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四十六章 河工啸聚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UF9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水浒之王伦来也

政和七年的春天,比往年都要来得暴烈几分。三月的桃花汛裹挟着上游融雪与暴雨,浩浩荡荡奔涌而下,浊浪滔天,宛如一条张牙舞爪的黄龙,首扑滑州白马津。

王伦伫立在堤坝之上,衣袂被狂风卷得猎猎作响。脚下,浑浊的黄水裹挟着枯枝败叶、泥沙石块,打着巨大的旋儿,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,仿佛要将这千年古堤一口吞下。望着眼前汹涌的河水,王伦眉头紧锁,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。

就在这时,老河工孙瘸子一瘸一拐地走上前来,手中捧着一捆埽料。这埽料本应是治水的关键之物,可此刻,秸秆间却突然钻出密密麻麻的白蚁,如同黑色的潮水,看得人心惊肉跳。

“大人请看,”孙瘸子声音颤抖,眼中满是忧虑,“这捆料撑不过三日!”他轻轻抖动手中的埽料,更多的白蚁倾巢而出,在料捆上快速爬行,转眼便消失在秸秆缝隙中。

远处,工部郎中杨戬的轿子停在柳荫之下,为这紧张的气氛增添了一丝诡异的平静。杨戬慢悠悠地掀开轿帘,露出一张带着傲慢与不屑的脸,冷笑道:“本官特从江南调来万年蒿,怎会有蚁?”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笃定,仿佛这一切都是无端的指责。

话音未落,杨戬的随从突然抽出长刀,寒光一闪,将埽捆斩断。断面处,本应是青蒿的地方,渗出琥珀色的松脂,散发着刺鼻的气味。这哪里是什么万年蒿,分明是用岭南速生桉冒充的劣料!

孙瘸子见状,怒不可遏,颤抖着抓起一把蚁尸,声音中带着悲愤与无奈:“岭南白蚁嗜胶,遇北地寒潮必死,尸腐则堤溃!”他的话如同一记重锤,敲在众人心中。若任由这些劣料用在堤坝上,待白蚁尸体腐烂,堤坝必将出现巨大隐患,一旦决堤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夜幕降临,黑暗笼罩着整个白马津。朱贵带着一队人马,趁着夜色的掩护,悄悄将三百桶桐油倾入险工段。桐油顺着水流缓缓散开,在河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。那些原本在埽料中肆虐的白蚁,一接触到桐油,便纷纷窒息而亡,漂浮在水面上。

与此同时,阮小七率领的水鬼队,如同水中的游鱼,悄无声息地潜至对岸。他们动作敏捷,避开官军的视线,在官家料场纵火。熊熊大火瞬间燃起,照亮了半边天。火光中,杨戬私换埽料的账册被抛入河中,一页页随着水流飘散,每一页都清晰地盖着工部火印,成为了他贪赃枉法的铁证。

五更天,天色还未完全亮起,河北转运使崔岩的令旗便插上了酸枣门。三千民夫被铁链串成长蛇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。监工们挥舞着带倒刺的皮鞭,恶狠狠地叫嚷着:“今日不筑起遥堤,谁也别想领粥!”皮鞭抽打在民夫身上,发出刺耳的声响,伴随着民夫们痛苦的呻吟,在空旷的场地回荡。

就在民夫们绝望之际,鲁智深手持禅杖,如同一尊怒目金刚,大踏步走出。他怒喝一声,禅杖横扫而出,只听“咔嚓”几声,铁链应声而断。林冲率领的陌刀队也从柳丛中杀出,寒光闪烁的陌刀如秋风扫落叶般,刀背拍飞一个个监工。

“诸位父老,”王伦展开黄绫,声音坚定而洪亮,“梁山在此立誓:凡筑堤一日,给米三升、钱五十文!”他的话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,照进了民夫们冰冷绝望的心中。人群中,一位老河工突然跪倒在地,眼中满是震惊与激动:“是...是景祐年的王尚书转世啊!”原来,景祐年间,曾有一位王尚书治水有方,深受百姓爱戴,如今王伦的所作所为,让老河工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影子。

在梁山众人的号召下,民夫们纷纷加入筑堤队伍。孙瘸子带人现场演示“卷埽法”:他们先将榆条编织成网,然后裹入碎石黏土,以巨木为轴,众人齐心协力,将卷好的埽捆滚入激流之中。这埽捆在水中稳稳地站住,成功抵御着河水的冲击。

对岸的官军见状,也试图效仿。然而,他们缺少了柳条的柔劲,埽捆刚一放入水中,便被汹涌的浪涛冲散。看着对岸的狼狈模样,梁山众人和民夫们士气大振。当夜,白马津险工段竖起了七十二面“梁”字旗,在夜色中迎风招展,如同梁山众人守护百姓的坚定决心。

清明日,本该是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勃的时节,汴河却陷入了一片混乱。纲船在灵津坊搁浅,进退不得。押纲官急得满头大汗,连忙调集民夫进行清淤。然而,当民夫们下到河中,却惊讶地发现河底沉着百根铁梨木——这正是阮小二带人暗中布置的“沉龙桩”。这些铁梨木如同沉睡的巨龙,横亘在河底,让纲船寸步难行。

另一边,吴用在忠义堂内排开黄河模型,磁石标记的险工处皆插满了红旗。他神情专注,仔细地观察着模型,分析着局势。“杨戬欲保漕运,必开孙家渡分洪,”吴用一边说着,一边移动磁石,“我等提前掘开李固渡,让黄水灌入广济河!”他的计策环环相扣,如同一张大网,将杨戬的行动牢牢算计在内。

十日后,汴京米价如同脱缰的野马,疯狂暴涨。百姓们怨声载道,生活陷入困境。太学生陈东心怀天下,率领众人跪在宣德门前,大声宣读:“乞斩杨戬以谢天下!”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,是万千百姓心声的呐喊。

此时的徽宗皇帝,在宫中得知米价暴涨的消息后,怒不可遏,掀翻了案几。就在他心烦意乱之际,宿太尉呈上了梁山水报:河北十七州河工尽归梁山,治河需用王伦埽法。这份水报,如同一个重磅炸弹,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一个宁静的月夜,月光如水,洒在河伯祠上,为这里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。公孙胜在河伯祠中起乩,他神情庄重,口中念念有词。桃木剑划过沙盘,奇异的一幕出现了——沙盘上竟现出禹王疏河图,古老而神秘的图案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。

王伦走上前,手持朱砂,小心翼翼地将疏河图描摹下来,得到了《九曲黄河要害志》。这份志书,或许将成为治水的关键所在。

与此同时,石秀从砥柱山拓回摩崖石刻,上面斑驳的篆文记载着西汉瓠子决口的治水方略。这些古老的文字,穿越千年时光,为梁山众人带来了宝贵的经验。燕青更是在龙门石窟的暗格中发现了《李冰治水经》,其中“鱼嘴分沙”之法,对于解决汴口淤塞问题有着极大的启发。

腊月,寒风凛冽,梁山颁布了《安澜令》:凡黄河险工处,设埽兵三百、囤料十万斤。这道命令,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,温暖着沿河百姓的心。渐渐地,沿河州县惊觉:盖着梁山水印的埽捆,质量上乘,比工部文移更能守护黎民百姓。梁山众人以实际行动,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,在黄河岸边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,守护着一方安宁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UF9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水浒之王伦来也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JUF9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