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39章 砖纹藏意,暖粥见心

小说: 田埂上的心事   作者:程岩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田埂上的心事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清晨的雾还没散,砖窑的烟囱就先冒出了淡淡的青烟,像支蘸了墨的笔,在浅灰色的天上轻轻划了道线。赵小军蹲在新砌的晾坯场边,手里捏着块刚脱模的砖坯,指尖抚过上面的云纹——比上次刻的更流畅,卷边处还藏了朵小小的雏菊,是林秀莲昨晚悄悄补刻的。

“这花刻得俏。”他对着屋里喊了声,林秀莲的声音从厨房方向飘过来,带着点湿意:“怕太素净了不好看,瞎刻的。”

赵小军笑了笑,把砖坯小心地码在架子上。这阵子订单多,他雇了西个伙计,可关键的拓纹、验坯还是得自己盯着。尤其是县太爷家的那批“天圆地方”砖,不仅要刻家训,还得在西角刻上梅兰竹菊,林秀莲为了拓这些花样,眼睛都熬出了红血丝。

“小军哥,张老板的伙计来了,说酒楼的地砖要提前两天送货。”小李跑过来,手里拿着张单子,“还加了二十块带字的,要刻‘福’字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赵小军接过单子,扫了眼日期,比原定的提前了三天。他往厨房看了眼,林秀莲正弯腰往灶膛里添柴,蓝布围裙沾了点面粉,是早上烙饼时蹭的。“让他们先回去,就说后天一早准能送。”他对小李说,“你带两个伙计把昨天出窑的砖挑一遍,有瑕疵的单独放,别混进张老板那批里。”

转身往厨房走时,他的鞋跟踢到了砖堆边的个小陶罐,里面装着林秀莲泡的酸豆角,是他爱吃的。他弯腰扶稳陶罐,听见锅里传来“咕嘟”的声响,鼻尖立刻萦绕起南瓜粥的甜香。

“粥快好了,”林秀莲掀开锅盖,白汽“腾”地涌起来,模糊了她的眉眼,“加了点小米,你昨天说胃里泛酸。”

赵小军靠在门框上,看着她用长勺搅动粥锅,手腕上的银镯子滑到小臂,露出段细白的腕子——那镯子他送了快半个月,她总戴着,干活时怕磕碰,就往上推推,闲下来又悄悄滑回腕间,像只恋家的小银鱼。

“张老板的货要提前送,”他说,“等下我去和泥,你把‘福’字模子再修修,别让笔画糊了。”

“嗯。”林秀莲舀了碗粥放在灶台上,又从竹篮里拿出个油纸包,“刚烙的葱油饼,加了芝麻。”饼还热乎着,油星透过纸渗出来,带着焦香。

赵小军拿起饼咬了口,芝麻的脆香混着葱的辣,熨帖得很。“你咋知道我想吃这个?”

“听小李说你昨晚看火时,念叨了句‘要是有葱油饼就好了’。”她低头用布擦着灶台,耳尖红了,“瞎猜的,不知道合不合口。”

他心里像被粥烫了下,暖烘烘的。昨晚他守着窑火打盹,确实迷迷糊糊说了句,没想到被她记在了心上。他看了眼她泛红的耳根,想说“比镇上铺子的好吃”,话到嘴边却变成:“县太爷家的家训刻得咋样了?那‘孝’字的竖钩得再挺点。”

“我等下就改。”她端起粥碗递过来,指尖碰着他的手,两人像被灶火燎了似的,同时缩了缩。

上午修模子时,林秀莲总觉得有人盯着。抬头一看,赵小军正蹲在泥池边和泥,木耙子一下下碾着黏土,眼睛却瞟着她的木模。她手里的刻刀顿了顿,在“福”字的右点上多刻了道小弯钩——像他笑起来时嘴角的弧度。

“秀莲姐,这字刻得真俊!”伙计小王凑过来看,“比戏文里的还好看,张老板肯定喜欢。”

林秀莲红着脸把模子往回挪了挪:“别捣乱,快去翻砖坯。”小王嘿嘿笑着跑开,路过泥池时冲赵小军挤了挤眼,赵小军抡着木耙子假装没看见,耳根却比泥池里的红泥还艳。

晌午的日头毒起来,赵小军脱了褂子搭在砖堆上,光膀子和泥,古铜色的后背淌着汗,肌肉随着动作起伏。林秀莲端着绿豆汤过来,没敢看他,把碗往石头上一放就想走,却被他叫住:“模子让我看看。”

她把木模递过去,手指还在发颤。赵小军翻来覆去看了半天,指着那个“福”字的弯钩:“这钩刻得俏,比上次的有劲儿。”

“瞎刻的。”她小声说,眼睛盯着他汗湿的锁骨,赶紧移开目光。

“晚上把这批模子拓完,”他把模子还她,声音有点哑,“我去镇上割斤肉,包包子。”

林秀莲的脚步顿了顿,没回头,只轻轻“嗯”了声。

傍晚拓完最后块砖坯,林秀莲坐在门槛上捶腰,手腕酸得抬不起来。赵小军走过来,往她手里塞了个小布包,打开一看,是双新做的粗布手套,掌心缝了层厚棉布。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田埂上的心事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“看你拓模子时总蹭着手,戴上试试。”

她刚想说“你咋知道”,就看见他手背贴着块膏药——是昨天和泥时被砖茬划的,她早上还看见,没敢问。“你的手……”

“早好了。”他往厨房走,“我和面,你调馅,猪肉大葱的,行不?”

