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03章 紫宸未冷,新君初立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璃月权策:女相倾君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L2A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紫宸殿的蟠龙柱在晨雾里泛着冷光,苏璃月踩着青石板往朝房走时,靴底与地面相击的脆响惊飞了檐角的麻雀。

老太监那句"张阁老请您去朝房"还在耳边,可她更在意的是转角处那道银饰的闪光——陈安礼的累丝银抹额,那是北地士族最爱的款式,昨夜刚随新帝即位诏书传到各州的邸报里,还写着陈氏族长在封地扣押了三船赈灾粮。

"女官辅政,不合祖制。"

朝房里的话音随着穿堂风撞进她耳中,张阁老的川字眉几乎要拧成刀,斑白的胡须随着话音颤动:"当年太祖皇帝立《内官律》,明文禁女官干政,如今新帝初立,怎可坏了规矩?"

苏璃月推开门的动作顿了顿,袖中指尖轻轻掐住掌心。

她早料到会有此声——景元帝在位时用铁腕压着旧党,如今龙驭宾天,那些藏在《通典》里的陈规,自然要被翻出来当刀使。

目光扫过屋内七八个身影,张阁老的茶盏还冒着热气,陈安礼的银抹额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礼部侍郎的手指正无意识叩着案几,节奏与当年景元帝批折子的频率如出一辙——这是在试探新帝的底线。

"张阁老说的是。"她扶着门框站定,广袖垂落遮住握紧的拳头,"臣昨日翻《景元起居注》,倒想起先帝三年前写的《托孤诏》。"

屋内霎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。

张阁老的茶盏"当啷"一声磕在案上,陈安礼的银饰闪了闪,礼部侍郎的手指停在半空。

苏璃月望着张阁老骤变的脸色——这位三朝老臣该记得,景元二十年秋,先帝咳血三日仍坚持在御书房写诏,当时他还劝"陛下不过偶感风寒",却被先帝用朱笔点着龙案:"朕要写的,是给阿璃的尚方剑。"

"夜影。"她转身对守在门外的暗卫抬了抬手。

片刻后,黄绫包裹的密匣被捧进朝房。

苏璃月亲手揭开,丝帛摩擦的声响里,众人看清了卷首"景元帝御笔"五个金漆大字。

当"凡国事未定,听内相裁度"的墨迹展现在众人眼前时,陈安礼的银抹额突然滑了半寸,张阁老的喉结动了动,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。

"祖制要守,先帝遗命更要遵。"苏璃月将诏书轻轻卷起,指尖扫过"裁度"二字,"阁老若觉得臣失了分寸,不妨等新帝亲政那日,与陛下当廷理论。"

朝房外的龙旗突然猎猎作响,卷着张阁老那句"罢了"的尾音散在风里。

苏璃月望着众人陆续离座,陈安礼经过她身边时,袖口飘来淡淡的沉水香——和北戎使者身上的味道一模一样。

景昭元年春的第一次早朝,紫宸殿的金漆宝座上坐着个十五岁的少年。

赵允衡攥着玉圭的指节发白,目光扫过殿下交头接耳的宗室时,喉结不自觉滚动了两下。

苏璃月站在丹墀下,望着他发顶的碎发——那是昨夜在御书房改祭文时,被烛火烧焦的。

"陛下。"她的声音像定盘星,"太庙的祭器该擦了。"

赵允衡猛地抬头,与她目光相撞的刹那,突然想起上个月在御花园,她指着飘落的桃花说:"帝王立威,不在朝堂的金殿,而在天下人的心里。"少年的脊背慢慢挺首,玉圭上的蟠螭纹硌得掌心发疼,他听见自己说:"朕今日下旨,三日后亲往太庙祭告先帝。"

殿下霎时安静。

镇南王捋着胡子冷笑:"陛下年幼,不妨让老臣代劳......"

"不必。"赵允衡打断他,声音里带着破茧的脆响,"朕要亲自读祭文,还要宣'仁政十策'。"他望着苏璃月微微颔首,想起昨夜她指着《贞观政要》说的话:"祭告不是做戏,是让天下人知道,新帝的刀,刻着先帝的印。"

太庙的檀香漫过汉白玉台阶时,赵允衡捧着祭文的手终于稳了。

他望着供案上先帝的冕旒,想起十岁那年在御书房,萧承煜摸着他的头说:"允衡要记着,这天下最重的不是龙椅,是百姓的米缸。"祭文读到"开仓放粮,减赋三厘"时,他听见殿下传来抽噎声——是陈州来的老臣,去年他的封地遭了蝗灾,先帝拨的赈灾粮被截了一半。

"朕虽年少,然知天下不可轻慢。"赵允衡将祭文奉于香案,目光扫过殿下垂首的宗室,"往后若有负先帝遗志者,朕必......"他顿了顿,想起苏璃月昨夜的话,"必与天下人共讨之。"

退朝时,户部尚书追上来,紫金鱼袋撞得叮当响:"女相大人,今年科举......"

"寒门举荐名额要减?"苏璃月停住脚步,望着他泛红的耳尖——这是心虚的征兆,"尚书大人可知,景元二十年春闱,寒门子弟占了新晋官员的七成?"她从袖中抽出一本账册,封皮上"景元十七至二十三年官员考绩"的墨迹还未干透,"这里记着,去年赈灾最得力的五个县令,西个是寒门出身。"

户部尚书的脸涨得通红:"可他们......"

"不妨设个试用期。"苏璃月翻开账册,指着"陈州令李砚"那页,"像李大人这样,先去地方上做三个月实职,能让百姓吃饱饭的,再留在京官任上。"她合上账册时,指尖敲了敲"李砚"二字——那是景元帝在冷宫里教她识字时,用过的砚台名字。

夜影的密报是在子时送来的。

苏璃月望着案上那封伪造的"皇帝密旨",烛火映得"赐死镇北军统帅"几个字像浸了血。

胡商被押进来时,靴底沾着北戎特有的青灰色土,见了她便跪下来哭:"是陈大人家的管事说......"

"带下去。"她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,想起朝房里陈安礼身上的沉水香。

窗外突然传来打更声,三更了,赵允衡该睡了,可御书房的灯还亮着——少年皇帝正在批她拟的"调禁军将领接管京畿卫戍"的折子。

"女相大人。"夜影递来新的密报,"镇北军那边回了,说统帅收到密旨时,正和北戎使者喝酒。"

苏璃月突然笑了。

她提起笔,在折子末尾添了句"着三皇子巡边"——三皇子是赵允衡的异母弟,母族是南地士族,派他去,既能堵宗室的嘴,又能断了陈安礼的线。

退朝后,赵允衡跟着她进了偏殿。

少年的龙袍太长,拖在地上皱成一团:"先生,他们还会闹吗?"

"会。"苏璃月望着他眼底的星子,像极了当年萧承煜在《北戎舆图》前的模样,"真正的考验,才刚刚开始。"

晚风掀起殿外的纱帘,远处掖庭宫方向传来细碎的议论声。

苏璃月侧耳听了听,隐约听见"太后"二字——景元帝生母早逝,如今宫中的太后是先帝的嫡母,当年曾与萧承煜争过权。

她望着赵允衡疑惑的眼神,轻轻摇头:"陛下且去用晚膳,有些风,吹吹就散了。"

可她知道,这风,才刚刚起。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璃月权策:女相倾君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L2A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璃月权策:女相倾君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L2A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