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6章 窑烟缠喜,红绸绕心

小说: 田埂上的心事   作者:程岩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田埂上的心事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砖窑的烟囱又升起了烟,比往常更稠些,混着晨露的湿气,在半空织成张温柔的网。赵小军蹲在新砌的灶台前,往灶膛里添着劈好的柴,火光映着他十九岁的脸,棱角比去年分明了些,只是望着灶房门口的眼神,还带着少年人独有的憨首。

林秀莲从里屋走出来,身上换了件新做的月白布衫,领口绣着圈细巧的兰草——是赵小军前几日央镇上绣娘加的,说“嫂子穿素色好看”。她手里捧着个红布包,走到灶台边,轻轻放在案上,布包里露出的一角红绸,像朵刚绽的花。

“小军,”她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,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,“王婶今早来说,村东头的老槐树开花了,要不……去拜拜?”

赵小军添柴的手顿了顿,抬头看她。晨光从窗棂斜进来,落在她鬓角的银簪上,那银簪还是去年他用第一笔工钱买的,当时她红着眼说“太贵重”,却天天戴着。他喉结动了动,把灶膛里的火拨得旺些:“嫂子想去,咱就去。”

林秀莲低头看着红布包,指尖在布面上轻轻划着:“其实……王婶是来说媒的。”

“嗯?”赵小军手里的火钳“当啷”掉在地上,火星溅了起来。

“她说,邻村的张木匠,人老实,手艺也好……”林秀莲的声音越来越轻,“我没应。”

赵小军猛地站起身,灶台里的火“噼啪”响了声,映得他脸通红:“为啥不应?”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对,赶紧补充,“我是说……嫂子觉得不好?”

林秀莲抬起头,眼里像落了层雾:“你哥走了三年,我守着这砖窑,守着你,早就习惯了。张木匠是好人,可我……”她忽然攥紧红布包,“我心里装不下别人。”

灶房里静得能听见柴火燃烧的声儿。赵小军看着她眼里的雾,忽然想起三年前哥哥出殡那天,她抱着他哭得浑身发抖,说“小军别怕,嫂子在”。这三年,她教他看窑火、记账目,夜里他发高烧,她守在床边换了一夜的毛巾,砖窑的活儿再累,从没让他沾过冷水。他一首以为自己是在替哥哥照顾她,可什么时候起,看她纳鞋底会心跳,听她说话会发呆,连她骂他“傻小子”都觉得甜?

“嫂子,”他弯腰捡起火钳,声音哑得厉害,“我哥走时,让我护着你一辈子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林秀莲别过脸,往灶台上的锅里添水,“可你是他弟弟,你该有自己的日子。你十九了,该娶个年轻姑娘,生儿育女……”

“我不要年轻姑娘。”赵小军打断她,火钳在灶膛里搅得火星乱飞,“我就想守着你,守着这砖窑。”

水开了,白汽漫了上来,模糊了两人的脸。林秀莲背对着他,肩膀轻轻抖着,好一会儿才转过身,眼里的雾变成了水,顺着脸颊往下淌:“傻小子,我比你大十岁,又是你嫂子……村里人会说闲话的。”

“我不怕。”赵小军上前一步,几乎要碰到她的衣角,“砖窑是我哥留下的,你也是我哥留下的。可现在,砖窑是我的牵挂,你……也是。”他从怀里掏出个东西,是块打磨光滑的青砖,上面用刻刀细细凿着两个字:“共守”。

林秀莲看着那两个字,眼泪掉得更凶了。这三年,他刻坏的砖坯能堆成小山,却从没刻过这两个字。她知道,这傻小子说的“共守”,不是替哥哥尽责任,是他自己的心意。

“可……”她还想再说什么,赵小军忽然抓起案上的红布包,打开来,里面是条红绸带,是他前几日托王婶买的,说是“砖窑开工大吉,讨个彩头”。他笨手笨脚地把红绸系在她手腕上,红绸蹭过她的皮肤,像团火。

“嫂子,”他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执拗,也带着男人的坚定,“我不管别人说啥。你要是觉得难,咱不办仪式,就守着这砖窑,我烧砖,你记账,像从前一样。可我得让你知道,我不是替我哥,我是赵小军,想跟你过一辈子的赵小军。”

红绸在林秀莲腕上晃着,像条会动的火苗。她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,他哥躺在灵床上,她抱着刚成年的小军,说“以后咱娘俩(此处“娘俩”为乡俗中嫂子对小叔的亲近称呼)好好过”。那时他还矮她半个头,如今却比她高了一个头,肩膀宽得能扛起整座砖窑。

“傻小子……”她抬手,指尖轻轻碰了碰他脸颊的胡茬,那胡茬刚冒出来,扎得她指头发痒,“你哥要是知道,该笑你了。”

“我哥肯定乐意。”赵小军抓住她的手,把她的指尖按在自己发烫的脸上,“他最疼你,也最疼我,知道咱俩在一起,放心。”

水开得更凶了,白汽把两人裹在中间,像层暖融融的纱。林秀莲看着他眼里的光,那光比灶膛里的火还亮,比砖窑上空的日头还暖。她忽然抽回手,走到案边,从柜子里拿出个红布盖的木盒,打开来,里面是双绣好的鞋,鞋面上绣着并蒂莲,针脚密得看不见线痕。

“本来想等你娶媳妇时送你……”她把鞋往他面前推了推,“现在看来,只能我自己穿了。”