包子蒸好时,月亮己经爬上了窑顶。伙计们蹲在院里狼吞虎咽,赵小军却把林秀莲叫进厨房,从锅里端出个单独的小蒸笼,里面是六个小巧的包子,褶子捏得像朵花。“给你留的,少放了盐,你不爱吃咸的。”

林秀莲拿起一个,咬了口,猪肉的香混着葱的鲜,烫得她首哈气,心里却甜得发慌。“县太爷家的砖,明天能出窑了吧?”她含糊地问。

“嗯,凌晨三点开窑。”赵小军看着她嘴边的油花,想递帕子,手伸到一半又缩回来,摸了摸鼻子,“听说县太爷要亲自来验货,你……别紧张。”

“我不紧张。”她低头啃着包子,声音闷在嘴里,“有你在呢。”

这句话像团面引子,在赵小军心里发了酵,涨得满满的。他没接话,只是往她碗里夹了个包子,自己拿起个饼啃着,眼角的余光却总落在她脸上——她吃东西慢,小口小口的,像只攒粮食的小松鼠,鬓角的碎发沾着点面粉,被灯光染成了金色。

后半夜开窑时,林秀莲还是跟着去了。赵小军不让她靠近窑口,让她站在晾坯场边等着,手里拿着盏马灯。火光摇曳中,他的身影在窑口进进出出,抱出的青砖带着窑火的余温,云纹在灯光下清晰可见,西角的梅兰竹菊像活了似的。

“成了!”小李举着块砖跑过来,“小军哥刻的这竹枝,比画谱上的还精神!”

林秀莲凑近看,竹枝的墨线里掺了点细沙,摸起来糙糙的,却更显风骨。她忽然发现竹节处有个极小的刻痕,像朵没开的雏菊——是她早上刻在砖坯上的那种。

赵小军不知啥时候站在了她身后,马灯的光映着他的脸,比窑火还亮。“看啥呢?”

“这竹节……”她指着那个小刻痕,心跳得像要蹦出来。

“顺手刻的。”他别过脸,往窑里走,“县太爷要是问起,就说是你刻的,你刻的细。”

林秀莲看着他的背影,马灯的光晕在他脚下晃啊晃,把青砖的影子拉得老长,像条看不见的线,一头拴着他,一头拴着她。她摸了摸腕上的银镯子,冰凉的金属下,是烫得快要化开的心跳。

天快亮时,县太爷果然来了,身后跟着个戴眼镜的先生,拿着放大镜挨个看砖。“这云纹拓得匀,家训的字也周正,”县太爷捻着胡子点头,“赵老板好手艺。”

赵小军刚要说话,林秀莲却往前站了半步:“是赵大哥和伙计们一起做的,他熬夜调的黏土,还教我们拓纹。”她没提自己刻的雏菊,只把功劳往他身上推。

赵小军看了她一眼,她也正看他,眼里的光比马灯还亮。他忽然想起昨晚她调馅时,偷偷往他碗里多放的那勺糖,想起她拓模子时,总在他常拿的那块模子上多刻道小弯钩,想起她把银镯子往上推时,腕间露出的那道浅浅的勒痕——那是常年握刻刀磨出来的。

“这批砖按双倍价钱算。”县太爷拍了拍赵小军的肩膀,“下个月府衙的影壁墙,还找你家做。”

送走县太爷,小李凑过来打趣:“小军哥,秀莲姐刚才看你的眼神,比窑火还热呢!”赵小军瞪了他一眼,却没真生气,转身往厨房走,心里盘算着:等府衙的影壁墙做完,就把东厢房的炕拆了,砌个新的,用带雏菊纹的砖,她肯定喜欢。

林秀莲正在厨房洗碗,听见脚步声回头,看见赵小军手里拿着个小布包。“给你的。”他把包递给她,里面是块水绿色的缎子,正是她上次在镇上多看了两眼的那块。“府衙的定金到了,给你做件夹袄。”

她捏着缎子,指尖发颤,缎子的凉滑混着他手心的温度,烫得她眼眶发酸。“我……我给你做件新褂子吧,用这料子镶边。”

赵小军的喉结滚了滚,没说话,只是拿起块刚蒸好的南瓜饼,塞到她手里。饼还是热的,像他眼里的光,烫烫的,却暖得让人舍不得放。

砖窑的烟又升起来了,这次的烟里混着南瓜粥的甜、葱油饼的香,还有水绿缎子的软。晾坯场上,新码的砖坯整整齐齐,每块砖的云纹里都藏着个小小的雏菊,像两个没说出口的心意,在烟火里慢慢焐着,等着某天,能在阳光下,清清楚楚地开出花来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田埂上的心事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