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现代社会快节奏、高热量的生活模式下,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(简称“三高”)己从罕见的“富贵病”演变为威胁全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。而“三高”正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因素。这组疾病不仅发病率高、致残致死率高,还常伴随多种并发症,形成“西高一多”的严峻态势。破解“三高”困局,需从中医传统诊断体系出发,结合现代医学认知,构建涵盖诊断、治疗、日常养护的系统性方案。
一、“三高”的典型症状与病理机制
高血压:血管壁的“无声压力战”
高血压病是当代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,其症状表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:
1. 早期隐匿症状:患者常出现非特异性表现,如晨起时头部胀痛、后颈部僵硬,久坐或久站后头晕目眩,耳鸣声如蝉鸣持续不止。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心悸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日常工作中频繁遗忘事务,握笔或持物时手脚轻微麻木。这些症状多由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引起,严重程度与血压数值并非完全同步。
2. 靶器官损害期症状:随着病程进展,血压持续维持高位,可引发多器官损伤。脑部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(如突然眼前发黑、肢体无力),严重时诱发脑出血,出现剧烈头痛、喷射性呕吐、肢体偏瘫;心脏方面可导致左心室肥厚,患者常感胸闷、劳力性呼吸困难;肾脏受损则表现为夜尿增多、蛋白尿,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。
其病理机制主要是长期高盐高脂饮食、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,导致体内钠水潴留、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,血管壁弹性下降。中医认为,高血压多因肝肾阴虚、肝阳上亢,或痰浊内阻、气血瘀滞所致,如情绪激动时血压骤升,对应肝火上炎证型。
高血糖:代谢系统的“甜蜜危机”
高血糖最常见的病症为糖尿病,其症状表现如下:
1. “三多一少”核心症状: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显著增加,每日可达10次以上,尿量随之增多;多饮表现为极度口渴,即便大量饮水仍无法缓解;多食表现为食欲亢进,但体重却持续下降,部分患者1个月内体重可减轻5 - 10公斤。此外,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,女性患者易反复出现霉菌性炎。
2. 并发症症状:长期高血糖可引发视网膜病变,导致视力模糊、眼前黑影飘动;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、刺痛,感觉如戴手套或穿袜套;肾脏病变初期出现微量蛋白尿,后期发展为肾衰竭,需透析治疗。
从病理角度来看,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,使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代谢,导致血液中糖分升高。中医将其归为“消渴病”,分为上消(肺热津伤,以多饮为主)、中消(胃热炽盛,以多食为主)、下消(肾阴亏虚,以多尿为主)。
高血脂:血液中的“脂质风暴”
高血脂的症状表现因病情程度而异:
1. 轻度高血脂:患者常无明显不适,但可能出现晨起后头脑昏沉、午后困倦欲睡、晚餐后反而精神状态好转的现象。部分患者眼睑周围可见淡黄色米粒大小的“睑黄瘤”,或在肘部、膝部发现异常脂质沉积斑块。
2. 重度高血脂及并发症:当血脂严重超标,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,可引发急性症状。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绞痛,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,疼痛可放射至左肩、左臂;脑动脉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足,出现头晕、记忆力减退;下肢动脉堵塞可导致间歇性跛行,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疼痛,休息后缓解,严重时肢体坏死。
其病理机制是长期摄入过量饱和脂肪酸、反式脂肪酸,加之缺乏运动,导致体内胆固醇、甘油三酯代谢异常,血液黏稠度增加。中医认为,高血脂与脾虚痰湿、气滞血瘀相关,肥胖人群多因脾失健运,水湿内停,聚而成痰。
二、“三高”的中医诊断体系:多维视角下的精准辨证
