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陶月里的团圆
八月初一的晨雾还未散尽,邱莹莹己经蹲在老窑址的陶土堆旁揉泥了。
她的指尖沾着新挖的陶土,那土色像被雨水泡过的栗子仁,带着股的腥甜。秀芬婶坐在旁边的竹凳上,用碎布包着晒干的槐米,准备给王阿婆缝中秋香包:"莹莹,今年中秋的陶月饼,你阿娘说要捏十二瓣莲花。"
"嗯。"邱莹莹应了一声,手底下的陶泥在她指缝里转着圈,渐渐鼓出圆滚滚的轮廓。她记得母亲教她揉泥时说的话:"泥要揉够七遍,每遍都要把心意揉进去。第一遍揉去生涩,第二遍揉进月光,第三遍......"
"第三遍揉进盼头。"秀芬婶接口道,"你阿娘总说,中秋的月亮是面镜子,照见人心里的盼头。"她的手指抚过陶泥的边缘,"去年中秋,你阿爹还在外地做工,你阿娘就把陶月饼捏成圆月,说等他回来,要对着月亮分着吃。"
邱莹莹的手顿了顿。去年中秋,她蹲在门槛上等了半夜,最后只等来秀芬婶端来的一碗桂花酒酿圆子。母亲是在中秋前三天没的,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半块没烧好的陶月饼。
"阿娘的陶月饼模子还在窑址的土窑里。"邱莹莹轻声说,"我昨天去看,模子上的莲花纹路还很清楚。"
秀芬婶的眼睛亮了:"那正好!今年咱们用你阿娘的模子,蒸出最圆的陶月饼。"
两人的声音被山风卷着,飘向村头的晒谷场。那里己经搭起了竹架,李二狗正踩着梯子挂红灯笼,红绸子在他手里翻卷,像跳动的火苗。阿福牵着牛从田埂回来,牛背上驮着两筐新摘的桂花,黄澄澄的香气裹着晨露,漫得满村子都是。
"莹莹!"阿福在晒谷场喊,"我爹说今年要酿桂花酒,等你揉好陶坛,咱们就用你阿娘的陶坛装!"
邱莹莹笑着应了,加快手里的动作。陶泥在她掌心慢慢变圆,她仿佛看见母亲的身影重叠在自己身上——也是这样的清晨,母亲蹲在陶窑前揉泥,发间的槐花被风掀起,落进泥里,成了陶月饼上的点缀。
"阿婆!"
一声脆生生的喊叫打断了邱莹莹的回忆。是王阿婆的小孙女妞妞,扎着两个羊角辫,举着块碎陶片跑过来:"我在老槐树下捡到的,您看像不像月亮?"
邱莹莹接过陶片。那是块月牙形的陶片,边缘被磨得光滑,上面还留着淡淡的云雷纹。她突然想起昨晚的梦——母亲站在老槐树下,手里举着块月牙陶片,对她说:"莹莹,这是女娲娘娘留下的月魄,等中秋夜,把它放进陶月饼里,就能照见团圆。"
"妞妞真乖。"邱莹莹把陶片收进围裙口袋,"等会帮你刻朵桂花。"
日头渐高,晒谷场上热闹起来。李二狗的皮影箱敞着,孙悟空的金箍棒在阳光下闪着光;阿福的爹把新收的糯米倒进石臼,木槌敲下去,"咚"的一声,糯米香混着桂花香,在空气里打着旋儿;秀芬婶带着几个妇人缝香包,槐米和艾草的香气钻进每个针脚里。
邱莹莹把揉好的陶泥分成十二份,每份都仔细压成莲花形状。她的手指很稳,像母亲当年那样,每压出一道纹路,都要对着阳光照一照,确保均匀。
"莹莹,来搭把手。"李二狗举着块驴皮跑过来,"我新刻了《嫦娥奔月》,你帮我看看这月亮的轮廓像不像?"
邱莹莹接过驴皮,月光般的驴皮在指尖发亮。李二狗刻的月亮圆滚滚的,周围点缀着细碎的星子,连嫦娥的裙裾都被风吹得飘起来。"像!"她笑着说,"比我阿娘刻的还好看。"
"那必须的!"李二狗挠了挠头,耳尖发红,"我熬了三宿呢,就想让你阿娘的陶月饼配得上这皮影。"
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陶窑。邱莹莹把十二瓣陶莲花放进陶瓮,又加入了秀芬婶缝的香包、妞妞捡的月牙陶片,最后倒上阿福送来的桂花酿。陶瓮的盖子一扣上,她就听见里面传来"咕嘟咕嘟"的轻响,像有什么东西在苏醒。
"成了。"她拍了拍陶瓮,"等月亮升起来,就能开坛了。"
暮色渐浓时,村里的烟火气浓得化不开。王阿婆的灶台上炖着桂花鸡汤,李二狗的皮影幕布挂在老槐树上,阿福的爹搬出了珍藏的陶酒坛,酒坛上的红布被晚风吹得翻卷,露出"百年陈酿"西个大字。
邱莹莹站在老槐树下,望着天边的月亮。月亮己经升起来了,圆滚滚的,像块刚出窑的陶月饼,把整个村子都镀上了银边。
"莹莹!"秀芬婶端着碗酒酿圆子过来,"你阿娘说,中秋要先敬月亮。"
邱莹莹接过碗,把圆子分给围过来的村民。王阿婆舀了一勺汤,喝得满脸是笑:"这汤甜得像我年轻时的嫁妆酒!"李二狗咬了口圆子,眼睛弯成月牙:"比皮影里的月亮还甜!"
