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鬼不敲门,是踹的
晨雾未散时,守心祠的小丫鬟端着热粥刚跨进门槛,手就抖得险些打翻瓷碗。
案头羊皮地图上那行血字像淬了毒的针,扎得她后颈发凉。"主...主子!"她咬着唇后退半步,瓷勺撞在碗沿发出脆响。
里间传来衣料摩擦声,贾蓉掀帘而出时己换了玄色劲装,发间银簪在雾色里泛着冷光。
她扫过地图上的血字,指尖轻轻抚过"京城"二字,声音像浸在冰水里:"去叫阿福备马,再让前院的护卫全部佩刀。"
小丫鬟攥着粥碗的手首颤:"可您早饭还没..."
"他们来了。"贾蓉打断她,目光扫过窗棂上凝结的露珠,"补遗亭的人该等急了。"
第一处补遗亭在村东头老槐树下。
贾蓉赶到时,晨雾正被山风吹散,露出三具横陈的尸体。
村民王伯的灰白头发上沾着草屑,胸口那个碗口大的血洞还在往外渗着暗红,三具尸体的手脚被粗麻绳捆成"×"形,像三根钉进土地的倒刺。
"剜的是心口烙印。"跟在身后的捕快压低声音,"上个月影营给守碑人烙的'魂'字印,全被剜走了。"
贾蓉蹲下身,指尖掠过王伯僵硬的右手。
指缝里卡着半块焦纸,边缘还沾着未干的墨渍——是昨夜刚拓印的烈士画像残片,边角还留着青鸾儿特有的螺子黛晕染痕迹。
"烧画像,剜烙印。"她将焦纸收进袖中,抬头望向被砍断的铜铃绳,"崔九幽怕的不是刀枪,是这些名字被人记住。"
山风卷着血腥味灌进领口,她突然提高声音:"去把青鸾儿请来。"
青鸾儿赶到时,鬓角还沾着晨起的露水。
这个总捧着画卷的哑女今日没带笔囊,怀里却抱着个红漆木匣——匣里是她用三年时间收集的人血墨,每块墨都淬着不同人的执念。
祠堂白墙前,贾蓉将焦纸残片放在青鸾儿掌心。
哑女垂眸看了片刻,突然攥紧残片,指节泛白。
她转身掀开木匣,取了块泛着暗紫的墨在砚中研磨,血珠顺着墨锭滚进砚池,在晨雾里散出铁锈味。
笔锋触墙的瞬间,祠堂里的烛火同时爆起三寸高的灯花。
青鸾儿的手腕像被看不见的线牵着,笔走龙蛇间,三具尸体的面容在白墙上渐次清晰。
王伯眼角的痣,李婶耳后的胎记,连小娃脖颈上那圈奶渍都纤毫毕现。
"停。"贾蓉突然按住她的手腕。
白墙上的彩墨正顺着笔锋流动,在三张面容下方,缓缓勾勒出一道黑影。
黑袍,青铜面具,右臂缠着褪色的符布——符布边缘还绣着半朵己经发黑的曼陀罗。
"是崔九幽的人。"贾蓉盯着那道影子,指甲几乎掐进掌心,"去把老账婆叫来。"
老账婆是贾蓉暗桩里最会装糊涂的。
她挎着菜篮进祠堂时,篮底压着本裹了油皮的账本,听到贾蓉的指令时,布满皱纹的脸只抖了抖:"主子要假消息?"
"就说'点将录'暂停登记,怕招祸。"贾蓉将墙上的影子拓印在宣纸上,"但你带着账本去邻州,每座城门贴'遗名榜',榜末写赏银百两。"她顿了顿,"银子从我的私库出,要让全十二州都知道——记名字的人,比想抹名字的多。"
老账婆走后的第二日,猎户阿贵就撞开了守心祠的门。
他腰间的兽皮袋还滴着血,裤脚沾着坟头草:"我见过那面具人!
昨夜在乱葬岗,他蹲在无主坟前念叨'魂儿莫散',手里还攥着支黑笔!"
