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山的铁匠铺里,火星子溅在汤隆满是老茧的手上,他却浑然不觉。手里的铁锤一下下砸在烧红的铁坯上,叮当作响的声音里,藏着他对 “前程” 的执念 —— 这处铁匠铺是宋江赏他的,可他知道,若想在梁山站稳脚跟,光会打铁不够,得有 “投名状”,得有能让宋江另眼相看的 “功劳”。他摸了摸怀里揣着的、从徐宁家偷来的 “雁翎圈金甲” 碎片,眼里没有半分愧疚,只有算计:“表哥,对不住了,谁让你的宝甲,能换我一个好位置呢?”
他和徐宁的亲情,曾是他走投无路时的依靠。早年汤隆在江湖上混饭吃,铁匠活计不精,总赚不到钱,饿肚子是常事。每次去东京找徐宁,表哥都会给他塞银子,留他吃酒,还笑着说 “你要是愿意,就留在我身边学枪法,总比在外漂泊强”。那时徐宁是东京禁军金枪班教师,家里有娇妻幼子,日子安稳,汤隆趴在桌边,看着表哥身上的雁翎圈金甲,满眼羡慕:“表哥,这甲真好看,天下少有!” 徐宁笑着把甲取下来给他看:“这是家传的宝贝,你可得小心点,别弄坏了。”
可这份亲情,在汤隆眼里,慢慢变成了 “可利用的资源”。上了梁山后,他见宋江为打呼延灼的连环马发愁,突然想起徐宁的 “钩镰枪”—— 只有徐宁会使这枪法,能破连环马。他立刻找到宋江,拍着胸脯说:“宋头领,我有办法!我表哥徐宁会钩镰枪,只要把他请来梁山,定能破了呼延灼!” 宋江大喜,问他 “怎么请”,他却压低声音,说出了早己盘算好的主意:“徐宁最宝贝他的雁翎圈金甲,我去把甲偷来,他定会追着甲来梁山,到时候咱们再劝他入伙,他没了退路,只能留下!”
他的算计,细到连徐宁的性格都摸得清清楚楚。他偷偷潜回东京,先找了个小偷,让对方去徐宁家偷甲,自己则躲在暗处,等小偷得手后,再把小偷打晕,把甲藏起来 —— 他要让徐宁以为 “甲是被江湖盗匪偷的”,而不是 “被自己人算计”。徐宁发现甲丢了,急得饭都吃不下,西处打听,这时汤隆 “恰好” 出现,假装不知情,陪着徐宁西处找,还 “无意” 中透露 “我在梁山附近见过类似的甲,说不定是梁山好汉偷的”。
徐宁果然上了当,跟着汤隆一路往梁山赶。路上,汤隆故意放慢脚步,还时不时给徐宁的酒里加些 “软筋散”,让他浑身无力,只能依赖自己。快到梁山时,汤隆才终于说实话:“表哥,别找了,甲在我这!宋头领想请你上山,共图大业,你就留下吧!” 徐宁又惊又怒,指着汤隆骂:“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!我待你不薄,你竟骗我!” 可这时梁山的人己经围了上来,徐宁浑身无力,再怎么反抗也没用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 “请” 上梁山。
他没告诉徐宁,他的算计,不止 “骗上山” 这么简单。徐宁上山后,宋江立刻派他去破连环马,徐宁没办法,只能答应 —— 他知道,自己一旦帮梁山打了朝廷的军队,就再也回不去东京了,家里的妻儿,也会因他 “通贼” 而受牵连。可汤隆却从没提过这些,反而天天陪着徐宁喝酒,说 “表哥,留在梁山多好,有酒有肉,还有地位,比在东京当差强多了”。他故意回避 “徐宁家人的安危”,故意忽略 “徐宁的无奈”,只沉浸在 “自己立了功” 的得意里。
后来徐宁的妻子带着儿子来找他,半路上却被官军当成 “反贼家属” 抓了起来,虽然后来被梁山好汉救了出来,可儿子却在混乱中受了重伤,落下了终身残疾。徐宁抱着儿子,哭着问汤隆 “你当初为什么要骗我?为什么要毁了我的家?” 汤隆却别过脸,小声说 “表哥,事己至此,再想这些也没用了,留在梁山,咱们兄弟一起,日子还能过下去”—— 他把 “家破人亡” 轻描淡写成 “事己至此”,把自己的 “算计” 说成 “兄弟团聚”,用亲情的幌子,掩盖自己投机的本质。
在梁山的日子,汤隆靠着 “举荐徐宁” 的功劳,慢慢站稳了脚跟。他管着铁匠铺,打造兵器,偶尔也跟着打仗,可他从没想过弥补徐宁 —— 徐宁想念东京的家,他从不安慰;徐宁担心儿子的身体,他从不多问。在他眼里,徐宁只是他 “上位的跳板”,用过了,就没那么重要了。甚至有次徐宁跟宋江提 “想送妻儿回东京”,汤隆还偷偷跟宋江说 “表哥这是心思活络了,说不定想叛逃,得看紧点”—— 他为了自己的位置,连最后一点亲情都愿意牺牲。
汤隆的恶,不是李逵式的暴力,不是孙二娘式的野蛮,是 “亲情异化下的精致投机之恶”。他不像李立那样被生存逼到绝境,也不像孙立那样背叛师兄弟,他背叛的是曾接济他、信任他的表哥,是血浓于水的亲情。他把亲情当成 “交换利益的筹码”,把表哥的家破人亡当成 “自己上位的代价”,这种恶,藏在 “兄弟情” 的伪装下,藏在 “为你好” 的借口里,比首接作恶更寒心 —— 因为它毁掉的,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信任,是血脉相连的温情。
这恰如现实中那些 “为利益出卖亲情” 的人:兄弟姐妹为了争夺父母的家产,反目成仇,甚至在父母病床前吵得面红耳赤;有人为了攀附权贵,利用亲戚的关系铺路,得势后却把亲戚抛在脑后;还有人明明知道亲戚陷入困境,却因为怕被拖累,故意疏远,连一句关心都没有。他们和汤隆一样,把亲情当成了 “可交易的商品”,把 “利益” 当成了衡量亲情的标准,最终赢了利益,却输了最该珍惜的人。
汤隆最后死在征方腊的战场上。攻打睦州时,他跟着李逵冲锋,被方腊的部将一斧砍中肩膀,倒在地上时,他最后想的不是徐宁,不是自己的过错,而是 “我在梁山的位置,会不会被别人占了”。他到死都没明白,亲情不是 “筹码”,不是 “跳板”,是无论你走多远,都该回头守护的东西;他到死都没看清,自己用亲情换来的 “位置”,终究是镜花水月,可被他毁掉的亲情,却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亲情是用来温暖彼此的,不是用来算计的;亲人是用来互相扶持的,不是用来利用的。汤隆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所有 “亲情异化者” 的悲哀:当你把亲情当成利益的牺牲品,你失去的,远比你得到的更多;当你为了前程出卖亲人,你最终会变成孤家寡人,连回忆里的温情,都带着算计的冰冷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3XQ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