双方很快陷入僵持,官兵被混混们的刁钻手段缠住,一时难以控制局面。消息传到皇宫,赵光义大为震怒,下令让京城守备军全力镇压。
守备军统领接到命令后,迅速点齐人马,赶赴闹事地点。他身先士卒,大喊道:“兄弟们,给我上,把这些混混一网打尽!”带领士兵们与混混们展开激烈搏斗。经过一番苦战,终于将混混们制服,为首的头目也被生擒。守备军在审讯中得知,这一切竟是德妃指使,立刻将消息上报给赵光义。
赵光义怒不可遏,他亲自来到冷宫,面对德妃,眼神中满是失望与愤怒:“朕念及旧情,留你性命,你却不知悔改,妄图勾结江湖势力谋反,罪无可恕!”
德妃却毫无惧色,冷笑着说:“陛下,你今日这般对我,他日也会落得凄惨下场!你以为自己能稳坐皇位吗?”
赵光义不再与她废话,下令将德妃严加看管,等待进一步处置。
而在前线,老将率领的奇兵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出发。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,避开辽军的巡逻队,艰难前行。就在距离辽军粮草辎重营地不远时,却遭遇了辽军的一支侦察小队。双方短兵相接,战斗一触即发。
由于事发突然,宋军稍有慌乱,副将着急地喊道:“大家别慌,听将军指挥!”
老将迅速镇定下来,大声下令:“稳住阵型,弓箭手准备,给我狠狠反击!”经过一番激烈拼杀,宋军成功消灭了侦察小队,但也暴露了行踪。
就在宋军准备继续前进时,一个小兵不小心触发了辽军设下的陷阱,整个人掉进了一个满是尖刺的大坑里。小兵惊恐地大喊:“救我!”
其他士兵赶忙围过来,有的士兵喊道:“别慌,我们马上救你!”
有的找来了绳索,有的则试图用长杆把他拉上来。这时,副将灵机一动,他让几个士兵去找来附近的藤蔓,一边指挥一边说:“快,把这些藤蔓编成网,动作快点!”然后慢慢放入坑中。小兵抓住藤蔓网,在众人的合力拉扯下,终于成功脱险。
经过这么一折腾,宋军不敢再掉以轻心,小心翼翼地前行。终于抵达了辽军的粮草辎重营地。
老将观察一番后,发现辽军防守严密,正面强攻难以取胜。这时,一个机灵的士兵提议:“将军,咱们可以效仿古人,来个火攻。营地旁边有个小山坡,我们从那里射箭点火,让火势借助风势蔓延到营地。”
老将摸着胡须思考片刻,点头道:“嗯,此计可行,就这么办!传令下去,士兵们准备火箭。”
当夜幕降临,宋军在山坡上一字排开,万箭齐发,火箭带着熊熊火焰射向辽军营地。瞬间,营地内火光冲天,粮草和营帐纷纷燃烧起来。
辽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惊慌失措,乱作一团。宋军趁机发起冲锋,杀进营地。辽军虽奋力抵抗,但在宋军的勇猛攻击下,渐渐抵挡不住,粮草辎重被宋军成功摧毁。
消息传回京城,赵光义大喜,对身旁的太监说:“快,宣老将和他的部队进京受赏!”重赏了老将和他的部队。然而,辽军并未善罢甘休,他们重新集结兵力,准备对宋军展开疯狂的报复 。
在宫廷之中,皇后为了安抚人心,特意举办了一场祈福法会。她邀请了京城中有名的高僧入宫,在皇宫的花园中设坛诵经。妃子们纷纷到场,身着素衣,虔诚地跪地祈福。
贤妃在一旁帮忙安排众人的位置,还细心地为几位年长的妃子准备了软垫,说道:“几位姐姐,这地上凉,垫着点免得着凉。”
法会进行到一半,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。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象变化吓了一跳,一些胆小的宫女甚至发出了惊呼声。
高僧却不慌不忙,他双手合十,口中念念有词,似乎在与上天沟通。过了一会儿,乌云渐渐散去,天空又恢复了晴朗。
高僧向赵光义奏报:“陛下,此乃上天有感于陛下的仁德和将士们的英勇,特降祥瑞,庇佑我大宋此战必胜。”
赵光义听后,心中稍安,说道:“如此便好,高僧辛苦了,重重有赏。”
与此同时,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仍在暗流涌动。一位礼部侍郎一首觊觎着宰相之位,他趁着战事紧张,朝廷注意力都在前线的时机,暗中联合了几位御史,准备弹劾现任宰相在后勤调度上的失误。他在私下与御史们商议时说道:“如今前线战事吃紧,后勤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战局,我们只需将宰相在这方面的疏忽夸大其词,定能扳倒他,到时候这宰相之位,嘿嘿……各位大人以后也少不了好处。”
御史们虽有些犹豫,但在他的威逼利诱下,一个御史无奈地说:“罢了罢了,就依侍郎所言吧。”最终还是同意了联名上书。
宰相得知此事后,也不甘示弱。他找到了自己的门生,一位在翰林院颇有威望的学士,说道:“贤侄,礼部侍郎妄图弹劾我,进而谋取宰相之位,你帮我搜集他结党营私的证据,务必不能让他得逞。”
学士领命后,西处奔走,终于找到了礼部侍郎收受贿赂的证人。宰相拿着证据,暗自思忖:“哼,礼部侍郎,这次看你还如何狡辩。”准备在朝堂上与礼部侍郎来一场激烈的交锋 。
在宰相与礼部侍郎暗自较劲之时,礼部侍郎为求在这场权力争斗中占据上风,竟买通了赵光义身边的一名贴身内侍。他悄悄塞给内侍一大袋金银,低声说道:“只要你能在陛下耳边多吹吹风,说宰相的坏话,事成之后,还有重谢。这可是关乎你后半辈子荣华富贵的事,可别搞砸了。”
那内侍本就贪图钱财,见钱眼开,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:“大人放心,小的一定办好!”
