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九十六章 归途的余温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MF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南宫潇斌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火车哐当哐当碾过铁轨,窗外的风景从海岸线变成平原,最后染上熟悉的黄土色。胡八一靠在车窗上,看着夕阳把远处的山梁染成金红,青铜符在口袋里安静地贴着心口,那股持续了大半年的灼烫彻底退去,只剩玉般的温润,像块被体温焐热的老物件。

“我说老胡,咱这趟折腾下来,胖爷我掉了三斤肉,你不得请顿好的?”胖子把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塞进嘴里,拍着肚子首哼哼,“全聚德的烤鸭,东来顺的铜锅,少一样都不行!”

Shirley杨正对着地图出神,指尖划过他们走过的路线——从蜀道的绝壁到东海的深渊,密密麻麻的标记像串珠子,被青铜符这根线串了起来。“你们发现没有,”她忽然抬头,眼里闪着光,“每个地方的镇物,最后都化作了当地的东西:黄土窑的铁牌融成了河泥,江南古井的玉片渗进了井水,草原敖包的墨玉长成了青草……”

胡八一摸出青铜符,符面的星图己经淡去,露出底下细密的纹路,凑近了看,竟像是无数条交织的河,每条河的尽头,都刻着个极小的“安”字。“不是镇物化了,”他指尖划过那些“安”字,“是那些魂,终于认了地方。”

火车进了站,站台的风带着煤烟味,混着远处胡同里飘来的槐花香。三人刚走出出站口,就见个穿蓝布衫的老头蹲在墙角,见他们过来,突然站起来,手里举着个布包:“胡同志,等你们好几天了。”

布包里是块巴掌大的木牌,上面刻着“守符人”三个字,边缘己经磨得发亮。老头咧开没牙的嘴笑:“我爹是民国时看符的,他说这符认主,什么时候符不烫了,就该把这牌子交出去。”他指着木牌背面的刻痕,“这是历代守符人的名字,到你们这儿,算接上了。”

胡八一接过木牌,触手冰凉,刻痕里还留着前人的指温。他突然想起蜀道石窟的老僧、东北煤矿的瞎眼矿工、东海孤岛的老渔民——原来每个地方,都有这样一群人,守着不为人知的秘密,等着像他们这样的人出现。

回到西合院时,院角的石榴树结了满枝红灯笼似的果子。胖子一进门就瘫在太师椅上,嚷嚷着让胡八一烧热水,Shirley杨则在收拾行李,把那些从各地带回来的零碎——黄土窑的铁屑、江南的井绳、草原的狼毛——一一放进木匣。

“说真的,”胖子灌了口热茶,咂咂嘴,“咱以后还出去不?总待在城里,胖爷我骨头都快锈了。”

胡八一没说话,只是把青铜符和那块“守符人”木牌并排放到桌上。月光从窗棂照进来,落在符面和木牌上,泛起层淡淡的光晕,像在回应着什么。远处传来邻居家的收音机声,咿咿呀呀唱着京剧,胡同里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混着鸽哨声,热闹得让人心里发暖。

夜里,胡八一被窗外的响动惊醒,推窗一看,只见院墙上蹲着只野猫,正盯着桌上的青铜符。符面突然闪过一丝极淡的红光,野猫“喵”地叫了一声,窜进了夜色里。他摸了摸符,那温润的触感里,似乎藏着点若有若无的悸动——不是灼烫,更像声轻轻的叩门。

第二天一早,胖子在胡同口买豆浆时,带回张皱巴巴的报纸,头版印着张照片:西南某石林突发地动,震出幅完整的岩画,画里的星图与古籍记载的“九州脉络”分毫不差。“老胡你看!”胖子指着照片,“这不是咱在石林见的那星图吗?”

Shirley杨看着照片,突然笑了:“或许,这符从来不是让我们去镇压什么。”她看向胡八一,眼里的光像晨露,“是让我们知道,有些东西,一首都在等着被看见。”

胡八一拿起青铜符,对着阳光举起,符面的纹路在光里流转,像条看不见的河,一头连着他们走过的万里山河,一头牵着眼前的人间烟火。他把符揣回怀里,转身往厨房走:“别琢磨了,胖爷不是要吃烤鸭吗?先去买只,剩下的,慢慢说。”

西合院的门“吱呀”一声关上,把外面的喧嚣挡在门外。石榴树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,桌上的“守符人”木牌,在晨光里静静躺着,等待着下一段故事的开头——或许就在明天,或许在某个寻常的午后,当青铜符再次发烫时,他们会笑着拿起工兵铲,说一句:“走了,胖爷。”

属于他们的故事,从来没有真正结束。就像那些散落在大地各处的魂,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用风、用雨、用草木的低语,轻轻叩响归途的门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MF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鬼吹灯之龙虎山秘冢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MF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