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灯的火苗跳了一下,李锦秋合上笔记本,指尖在纸页边缘划过。窗外风还在刮,藤蔓拍打篱笆的声音断断续续,像有人在外头轻轻敲门。
他没起身去关窗,而是从床底拖出锄头,摸了摸刃口。铁皮卷边,木柄有几道裂纹,是队里淘汰下来的旧货。白天王翠花当众掀了他的簸箕,晚上张有才就在队会上宣布:北坡三亩荒地,归李锦秋开垦,七天完成,记工分五分。
没人吭声。那块地离村最远,石头多得能垒半间屋,往年牛犁都陷进去过。明摆着是想让他耗在野地里,顾不上红薯的事。
他吹灭灯,躺下时听见屋顶瓦片被风吹动的轻响。零点一到,脑海里浮出系统界面——【新任务:七日内开垦三亩荒地,奖励“锄头强化术”】。
他嘴角动了动,意念确认抽奖。
二十声望值扣除,提示音响起:【恭喜获得技能类奖励——锄头强化术(可作用于任意农用锄具,持续三十日)】。
第二天清晨西点半,天还没亮透,他背上锄头出了门。露水打湿裤脚,走了一路,脚底发凉。到了北坡,天边刚泛青,乱石堆在坡上像一堆堆白骨。
他站定,把锄头横在身前,心中默念“激活”。
锄刃微微一震,表面浮起一层极淡的光,转瞬即逝。他试挥一锄,砸进硬土,竟如切豆腐般顺滑,碎石应声崩裂。再一撬,整块顽石翻了出来,底下泥土松软。
他稳住节奏,按昨晚想好的法子干起来。先深翻三十公分,把底层死土翻上来;再将大石集中垒成田埂,既防冲刷又能圈地;最后起垄作畦,覆上草木灰保墒。每一锄的距离、角度都靠系统微调,体力消耗比平时少一半。
正午太阳毒辣,他坐在石埂上啃冷馍。远处树荫下,张有才带着两个民兵坐着,手里拿着本子,不知记些什么。见他抬头,张有才冷笑一声,扭头跟人说话。
李锦秋没理会,吃完最后一口,继续干活。
下午三点,三亩地全部翻整完毕。土壤蓬松平整,垄沟笔首,连田角都处理干净。他从怀里取出一小包种子——昨夜抽奖得的“早熟玉米种”,八十天生长期,适合抢收一季。
他蹲下身,逐行点播,覆土盖灰,动作利落。种完后又检查一遍墒情,确认无误,才收起锄头准备回村。
刚走到坡下,身后传来脚步声。
“站住!”张有才声音尖利,“你干什么?谁让你在这块地上种东西?”
李锦秋转身,看见张有才带着一个穿蓝布衫的干部模样的人,还有一名公社文书。
“我开垦完了。”他说。
“开垦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?”张有才指着田地,“你擅自改变地貌,破坏集体土地结构!这地以前是荒地,现在变成你私人试验田了?这是违令开荒!”
文书皱眉看着田地:“这……确实规整。”
“规整就有理了?”张有才立刻接话,“他没报备,没审批,私自播种,这就是搞个人主义!必须上报处理!”
李锦秋没争辩,从怀里掏出一张纸:“《土地使用登记簿》复印件,第三栏第七条:北坡撂荒地,面积三亩一分二,用途待定。我昨天去会计那儿抄的。”
文书接过看了看,又抬头打量这片地:石埂整齐,垄距均匀,连草木灰铺撒都厚薄一致。
“你这方法……是统一标准?”文书问。
“深翻破土,石埂护坡,起垄覆灰。”李锦秋答,“能防旱保墒,适合贫瘠地块复耕。”
文书点点头,在本子上记了几笔:“叫什么名字?”
“李锦秋。”
“知青?”
“嗯。”
文书合上本子,对张有才说:“地是荒的,他又完成了开垦任务,播种不算违规。要是每块荒地都能这么整治,队里产量能提一截。”
张有才脸涨成猪肝色:“可他……他也没申请啊!”
“回头补个手续就行。”文书不耐烦地摆手,“我看这小伙子挺实在,技术也过硬。县里正推高产示范田,这类经验值得报上去。”
说完,两人转身走了。
张有才站在原地,盯着李锦秋,牙咬得咯咯响。半晌,甩下一句:“你给我等着。”转身追上司文书去了。
李锦秋扛着锄头往回走,太阳偏西,影子拉得很长。
回到屋里,他把锄头藏进床底,拿出笔记本,翻开一页,写下:“荒地垦毕,玉米下种,预计八十五日收获。”
门外传来脚步声,很轻,停在院门口。
他笔尖一顿,没抬头,继续写:“今日工时六时三刻,体感疲劳度中等,工具损耗轻微。”
脚步声又响了几步,靠近院墙,像是在扒拉什么东西。
他合上本子,吹熄油灯,坐到桌边不动。
外面静了几秒,接着是木窗缝隙被撬动的细微响动。一块泥巴掉下来,砸在窗台上。
他缓缓站起身,右手摸向床头的铁锹柄。
作者“小雪绒”推荐阅读《重生60年代,绑定抽奖系统成嬴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L3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