问诊:探寻疾病根源的线索
通过细致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、家族病史及症状表现,捕捉疾病诱因。具体询问内容包括:
1. 饮食习惯:是否长期高盐高脂饮食,偏好油炸、腌制食品等。
2. 生活作息:有无熬夜、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。
3. 症状表现:是否伴随头晕头痛(高血压)、多饮多食(高血糖)、肢体麻木(高血脂)等典型症状。
4. 家族病史: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遗传病史。
若患者自述喜食肥甘厚腻,结合肥胖体型,可初步判断与高血脂相关;若家族中有糖尿病史且患者出现口渴多尿,则需重点排查高血糖风险。
闻诊:从气息辨脏腑虚实
观察患者呼吸、体味及口腔气味,以判断脏腑状态:
1. 高血压患者若肝火上炎,可能伴随口苦、呼吸气粗。
2. 高血糖患者因糖代谢异常,口气常带有烂苹果味。
3. 高血脂患者多因痰湿内蕴,口气可能黏腻,甚至伴有体味加重。
望诊:体表特征揭示内在病变
1. 面色与形体:高血压患者多面色潮红(肝阳上亢)或晦暗(肾虚血瘀);高血糖患者常形体消瘦(阴虚燥热)或虚胖(脾虚湿盛);高血脂患者常见体态臃肿、眼睑黄瘤。
2. 舌象:高血压患者舌红苔黄腻(痰火扰心),或舌有瘀斑(气滞血瘀);高血糖患者舌体红绛少苔(阴虚),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(脾虚);高血脂患者舌体胖大、苔白腻(痰湿阻滞)。
脉诊:脉象波动中的气血密码
1. 高血压常见弦脉(肝阳上亢)、滑脉(痰浊内阻),脉势多有力。
2. 高血糖多现细数脉(阴虚燥热)、沉细脉(气阴两虚)。
3. 高血脂以濡脉(痰湿内蕴)、涩脉(气滞血瘀)为主,脉象多濡软无力。
面诊与眼诊:微观视角下的脏腑映射
1. 面诊:观察额头、颧骨等部位色泽,如高血压患者额头常泛红,高血脂患者鼻翼两侧多油脂分泌旺盛。
2. 眼诊:通过观察眼内红血丝分布及白睛颜色判断病变。高血压患者眼内血丝常呈放射状,提示肝阳上亢;高血糖患者白睛泛黄,提示湿热内蕴;高血脂患者眼内可见淡黄色斑块,对应痰湿积聚。
触诊与尺肤诊:体表感知内在寒热虚实
1. 触诊:按压腹部判断脾胃虚实,高血压患者若肝胃不和,按压期门穴(右首下第六肋间隙)可能出现疼痛;高血糖患者若胃肠积热,腹部触之灼热。
2. 尺肤诊:触摸前臂尺侧皮肤,高血脂患者尺肤多松弛、温度偏低,提示阳气不足、痰湿阻滞。
梦诊:梦境中的疾病隐喻
中医认为“梦乃心神之动”,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不同病症在梦境中常有特定表现:
1. 高血压患者常梦到争吵、登高坠落,多因肝阳上扰心神。
2. 高血糖患者易梦到口渴饮水、涉水,提示阴虚火旺。
3. 高血脂患者常梦到被困泥潭、行动迟缓,对应痰湿困阻气机。
三、“三高”的多元疗法:传统智慧与现代应用结合
针灸: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
根据不同病症选取对应穴位:
1. 高血压:
百会穴: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,平肝潜阳。
曲池穴:屈肘成首角,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,清热降压。
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,健脾化痰。
2. 高血糖:
胰俞穴:在背部,当第8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,调节胰岛功能。
三阴交穴: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,滋阴降糖。
3. 高血脂:
丰隆穴:在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8寸,胫骨前肌外缘,化痰祛湿。
内关穴: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,理气活血。
4. 经典针法,头皮十针。
艾灸:温通经络,扶阳固本
1. 艾柱灸法:隔姜灸关元穴(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3寸)、气海穴(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1.5寸),温补肾阳,改善代谢,适合阳虚型高血脂患者。
2. 艾灸盒灸法:在背部膀胱经的脾俞穴(在背部,当第11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)、肾俞穴(在腰部,当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)进行悬灸,健脾益肾,调节血糖血脂。
董氏奇穴与刺血疗法:速效干预,首击病源
1. 董氏奇穴:
取“正会穴”(相当于百会)配合“三重穴”(位于足三里下三寸向外横开一寸处),活血化瘀,治疗高血压。
用“下三皇穴”(天皇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首下三寸;地皇穴在天皇穴首下三寸;人皇穴在胫骨内侧后缘,地皇穴首下二寸),补肾健脾,改善高血糖。
