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天阴沉沉的,像浸了水的棉絮,沉甸甸地压在砖窑顶上。林秀莲刚把最后一笼荠菜团子端出锅,窗外就砸下几颗豆大的雨点,“啪嗒”打在窗纸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
“要下大雨了。”她望着天,把团子往竹篮里装,“赵大哥,你快把晾在外面的砖坯收进来,别淋湿了。”
赵小军正蹲在窑边检查火温,闻言抬头看了眼天色,雨点己经连成了线,慌忙起身往砖场跑。刚码好的砖坯还带着潮气,淋了雨容易变形,他抱起一摞就往棚里送,后背很快被雨水打透,粗布褂子紧紧贴在身上。
林秀莲找了件蓑衣追出来,往他身上披:“披上!别淋感冒了!”雨水顺着她的发梢往下滴,打湿了衣襟,她却只顾着把蓑衣的带子在他腰间系紧,指尖触到他温热的皮肤,像被烫了似的缩了缩。
“你快回去!”赵小军把她往屋里推,“别管我,砖坯要紧。”
“我帮你!”她犟着不走,伸手去搬砖,雨水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淌,睫毛上挂着水珠,眼神却亮得很。
两人一趟趟地往棚里搬砖,雨声里混着粗重的喘息,偶尔指尖碰到一起,谁也没说话,只觉得那点触碰像火星,在湿冷的雨里燃出点暖来。等最后一块砖坯搬进棚,两人都成了落汤鸡,站在屋檐下大口喘气,看着外面白茫茫的雨幕,忽然一起笑了起来。
“快去换身干衣裳!”赵小军推了她一把,语气带着点急,“别冻着。”
林秀莲回屋换了身干净的蓝布衫,刚坐下想烤烤火,就看见赵小军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走进来,手里拿着个油纸包,外面裹着层塑料袋,没被雨淋湿。“给你的。”他把包递过来,脸上还淌着水。
打开一看,是两块梅花糕,上面的糖霜有点化了,却透着甜香。“早上路过张记买的,本来想等雨停了给你……”他有点不好意思,“还能吃。”
林秀莲拿起一块,咬了口,糯米的软糯混着豆沙的甜,暖得从舌尖一首热到心里。“好吃。”她含着糕说,嘴角沾了点糖霜,像只偷嘴的小松鼠。
赵小军看着她,喉结动了动,别开脸去烤火,耳根却红了。柴火“噼啪”地响,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忽明忽暗地晃。雨还在下,敲得屋顶“咚咚”响,屋里却暖融融的,弥漫着糕点的甜和柴火的香。
下午雨小了些,赵小军去检查窑况,林秀莲坐在窗边纳鞋底,线轴在手里转得飞快。鞋底是给赵小军做的,他那双旧鞋的鞋底磨薄了,雨天总往鞋里渗水。她纳得格外密,针脚像撒在地上的芝麻,匀匀实实。
“秀莲,窑里温度有点低,帮我烧两把火。”赵小军在窑口喊。
她放下鞋底跑过去,往灶膛里添了几根干柴,火苗“腾”地窜起来,映得两人的脸都红扑扑的。赵小军往窑里看了眼,砖坯的颜色正慢慢变深,是烧透的征兆。“等这窑出了,能赚不少呢。”他说,声音里带着点期待。
“嗯,”林秀莲应着,往灶膛里又添了根柴,“攒够了钱,就把东边那间空房修修,做个库房。”
“再打个新的案板,给你做绣活。”他接话很快,像早就想好了。
林秀莲心里一跳,低头拨了拨柴火,没接话,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。灶膛的火光落在她脸上,把那点笑意照得清清楚楚。
傍晚雨停了,天边挂出道彩虹,淡淡的,像谁在天上系了条彩绸。赵小军把晾干的砖坯重新码好,林秀莲端着碗姜汤过来,递给他:“喝点,驱驱寒。”
他接过碗,仰头喝了大半,辣得眼眶发红,却咂咂嘴说:“你放了红糖?挺好喝。”
“知道你不爱喝辣的。”她笑了,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光。
夕阳把砖窑的影子拉得老长,彩虹的颜色慢慢淡了,空气里飘着泥土的腥气和柴火的香。赵小军看着林秀莲收拾碗筷的背影,忽然觉得这场雨下得真好——把砖坯淋得更瓷实,也把两颗心浇得更贴近了些。
夜里,林秀莲躺在炕上,摸着枕头底下的梅花糕油纸,上面还留着点甜味。窗外的蛙鸣此起彼伏,像在唱着什么热闹的调子。她想起赵小军在雨里搬砖的背影,想起他递梅花糕时发红的耳根,嘴角弯了弯,把被子往紧裹了裹,心里暖烘烘的,一点也不觉得冷。
砖窑的火还在慢慢烧着,映得窗纸泛着橘红色的光,像个守着秘密的灯笼。日子就像这雨后的夜晚,虽然湿冷,却藏着说不尽的暖,和数不完的盼头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