赵小军拿起一只鞋,鞋底厚实,鞋头圆润,正是按他的尺码做的。他忽然明白,这双鞋,她绣了快半年,夜里他起夜,总见她窗里还亮着灯。

“不用等了。”他把鞋放回盒里,盖上红布,“王婶说,下月初六是好日子,适合‘合窑’(当地对自家人办喜事的俗称)。咱不请太多人,就请王婶、张大哥几个相熟的,在砖窑旁搭个棚,煮锅肉,蒸几笼馒头,就算成了。”

林秀莲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比腕上的红绸还艳。她没说话,只是转身往灶台上的锅里下了把面条,筷子在锅里搅着,却把面条搅成了一团。

赵小军看着她的背影,忽然笑了,拿起案上的红布包,走到砖窑门口,把剩下的红绸系在窑门上。风一吹,红绸飘起来,像面小小的旗,把砖窑的烟都染成了粉的。

接下来的日子,砖窑照常开工,只是气氛悄悄变了。赵小军刻砖时,总爱在砖角刻朵小小的兰草;林秀莲记账时,会在账本空白处画个笨拙的笑脸。王婶来送菜,看着窑门上的红绸,笑得眼睛眯成条缝:“早该这样,这砖窑啊,就得有烟火气才旺。”

下月初六那天,天刚亮,王婶就带着几个妇人来了,在砖窑旁的空地上搭棚子、支灶台。赵小军穿着新做的蓝布褂子,正把刻着“百年好合”的砖坯往棚柱上砌,林秀莲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走过来,给他递了块:“慢点砌,别把手扎了。”

“没事。”他咬了口馒头,笑得露出牙,“这砖我刻了三夜,保证结实。”

棚子搭好时,日头刚升到砖窑顶。来的都是熟客,张木匠带着徒弟送来套新做的桌椅,说“给新人当嫁妆”;卖面粉的李叔扛来半袋精面,“蒸馒头才够白”。林秀莲穿着赵小军给买的红布衫,坐在人群里,听王婶讲她年轻时的婚事,脸上红扑扑的。

赵小军走到她身边,悄悄塞给她个东西。是块青砖,上面刻着个小小的“莲”字,比三年前刻坏的那块工整百倍。“等会儿拜完,咱把这砖砌在灶台下,”他低声说,“以后烧火做饭,都能看着。”

林秀莲攥着青砖,指尖都在抖。阳光穿过棚顶的缝隙,落在她腕上的红绸上,红得像团火。她忽然想起他哥临终前说的话:“秀莲,小军这孩子实诚,以后你们……好好的。”当时她以为是让她好好带小叔,现在才懂,原来有些人,有些缘,早就被命运系在了一起。

拜堂时,没有司仪,王婶当证婚人,高声喊“拜天地”,两人对着砖窑的方向磕了头——这砖窑是他们的媒人,也是他们的家。喊“拜高堂”时,赵小军朝着哥哥的牌位磕了头,林秀莲跟着磕下去,心里默念:“哥,你看,小军长大了,能护着我了,你放心吧。”

最后喊“夫妻对拜”时,赵小军看着林秀莲,她的脸红得像砖窑里烧红的坯,眼里的光比银簪还亮。他弯腰鞠躬,动作有点笨,差点撞到她,惹得众人笑起来。

中午开席时,砖窑的烟囱还在冒烟,新出的青砖码得整整齐齐,像列队的小士兵。赵小军给林秀莲夹了块肉,被王婶打趣:“以前总见嫂子给你夹菜,现在总算轮到你了。”

林秀莲抿着嘴笑,把肉又夹回他碗里:“他烧窑出力,该多吃点。”

赵小军没再夹回去,只是看着她,眼里的欢喜快溢出来了。他知道,替哥哥照顾她的日子结束了,从今天起,他是她的男人,是这砖窑的当家的,要和她一起,把日子烧得像窑火一样旺,像青砖一样实。

傍晚送客人走时,张木匠拍着赵小军的肩膀:“好好待你媳妇,这砖窑的活儿,以后我多派些过来,保准你们日子红火。”

赵小军应着,回头看见林秀莲正在收碗筷,红布衫的衣角沾了点油渍,他走过去,拿起抹布想帮她擦,却被她躲开。

“我自己来,”她笑了笑,“你去看看窑火,别灭了。”

他嗯了声,却没动,就站在她身后看。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地上,紧紧靠在一起,像块刚出炉的连体砖,再也分不开了。

砖窑的火还在烧,红绸在窑门上飘着,晚风里都是新蒸馒头的香。林秀莲洗完碗,回头看见赵小军还站在那里,手里拿着那块刻着“莲”字的砖,她说:“砌灶台下吧,今晚就用新灶台做饭。”

赵小军点头,拿起砖走向厨房。火光从灶膛里映出来,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,又宽又稳。林秀莲看着那影子,忽然觉得,这三年的苦不算什么,往后的日子,有他,有砖窑,就什么都不怕了。

夜里,赵小军躺在炕上,身边是林秀莲,她的呼吸轻轻的,像砖窑里安稳的火。他忽然想起哥哥,在梦里,哥哥笑着拍他的肩,说“好小子,比我强”。他把林秀莲往怀里搂了搂,她往他身边靠了靠,两人都没说话,却知道彼此心里的甜,像灶上炖着的糖水,慢慢熬,越熬越稠。

窗外,砖窑的烟渐渐淡了,月亮升起来,照着窑门上的红绸,像给这砖窑系了个红腰带。日子就像这砖窑,烧得越久,越结实,而他和她,就像两块窑里的砖,经了火,成了家,再也拆不开了。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田埂上的心事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田埂上的心事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BR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