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 10 点的殡仪馆,消毒水味混着老木头的霉味,在走廊里飘得发沉。阿武攥着《夜班执勤守则》,指尖把 “第 22 条:遗体面部有青斑者,必开红灯” 的字迹捏得发皱 —— 这是他入职的第三个夜班,父亲还在医院等着国营单位的津贴交医药费,他不敢出半点错。
化妆间的白炽灯嗡嗡响着,阿武先给编号 “201” 的遗体上妆。这是位老奶奶,面部干净,按守则第 21 条 “无青斑者用白灯”,他刚把腮红扫在老人颊边,就听见停尸间方向传来 “哐当” 一声,像是冰柜门没关紧被风吹动。
“谁啊?” 阿武朝门口喊了一声,没人应。殡仪馆的夜班只有他和赵伯,赵伯守仓库,一般不到后半夜不出来。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按守则第 36 条 “非必要不离开执勤区域”,继续给 201 号整理寿衣,可心里总发慌 —— 前两个夜班都安安静静的,今晚怎么不对劲?
终于轮到最后一具遗体:307 号。登记本上写着 “无人认领,死因不明”,阿武推着遗体车进化妆间时,总觉得这具遗体比其他的沉,车轱辘在瓷砖上磨出 “咯吱” 声,像在拽着他往回走。
他刚要掀开盖在遗体脸上的白布,突然想起守则第 22 条,赶紧去开墙角的红灯。红灯亮起的瞬间,化妆镜的反光里突然闪过一道淡青色 —— 阿武猛地回头,遗体脸上干干净净,没有半点青斑,可镜里那道淡青色却没消失,像贴在镜面上的影子,慢慢凝成个模糊的十字符号。
“是眼花了吧?” 阿武揉了揉眼睛,再看时,镜里只剩红灯下的自己,脸色发白。他深吸一口气,伸手去掀白布,指尖刚碰到布料,就摸到遗体衣领内侧有个硬物,硌得指头疼 —— 像是块金属,边缘有棱角,不像是衣服上的纽扣。
“阿武,灯开对了没?” 门口传来赵伯的声音,他手里端着个粗瓷碗,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,“刚在仓库听见你这边动静大,给你拿点吃的,垫垫肚子。” 赵伯的目光扫过 307 号遗体,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,“这具别多碰,尤其是衣领那块,老规矩。”
“老规矩?守则里没写啊。” 阿武接过馒头,趁机问,“赵伯,这 307 号是啥时候送来的?怎么没人认领?” 他想起刚才摸到的硬物,想问又不敢 —— 赵伯前两个夜班总提醒他 “少问少看,才能长做”,上次他提了句 “第 100 条”,赵伯脸色半天没缓过来。
赵伯没回答,反而把碗往阿武手里塞了塞,声音压得很低:“馒头是用我的粮票换的,别跟食堂说。对了,今晚执勤本别放化妆台,收进贴身口袋里,上次老吴(退休职工)的执勤本丢了,第二天就‘自动离职’了,谁都想不起来他长啥样。”
阿武心里一咯噔 —— 守则第 48 条确实写着 “执勤本需随身携带,不可遗失”,可赵伯说的 “自动离职”“没人记得”,比守则上的文字更让人发毛。他赶紧把执勤本从口袋里摸出来,确认没丢,又偷偷往 307 号遗体的衣领瞥了一眼,白布盖得严严实实,刚才摸到的硬物好像不见了。
“我回仓库了,后半夜要是听见停尸间有算盘声,别去看。” 赵伯走之前,又回头看了眼 307 号,“记住,红灯别关,哪怕遗体化完妆也别关。”
赵伯走后,化妆间的红灯还亮着,照在 307 号的白布上,泛着诡异的淡红色。阿武快速给 307 号上完妆,没再碰衣领,刚把遗体车推回停尸间,就听见口袋里的执勤本 “哗啦” 响了一声 —— 他掏出来一看,有一页被折了角,是第 19 条:“无人认领遗体需双锁固定,钥匙分存值班室与仓库”。
他往 307 号的冰柜门看,锁是好好的,可刚才在化妆间摸到的硬物,到底是什么?是钥匙吗?阿武刚想凑近看,停尸间的应急灯突然闪了一下,走廊里传来 “滴答” 声,像是水滴在地上,又像是…… 算盘珠子的声音。
他想起赵伯的话,赶紧往外跑,手里的执勤本被攥得更紧了。跑到化妆间时,红灯还亮着,镜面上那道淡青色的十字符号,不知什么时候又出现了,只是这次更清晰,像用墨笔描过一样,和殡仪馆馆徽上的十字章,长得一模一样。
阿武不敢再看,把馒头塞进嘴里,嚼得没滋没味。他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执勤本,又想起父亲在医院的样子 —— 不管这 307 号有什么秘密,不管夜班有多少怪事,他都得撑下去,拿到津贴,治好父亲的病。
只是那道十字符号,还有 307 号衣领下的硬物,像两颗小石子,落在他心里,沉甸甸的,让这个夜班的消毒水味,变得更难闻了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543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