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大地的秋,把泰山余脉染得层林尽染。胡八一踩着山间的落叶往前走,脚下的青石板被千年的脚步磨得发亮,路旁的古柏虬劲挺拔,树干上的苔藓带着雨后的湿意。胖子手里拎着袋新摘的山楂,酸得首咧嘴:“老胡,这山看着跟泰山主峰差不多,哪有什么煞气?别是你那‘感应’跟咱绕圈子吧?”
他们要找的,是河西走廊指引的“刻石魂”。据《岱览》记载,泰山余脉的“篆文山”上,有片秦代的“封禅刻石”,是始皇帝东巡时所立,石下埋着“镇文符”,能镇压齐鲁大地的“文煞”——那是历代文人未竟的执念所化,会附在石刻上,让靠近的人陷入迷障,对着石头喃喃自语,忘了归途。
“就在前面的碑林。”Shirley杨指着地图,指尖划过标注的“迷语崖”,“地方志说,这里的石刻在清代遭过雷击,半数文字被劈碎,从此就有了‘迷语’的说法,说是能解开石刻文字的人,才能走出崖壁。”
越往迷语崖走,空气越静,连鸟鸣都渐渐消失。崖壁上的石刻果然残破不全,秦篆的笔画被雷劈得七零八落,碎石堆里嵌着些青铜残片,上面的纹路与“守”字残片隐隐相合,只是沾满了青苔,看不清完整的模样。
“是镇文符的碎片。”胡八一蹲下身,用刀刮去残片上的青苔,露出底下的“文”字,笔画苍劲有力,带着秦代篆书的古朴,“《岱览》说,这符是用铸鼎的余铜所制,与刻石的文脉相连,现在碎片散落,怕是文煞己经外泄了。”
话音刚落,崖壁突然传来“嗡嗡”的共鸣,残破的石刻上渗出淡淡的白雾,雾中浮现出无数人影——有的在挥毫泼墨,有的在低头苦读,还有的对着碎石叹息,正是被文煞困住的“墨客影”。最前面的人影穿着长袍,手里握着支无形的笔,在崖壁上虚画,嘴里念叨着破碎的诗句。
“是文煞借文人的形!”胖子往后退了两步,“这些影子咋不害人?就知道写写画画?”
Shirley杨突然发现,崖壁最深处的一块完整石刻下,压着块半露的青铜盘,盘上的星图与“守”字残片严丝合缝,正是镇文符的主体,被雷击的碎石埋了大半。“是镇文符的核心!它被碎石刻压住了!”
胡八一掏出从河西带的“守”字残片,残片在雾气中微微发烫,他将残片拼在青铜盘的缺口上,又将掌心的纯阳血滴在上面——血珠渗入铜盘,“文”字突然亮起金光,顺着石刻的脉络蔓延,残破的文字在金光中渐渐补全,秦篆的笔画流转着,像有了生命。
墨客影在金光中停下笔,对着补全的石刻深深作揖,身影渐渐变得透明,化作点点青光,融入崖壁的石头里。白雾散去,阳光穿透林叶洒在碑林上,被劈碎的石刻边缘竟长出新的石笋,像是在自行修复。
崖下的道观里,走出个穿青布长衫的老者,手里捧着卷残破的拓片,正是秦代刻石的原本。“等了百年,总算有人能补全文脉了。”老者叹了口气,“我师父当年说,雷击不是天灾,是文煞太盛,得等带‘守’字信物的人来,用阳血续上符力。”
胡八一将青铜盘与残片嵌合牢固,碎石堆里的残片自动归位,与崖壁的石刻连成一片,秦篆的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离开迷语崖时,秋风拂过柏叶,带着墨香与石气,远处的村落传来朗朗的读书声,清澈悦耳。
胖子把剩下的山楂揣进怀里,笑道:“这齐鲁的文气就是不一样,连山楂都带着股酸儒味儿。”
胡八一笑了笑,摸了摸心口——那里的感应指向了西南,是云贵高原的方向,隐约能“看”到片梯田,田埂上的水在阳光下闪着光,像无数面镜子。
“该去云贵高原走走了。”他轻声说,风里带着墨香与山气,厚重得像部典籍。
而迷语崖的刻石魂,在金光中静静伫立,与泰山的文脉相连,守着这片土地的诗书气。属于他们的故事,还在石刻与读书声里,朝着层叠的云贵梯田延伸。
这守护的路,走过了文脉深厚的齐鲁,还要踏遍西南的梯田与云雾。
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最新章节随便看!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MF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