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3 年 10 月 9 日,南方小城的雨下得黏糊糊的,阿武攥着父亲托人开的 “困难证明”,站在 “向阳殡仪服务站” 的铁门前,门楣上的红漆有些剥落,“为人民服务” 的字样被雨水浸得发暗。
“新来的临时工?叫阿武是吧?” 传达室的老李探出头,手里拿着个铁皮夹子,“先签了这份《夜班执勤须知》,再跟我去见赵伯,以后夜班就跟他搭伙。”
阿武接过夹子,里面夹着本手写的小册子,封面上写着《夜班执勤守则》,首页用蓝黑墨水写着 “共 99 条,缺第 100 条,待补”,下面的字迹分了三种:前 30 条蓝黑,笔画工整,像老派知识分子写的;31-60 条红墨水,字迹潦草,还带着点焦痕;61-99 条是铅笔字,笔锋很轻,像是写的时候在发抖。
“这守则…… 怎么还缺一条?” 阿武指着首页问。
老李把烟蒂摁在煤炉里,火星溅了出来:“别问,老规矩了。你只管按上面的做,少打听少多嘴,不然怎么‘没’的都不知道。” 他的语气突然沉下来,眼神扫过阿武身后的停尸间方向,“尤其是夜班,记住三条:别回应停尸间的敲门声,别给面部有青斑的遗体关灯,别碰 307 号冰柜。”
307 号冰柜?阿武刚想问,老李己经扛起他的铺盖卷:“走,先去集体宿舍放东西,晚上八点准时上工。对了,食堂的馒头要粮票换,你要是不够,我匀你两张,就当帮衬困难户。”
集体宿舍在殡仪馆后院,是间老瓦房,里面摆着西张铁架床,只有靠煤炉的那张铺着褥子。“那是赵伯的床,你睡对面那张。” 老李把铺盖扔在空床上,“赵伯守了二十年夜班,懂规矩,有啥不懂的问他,但别问太细。”
阿武刚把铺盖展开,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,从墙角的木箱里飘出来 —— 木箱上贴着张旧报纸,日期是 1978 年的,上面印着 “文物普查队赴各地调研” 的新闻。他伸手想碰,老李赶紧拦住:“别碰!那是前几年‘自动离职’的老吴留下的,没人敢动。”
“自动离职?” 阿武想起刚才老李说的 “怎么没的都不知道”,心里有点发毛。
“别问了,快到点了,跟我去见赵伯。” 老李推着他往外走,走廊里的消毒水味越来越浓,尽头就是停尸间,门是厚重的铁门,上面挂着把大铜锁,锁芯都锈了。
停尸间门口站着个穿藏青色中山装的老人,头发花白,手里攥着个铁皮盒,正是赵伯。他上下打量了阿武一眼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殡仪馆夜班守则第100条是生路 把铁皮盒往口袋里塞了塞:“知道夜班的规矩不?”
“老李说…… 别回应敲门声,别给青斑遗体关灯,别碰 307 号。” 阿武赶紧重复。
赵伯点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串钥匙,递给他一把:“这是值班室的钥匙,晚上八点到次日六点,每半小时巡查一次停尸间,记在执勤本上,不能漏。” 他顿了顿,声音压得很低,“执勤本别离身,上次老周把本落在停尸间,第二天就没人记得他长啥样了。”
阿武接过钥匙,冰凉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往上爬。他往停尸间的门缝里瞥了一眼,能看见里面排着的冰柜,最里面那台的编号模糊不清,像是 “307”。
“对了,” 赵伯突然想起什么,从中山装口袋里掏出两张粮票,塞给阿武,“食堂的王师傅认票不认人,你刚入职没粮票,先拿着用。” 粮票上印着 “伍市斤”,边角有些磨损,像是放了很久。
阿武刚想说谢谢,赵伯己经转身往仓库走:“晚上八点我来叫你,现在去值班室熟悉下仪器,冰柜的温度要盯着,不能高也不能低。”
值班室在停尸间旁边,里面有个旧的温度检测仪,还有个煤炉,炉子里的煤块泛着红光。阿武坐在煤炉旁,翻开《夜班执勤守则》,第 7 条写着 “23:59 前需锁死停尸间大门,若听见敲门声,不可回应,需打开走廊应急灯”;第 22 条是 “遗体面部有青斑者,必开红灯,不可关闭”;第 19 条提到 “无人认领遗体需双锁固定,钥匙分存值班室与仓库”—— 后面用铅笔打了个勾,旁边写着 “307 号例外”。
307 号到底是什么?阿武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。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粮票,又看了眼窗外的雨,父亲在医院的样子浮现在眼前 —— 为了父亲的医药费,就算这夜班再怪,他也得撑下去。
雨渐渐小了,墙上的挂钟指向七点半,赵伯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。阿武赶紧合上守则,站起来:“赵伯,我准备好了。”
赵伯点点头,手里拿着个搪瓷缸,里面是热乎的玉米粥:“先喝点垫垫,夜里冷。” 他的目光落在阿武手里的守则上,又提醒了一句,“记住,守则上没写的,别乱做;别人没说的,别乱问。”
阿武接过搪瓷缸,粥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。他看着停尸间的铁门,心里突然有点慌 —— 第一个夜班,就要来了。而他不知道的是,这晚的停尸间里,正藏着他和 307 号的第一次交集,也藏着《夜班执勤守则》缺掉的第 100 条,最关键的伏笔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543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