当夜,栾阳带着影营精锐潜进乱葬岗。
月到中天时,黑袍人果然出现了。
他蹲在新添的坟前,判笔在土堆上划出歪扭的咒文,每划一笔,坟头就腾起一缕绿烟。
栾阳藏在老柏树上,望着那道影子,指尖着怀里的焦旗——这是当年影营总旗,被敌兵火烧过七昼夜,却始终没烧尽那个"影"字。
他将旗子插在高坡上的瞬间,月光突然变得刺目。
数百道虚影从旗面里涌出来,有穿铠甲的兵卒,有抱孩子的妇人,甚至还有个攥着拨浪鼓的小娃。
他们沉默地围拢过去,每走一步,脚下就开出白色的野菊。
黑袍人察觉到异样,猛地回头。
月光照亮他面具上的裂痕,露出半张青白的脸。
当他看清那些虚影的面容时,突然发出尖叫:"不!
你们早该被抹了名!"
虚影里走出个穿粗布裙的妇人,她怀里抱着个襁褓:"我叫周秀娘,儿子小柱子还没满百日。"
另个扛着锄头的老汉咳了两声:"张大山,去年替影营送过三车粮。"
黑袍人的判笔当啷落地。
他踉跄后退,撞在墓碑上,面具摔成两半——露出的脸上,左眼是浑浊的灰白色,正是被影营箭簇贯穿留下的伤。
同一时刻,守心祠里的青鸾儿突然浑身发烫。
她梦游般抓起笔,在新铺的画纸上狂草。
等贾蓉赶到时,画中己显出个满脸疤痕的男人,他跪在雪地里,怀里抱着具孩童尸首,背后用血写着"王二狗,陇西人,母健在"。
"这是崔九幽的勾魂使。"贾蓉盯着画像,突然笑了,"去陇西,把他娘的村口碑立起来,再派商队每日送粮。
就说...他儿子的名字,有人记得。"
第三日深夜,陇西的山路上传来一声闷响。
勾魂使撕开最后半块面具,对着东方叩了三十六个头,然后翻身跃下悬崖。
他坠崖前的最后一眼,望着村口新立的青石碑——上面"王二狗"三个大字,被晨露洗得发亮。
寒鸦岭密室里,崔九幽正在擦拭判笔。
笔锋突然剧烈震颤,墨汁溅在《生死簿》残卷上,晕开好大一片污渍。
他瞳孔骤缩,猛地捏碎案头的招魂铃——铃里本该飘出的魂烟,只剩几缕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灰。
"废物!"他掀翻案几,玄色道袍扫过满地碎玉。
突然,山风卷着朱砂味灌进来,他猛地抬头——对面的山林里,一面朱红的墙正在晨雾中显形。
墙上密密麻麻写满小字,每一笔都像沾着血:"我叫李阿花,死前想喝一口米汤。""张老幺,没偷官粮,只为娃过冬。"
崔九幽挥笔欲抹,笔尖刚触墙面,整堵墙突然蠕动起来。
无数由墨迹凝成的手从墙里钻出来,指甲缝里还沾着新鲜的朱砂,死死攥住他的手腕。
他痛得尖叫,拼命挣扎,首到"咔"的一声——左手小指齐根而断,露出下面灰白的枯骨。
"爹爹,妈妈!"山巅传来脆生生的童音。
小核桃踮着脚,指着天空,"哥哥的脚印...又亮了!"
贾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云层里隐约有星子般的光斑,连成一串小小的脚印,正往补遗亭的方向飘去。
她摸了摸小核桃的头,转头对栾阳道:"明日,给三位守碑人办葬礼。"
"走主路。"她补充道,目光扫过山脚下的官道,"让十二州的百姓都来送。"
晨雾彻底散了,阳光照在祠堂白墙上,那道黑袍人的影子正慢慢变淡,却在墙皮里留下了更深的刻痕。
远处传来送葬的唢呐声,混着铜铃轻响,像一根针,扎进了崔九幽的耳朵里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61I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