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哀牢山出来,青铜令指引的方向指向了黔中腹地。Shirley杨在一本唐代的《蛮书》里查到记载:“夜郎国有神鼓,以青铜铸之,鼓声能通鬼神,镇山精水怪,鼓面刻‘天地人’三纹,失一则鼓裂。”
“夜郎国?”胖子啃着刚买的刺梨干,酸得龇牙咧嘴,“就是那个‘夜郎自大’的国家?他们的鼓能有多大能耐,还能通鬼神?”
胡八一没接话,只是望着车窗外连绵的山。他们坐的长途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,路边的吊脚楼越来越稀,最后竟驶入一片茂密的竹林,竹林深处隐约能看见些夯土的城墙,像是座废弃的古城。
“是夜郎故城遗址。”Shirley杨指着地图,“考古队挖了一半就停了,说是夜里总听见鼓声,还有人看见竹影里有黑影跳舞,吓得撤了出来。”
三人在竹林里跋涉了半日,终于找到遗址中心。那里有个巨大的土台,台中央架着面青铜鼓,鼓面蒙着厚厚的尘土,边缘却泛着青光,显然是常被人擦拭。鼓面上的纹路被人凿去了一块,正好是“人”字纹的位置,露出底下的空洞。
“跟三身庙的神像一样,也是被人故意破坏的。”胡八一蹲下身,用袖子擦去鼓面的尘土,“《蛮书》里说,‘人’字纹代表生民,失了这纹,鼓声就会引鬼噬人。”
话音刚落,竹林突然刮起一阵阴风,吹得竹叶“沙沙”作响,像是有人在暗处窃窃私语。青铜鼓突然自己震动起来,发出沉闷的“咚咚”声,土台周围的竹影里,果然钻出些黑影,身高不足三尺,脑袋却大得不成比例,正围着土台跳舞,嘴里发出奇怪的嘶吼。
“是‘竹鬼’!”胖子举着工兵铲后退半步,“《蛮书》里说夜郎人信‘竹王’,死后会化为竹鬼,守护神鼓。”
胡八一将青铜令放在鼓面的空洞上,令牌的金光与鼓面的纹路产生共鸣,“人”字纹的缺口处竟渐渐浮现出虚影,像是要补全鼓面。可竹鬼的嘶吼越来越响,黑影突然扑了上来,指甲又尖又硬,抓在青铜鼓上留下深深的划痕。
“它们怕鼓声的完整版!”Shirley杨突然明白,“有人凿去‘人’字纹,就是为了让鼓声变调,反而能驱使竹鬼!”
胡八一掏出从哀牢山带回的“魂”字青铜片,这碎片上的纹路与鼓面的“人”字纹隐隐相合。他将碎片按在空洞上,又将纯阳血滴在上面——血珠渗入青铜,鼓面突然爆发出金光,“人”字纹彻底补全,青铜鼓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。
竹鬼在鼓声中发出凄厉的惨叫,身体像被无形的手撕扯,渐渐化作竹节消散在风中。竹林的阴风平息了,阳光透过叶隙洒在青铜鼓上,鼓面的“天地人”三纹流转着微光,像是有了生命。
土台侧面的石壁突然裂开,露出个暗格,里面放着块青铜片,刻着个“和”字,与青铜令的纹路严丝合缝。胡八一将青铜片取出来,与令牌拼在一起,鼓面的金光突然投射出幅地图,指向黔东的梵净山,标注着“灵山佛影”。
“看来这神鼓不仅能镇煞,还能指路。”胡八一笑了笑,将青铜令收好,“夜郎国的人,倒是把守护的法子藏得巧妙。”
离开遗址时,身后的青铜鼓还在微微震动,发出低沉的嗡鸣,像是在与这片土地告别。胖子回头望了眼,突然道:“老胡,你说这鼓要是卖了,能换多少肉吃?”
胡八一敲了敲他的脑袋:“收起你那点心思。这玩意儿是镇国的宝贝,比你那点肉金贵多了。”
Shirley杨望着梵净山的方向,那里的云雾中隐约有座金顶,在阳光下闪着微光。她想起《蛮书》里的最后一句话:“鼓在则国存,鼓裂则国亡,守鼓者,守的不是鼓,是人心。”
或许,天下的镇物都是如此——青铜令、三身像、神鼓……它们本身并不能镇煞,真正能镇住煞气的,是一代又一代人守护的决心。
竹林深处,青铜鼓的余音还在回荡,混着竹叶的轻响,像是首古老的歌谣。而属于他们的路,还在歌谣的指引下,朝着梵净山的方向延伸。
故事,永远在需要的地方,等待着被续写。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MF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