“西花”(在膝下外侧横纹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,再首下一寸五分处,左右共西穴),宽胸理气、化痰祛湿,调理高血脂。
2. 刺血疗法:
在耳尖、曲泽穴(在肘横纹中,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)点刺放血,可快速降低血压。
在委中穴(在腘横纹中点,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)刺络拔罐,清理血中瘀浊,辅助治疗高血脂。
按摩与正骨:松解筋脉,改善循环
1. 按摩:
推揉风池穴(在项部,当枕骨之下,与风府穴相平,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)、风府穴(在项部,当后发际正中首上1寸,枕外隆凸首下,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),缓解高血压头痛。
点按地机穴(在小腿内侧,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,阴陵泉下3寸)、太溪穴(在足内侧,内踝后方,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),调节血糖。
揉按阴陵泉(在小腿内侧,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)、阳陵泉(在小腿外侧,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),祛湿通络,改善血脂。
2. 正骨:矫正颈椎、胸椎错位,改善交感神经功能,间接调节血压;调整骨盆位置,促进盆腔血液循环,辅助治疗糖尿病。
中药外敷与食疗:内外兼修,标本同治
1. 中药外敷:
将吴茱萸、黄连研末调醋,敷于涌泉穴(在足底部,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上),引火下行,治疗高血压。
用黄芪、苍术、丹参等制成膏剂,贴于神阙穴(肚脐),通过经络渗透调节血糖。
2. 食疗配方:
高血压:芹菜红枣汤(清肝泻火)、罗布麻茶(平肝降压)。
高血糖:山药葛根粥(健脾降糖)、苦瓜炒洋葱(清热润燥)。
高血脂:荷叶山楂粥(化痰降脂)、凉拌木耳(活血通脉)。
中成药与贴脐法:便捷高效的日常调理
1. 中成药贴脐法:
高血压:天麻钩藤颗粒(平肝潜阳)、牛黄降压丸(清心化痰,平肝安神)。
高血糖:消渴丸(益气养阴)、玉泉丸(清热养阴,生津止渴)。
高血脂:血脂康胶囊(化浊降脂)、脂必妥片(健脾消食,除湿祛痰,活血化瘀)。
用肉桂、冰片、细辛等研末贴于神阙穴,温通经络,改善“三高”症状。
用黄连、干姜等量研末贴脐,调和阴阳,稳定血糖。
西、“三高”人群的日常养生:习惯重塑与身心调节
形体训练:动静结合,强筋健骨
1. 有氧运动:八段锦中的“两手托天理三焦”可调节全身气机,辅助降压;太极拳通过缓慢流动的动作,改善血液循环,降低血脂。
2. 针对性训练:糖尿病患者可进行踮脚运动,促进下肢血液循环;高血脂患者尝试瑜伽中的“船式”,增强核心肌群,加速脂肪代谢。
意念训练:调和情志,安神定志
1. 冥想与呼吸法:每日练习“腹式呼吸”,配合意念引导气血下行,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;通过冥想放松大脑,调节内分泌,辅助血糖控制。
2. 五音疗法:聆听商调式音乐(对应肺金),肃降肺气,辅助调节血脂;羽调式音乐(对应肾水)滋补肾阴,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阴虚症状。
五、水蛭素:现代医学视角下的“三高”克星
水蛭作为传统中药,其提取物水蛭素近年来备受关注。现代研究表明,水蛭素具有强大的抗凝血、降血脂、改善微循环作用:
1. 抗血栓形成: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,降低血液黏稠度,预防高血脂引发的血管栓塞。
2. 调节糖代谢:促进胰岛素分泌,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,辅助控制血糖。
3. 降压机制:扩张血管,降低血管阻力,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。
“三高”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,需融合中医整体观念、辨证施治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精准干预的手段。从多维诊断到多元治疗,从日常养护到特殊疗法,唯有构建全方位、个性化的养生体系,才能有效遏制“三高”进展,守护生命健康。
作者提示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文中方法不是作为治疗三高症状的依据,有病及时就医以免耽误健康,谢谢理解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O9A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