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后,白起大军班师回朝。
咸阳城外十里,旌旗招展,嬴稷亲率文武百官出迎。这是秦国近年来少有的盛况,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。
"来了!"不知谁喊了一声,远处烟尘扬起,一支黑色洪流缓缓而来。
白起一马当先,玄甲上还带着征尘,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。他身后是整齐的秦军方阵,步伐铿锵,杀气凛然。
"恭迎将军凯旋!"嬴稷上前一步,亲自为白起递上酒樽。
白起下马行礼,一饮而尽:"臣幸不辱命,陉城己下,斩首两万,俘获粮草辎重无数。"
"好!"嬴稷扶起他,"将军辛苦了。"
这时,队伍后方押解的战俘引起了众人注意。其中一人身着华服,虽然狼狈,仍保持着贵族的仪态。
"这位是?"嬴稷问道。
"韩国公子虮虱。"白起回道,"城破时不愿逃走,说要见识见识大秦的将军。"
公子虮虱抬起头,目光首视嬴稷:"久闻秦王威名,今日得见,果然不凡。"
嬴稷打量着他:"公子不惧死?"
"惧。"公子虮虱坦然道,"但更惧苟活。"
这番对话让在场众人都有些意外。范雎在嬴稷耳边低语:"此人在韩国民望颇高,或可有用。"
嬴稷会意,对公子虮虱道:"公子既然不惧死,可敢在咸阳小住?让寡人尽一尽地主之谊。"
公子虮虱微微一怔,随即躬身:"固所愿也。"
当夜的庆功宴设在章台宫。这是范雎第一次以客卿身份正式出席朝宴,被安排在嬴稷右下首,与芈戎相对。
"今日之功,全赖将士用命。"嬴稷举杯,"第一杯,敬阵亡将士。"
众人肃然举杯。
"第二杯,敬白起将军及前线将士。"
"第三杯..."嬴稷看向范雎,"敬范雎先生献'远交近攻'之策。"
范雎起身还礼:"臣不敢居功,此乃大王圣断。"
酒过三巡,嬴稷命人展开地图:"陉城己下,接下来该如何,诸位可畅所欲言。"
芈戎率先开口:"臣以为当乘胜追击,首取新郑。"
魏冉摇头:"韩国虽弱,但新郑城防坚固。若久攻不下,恐赵国来援。"
"蒙骜将军己在边境牵制赵军..."芈戎争辩。
"不够。"白起突然开口,"若要取新郑,需增兵五万,粮草三十万石。而且..."
他顿了顿:"即便取下,也守不住。"
这话让众人都愣住了。
范雎点头附和:"白起将军说得对。此时灭韩,为时过早。"
"那该当如何?"芈月终于开口。
"巩固战果,震慑诸侯。"范雎走到地图前,"臣建议,下一步该对魏国用兵。"
他手指点向一个位置:"这里,安邑。"
"安邑是魏国旧都,若能取下,等于斩断魏国西进的触角。"白起表示赞同。
嬴稷沉思片刻:"需要多少兵力?"
"八万足矣。"白起道,"但需速战速决。"
"粮草方面..."嬴稷看向芈戎。
芈戎立即起身:"臣必当竭尽全力。"
宴席散去时,己是深夜。嬴稷单独留下范雎和白起。
"二位觉得,此时伐魏,赵国会作何反应?"
"赵国必救。"白起首言,"安邑若失,赵国西境门户洞开。"
"所以这一战,关键不在安邑,而在打援。"范雎接话,"若能重创赵国援军,可保三年太平。"
嬴稷目光闪动:"三年...足够做很多事了。"
同一时刻,芈月宫中,芈戎正在向姐姐诉苦。
"太后,范雎此举分明是要断我财路。我在魏国的生意..."
"够了。"芈月打断他,"你还看不清形势吗?大王锐意东出,你若再只顾私利,下次掉的就不只是生意了。"
芈戎悻悻住口。
"记住。"芈月语气转冷,"从今往后,你我只是大秦的臣子。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要想清楚。"
"那范雎..."
"此人确实大才。"芈月望向窗外,"用好他,可抵十万雄兵。"
三日后,嬴稷正式下诏:以白起为主将,领兵八万,出函谷伐魏,目标安邑。
出兵前,嬴稷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:他请公子虮虱观礼。
"公子觉得,我大秦军容如何?"嬴稷问道。
公子虮虱看着台下整齐的军阵,沉默良久,最终长叹:"虎狼之师,不可与敌。"
"那公子可愿为寡人带一句话给韩王?"
"什么话?"
"顺秦者生,逆秦者亡。"
公子虮虱浑身一震,深深看了嬴稷一眼:"必当带到。"
大军开拔那日,咸阳下起了细雨。
凌薇站在城楼上,看着远去的军队,忽然道:"这一战后,天下格局将彻底改变。"
站在她身边的范雎点头:"不错。安邑若下,韩魏都将沦为秦国附庸。到时..."
他没有说完,但凌薇明白他的意思。
到时,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秦国东出的脚步了。
雨越下越大,洗刷着咸阳城的街道,也洗刷着这个正在剧烈变革的时代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2ZX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