此后,每当赵光义处理完政务疲惫休息时,这名内侍便在一旁有意无意地提及宰相的不是,添油加醋地描述宰相所谓的“失职”行为。
“陛下,宰相近日行事专断,许多重要事务都不向您如实禀报,怕是有不臣之心啊。小的也是为陛下担忧,这宰相可不能再这般下去了。”内侍假装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赵光义听后,虽未立刻表态,但心中也渐渐对宰相产生了疑虑,沉默片刻后说:“朕会留意的。”
而宰相这边,也察觉到了有人在皇帝耳边进谗言。他深知不能坐以待毙,于是安排自己的心腹密切监视赵光义身边的人,心腹回禀:“大人,最近陛下身边的那个内侍行为诡异,怕是有问题。”很快便发现了那名内侍的异常举动。宰相决定将计就计,他让心腹找到那名内侍的把柄。
心腹经过一番调查,发现这名内侍与京城的一家赌场关系密切,不仅经常去赌博,还曾挪用宫中财物偿还赌债。宰相拿到证据后,并未立刻揭露,而是对心腹说:“先别急着动手,等合适的时机再一举揭露他们的阴谋。”
与此同时,礼部侍郎联合御史们的弹劾奏章己经递到了赵光义面前。赵光义看着奏章,眉头紧皱,心中对宰相的不满又多了几分。他决定召开御前会议,让宰相和礼部侍郎当面对质。
御前会议上,礼部侍郎率先发难,义正言辞地指责宰相在后勤调度上的种种失误:“陛下,宰相负责后勤调度,却屡屡出现差错,导致前线物资供应不足,这可是关乎战事成败的大事,他难辞其咎!”
御史们也纷纷附和:“是啊陛下,宰相实在失职!”
宰相却不慌不忙,他先向赵光义行了大礼,然后说道:“陛下,臣承认在后勤事务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,但绝不像礼部侍郎所言那般严重。倒是礼部侍郎,近期结党营私,收受贿赂,证据确凿。”
说着,宰相便将礼部侍郎收受贿赂的证人带上朝堂,证人在众人面前将礼部侍郎的丑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
礼部侍郎脸色骤变,急忙辩解:“陛下,这是宰相的诬陷,他这是为了自保,故意编造谎言。陛下明鉴啊!”
就在双方争论不休时,宰相又拿出了那名内侍挪用宫中财物、赌博的证据,呈给赵光义。“陛下,礼部侍郎为了达到目的,买通陛下身边的内侍,让其在陛下耳边进谗言,扰乱圣听。此等行为,实乃大逆不道。”
赵光义看了证据后,勃然大怒,他狠狠瞪了一眼礼部侍郎和那名内侍,喝道:“大胆!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弄权术,扰乱朝纲。礼部侍郎结党营私、收受贿赂,买通内侍,其心可诛;内侍竟敢欺君罔上,罪不可恕。来人,将他们拖下去,听候处置!”
礼部侍郎和内侍被侍卫拖走时,还在不停地呼喊着冤枉:“陛下,冤枉啊!这都是宰相的阴谋!”但赵光义却不再理会。
宰相则再次向赵光义行礼:“陛下,臣深知此次事件让陛下忧心,臣愿尽心尽力,协助陛下处理好前线战事和朝廷事务,以赎臣过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JMM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