月亮越升越高,邱莹莹抱着陶瓮来到晒谷场中央。她把陶瓮放在石桌上,用秀芬婶给的槐木刀轻轻划开泥封。
"嗡——"
陶瓮里突然涌出金光,比中秋的月光还要亮。村民们惊呼着后退,却又忍不住凑近些看。金光里,十二瓣陶莲花缓缓升起,每瓣上都凝着水珠,在月光下像珍珠般闪烁。更神奇的是,莲花中间浮现出一幅画面:
——母亲穿着蓝布衫,站在陶窑前,手里举着块陶月饼;
——父亲背着包袱站在村口,身后是连绵的青山;
——妞妞拽着母亲的衣角,嘴里啃着糖霜山楂;
——李二狗在皮影幕后耍金箍棒,阿福的爹在灶前添柴;
——秀芬婶缝着香包,嘴角带着笑;
——还有许多许多身影,有邱莹莹没见过的祖辈,有邻村的乡亲,有山路上偶遇的挑担人......
"这是......"邱莹莹的声音发颤,"是所有人的团圆?"
女娲的声音从金光里传来:"是人间烟火的温度。"她的指尖轻轻拂过陶莲花,"陶土里揉进的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心意,是千万人的牵挂。你阿娘用陶土焐住的,是这村子里每一户人家的灯火,是每一个清晨的粥香,是每一个夜晚的故事。"
陶莲花突然散发出甜香,像桂花,像蜂蜜,像所有邱莹莹熟悉的、属于人间的味道。村民们纷纷伸手去碰,指尖刚碰到莲花,就看见自己最珍贵的回忆在眼前闪过——
阿福看见自己小时候摔进泥坑,母亲用槐花瓣给他擦脸;
李二狗看见师父临终前把皮影箱交给自己,说"要传给真心爱皮影的人";
王阿婆看见年轻时的丈夫,蹲在灶前给她揉面,说"等我赚够钱,给你买金镯子";
"原来......"邱莹莹望着眼前的景象,突然明白母亲说的"人间烟火"是什么了,"是这些藏在记忆里的温暖,是每个人心里的盼头,是我们愿意为彼此守着的日子。"
金光里,母亲的身影渐渐清晰。她穿着蓝布衫,鬓角沾着草屑,手里举着块陶月饼,笑得眼睛弯成月牙:"莹莹,你看,这就是咱们家的团圆。"
"阿娘!"邱莹莹扑过去,这次没有穿过母亲的身影。她感觉到母亲的手轻轻落在她发顶,像小时候那样,带着陶土的温暖和槐花的香气。
"好孩子,"母亲的声音很轻,"你做到了。"
月亮升到了中天,陶莲花里的画面渐渐消散,但那股甜香还留在空气中。村民们互相望着,眼里泛着泪光,却又笑得像孩子。
"今年中秋,咱们要过得比往年更热闹!"李二狗举着皮影箱喊,"我要加演《陶窑记》,讲讲莹莹和她阿娘的故事!"
"好!"阿福的爹拍着酒坛应和,"我再酿十坛桂花酒,够咱们喝到月亮落下去!"
"我缝一百个香包!"秀芬婶举着针线筐喊,"每个香包里都塞桂花,给村里的娃娃们挂着!"
邱莹莹站在人群中央,望着这满村的灯火和笑脸。她摸了摸发间的槐花簪,又摸了摸怀里的陶片,突然觉得,母亲从未离开过。她藏在每一块陶土里,藏在每一盏灯笼里,藏在每一声欢笑里,藏在每一个团圆的中秋夜。
山风裹着桂花香吹过来,邱莹莹听见母亲在耳边轻声说:"莹莹,记住,人间最珍贵的团圆,从来不是月亮的圆,是人心的圆。"
她抬头望向月亮,月亮还是那么圆,像块刚出窑的陶月饼,像母亲温柔的脸,像所有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的眼睛。
(第二十六章完)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仙途引第八劫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N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