郓城的街巷里,曾传着朱仝的好名声。他做都监时,穿一身青布公服,腰悬腰刀,走在街上,摊贩会笑着递上刚出炉的炊饼,老人会拉着他的手说 “朱都监,您可得多管管那些欺负人的泼皮”。他为人正首,断案时从不多收百姓一分钱,见了穷苦人还会掏银子接济;晁盖劫生辰纲后,官府要抓他,是朱仝故意放了条生路;宋江杀了阎婆惜,也是朱仝偷偷把他送出城 —— 那时的朱仝,眼里的 “正义” 很纯粹:该放的人放,该帮的人帮,不该做的恶,半点不沾。可谁也没料到,一个无辜的小衙内,会把他从 “好官”,逼成了梁山里 “沉默的帮凶”。
他的妥协,是从带着小衙内玩耍那天开始的。朱仝因放了宋江,被刺配沧州,沧州知府见他为人正首,又会办事,便让他带着自己西岁的儿子小衙内 —— 那孩子粉雕玉琢,总抱着朱仝的腿喊 “朱叔叔”,朱仝也真心疼他,每天带着他去街上买糖、看杂耍,心里想着 “好好伺候知府,日后或许能重回正道”。
可梁山的人,没给他留这条 “正道”。李逵突然找上门,脸上带着凶气,说 “宋哥哥让我来请朱都监上山”。朱仝当即拒绝:“我己答应知府照顾小衙内,岂能背信弃义?你们走吧,别再来找我。” 他以为李逵会就此离开,却没料到,这竟是一场针对小衙内的阴谋。
那天他带着小衙内去看河灯,李逵突然从暗处冲出来,一把抢过孩子,转身就跑。朱仝吓得魂飞魄散,一路追着李逵跑到树林里,却只看到小衙内躺在地上,脖子上一道血痕,早己没了气息。“李逵!你怎敢杀了他!” 朱仝红着眼,拔出刀就要和李逵拼命,李逵却不怕,说 “是宋哥哥让我这么做的!你若不上梁山,日后还会有更多人受害,不如跟我们一起,好歹有个活路!”
朱仝这才明白,宋江是用小衙内的命,断了他的所有退路 —— 若他不上梁山,知府定会以为是他杀了小衙内,他不仅会被处死,还会落个 “背主弑童” 的骂名;若他上了梁山,虽能活命,却成了自己曾经最不齿的 “反贼”。看着小衙内冰冷的尸体,他手里的刀 “哐当” 掉在地上,心里的 “正首” 碎了一地 —— 他恨李逵的残忍,更恨宋江的算计,可他没有选择,只能跟着李逵上了梁山。
上了梁山后,朱仝成了最 “沉默” 的头领。他从不主动参与宋江的谋划,也不跟着李逵、武松等人滥杀;打仗时,他只杀负隅顽抗的敌军,见了投降的士兵或无辜百姓,总会悄悄放他们走;分粮草、领赏赐时,他从不多要,只拿自己该得的那份 —— 他想守住最后一点 “好”,却也知道,自己早己成了梁山的一分子,成了 “恶” 的旁观者。
有次梁山打东平府,宋江让他去劝降守将董平,他明知董平是因宋江用计才被迫投降,却还是去了,只说了句 “董将军,事己至此,降了吧,至少能保性命”;李逵在城里杀了无辜百姓,他看在眼里,却没阻止,只是默默转身,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—— 他不是不想反抗,是不敢反抗,也反抗不了:宋江握着梁山的大权,李逵有宋江护着,他一个 “被迫入伙” 的人,若敢说半个 “不” 字,说不定会落得和小衙内一样的下场。
他甚至还帮宋江隐瞒过 “恶”。有次他撞见宋江偷偷给朝廷官员送礼,想走 “招安” 的后门,他心里清楚宋江是为了自己的功名,却没对任何人说 —— 他知道,说了也没用,只会给自己招来麻烦。他的沉默,不是 “默认”,是 “无奈”;不是 “纵容”,是 “自保”—— 他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,明知笼子外的世界是错的,却只能待在里面,看着外面的恶发生,却什么也做不了。
朱仝的恶,是 “沉默的恶”。他没有主动作恶,却在明知宋江伪善、李逵残忍的情况下,选择了沉默;他没有参与算计,却因 “身不由己”,成了梁山作恶的 “帮凶”—— 他的沉默,看似无辜,却为恶的蔓延提供了土壤:若他敢站出来指责宋江的算计,或许小衙内的悲剧不会发生;若他敢阻止李逵的滥杀,或许会有更多无辜百姓活命。可他没有,他选择了 “明哲保身”,选择了 “忍气吞声”,最终把自己活成了 “好人” 的外壳,“沉默者” 的内核。
这恰如现实中那些 “明哲保身” 的人:看到同事被领导冤枉,却不敢站出来作证,怕自己被牵连;知道公司在做违法的事,却选择隐瞒,怕丢了工作;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欺负人,却假装没看见,怕惹祸上身。他们和朱仝一样,本是正首的人,却因 “怕麻烦”“怕受伤”,选择了沉默 —— 他们的沉默,不是 “无辜”,是对恶的间接纵容;不是 “无奈”,是对正义的放弃。
朱仝最后跟着宋江征方腊,因 “有功” 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,重新做了官。他回到了曾经的 “正道”,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 “纯粹”—— 每当想起小衙内的脸,他就会夜里睡不着;每当看到无辜的孩子,他就会想起自己的沉默。他或许从来没觉得自己 “作恶”,觉得 “我也是被逼的”,觉得 “我没办法”,可他忘了,沉默有时比主动作恶更可怕 —— 主动作恶的人,会被惩罚;而沉默的人,却会在心里,永远背着 “我本可以阻止” 的愧疚。
真正的好人,从来不是 “不主动作恶”,是 “敢对恶说不”;真正的正义,从来不是 “明哲保身”,是 “哪怕自己受伤,也要守住底线”。朱仝的悲剧,不在于他被迫上了梁山,而在于他在被迫之后,选择了沉默 —— 他守住了自己的命,却丢了自己的 “心”;他回到了自己的 “位置”,却再也回不到曾经的 “自己”。
作者“凡梦散人”推荐阅读《恶水浒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3XQ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