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栀子信浸着薄荷香
五月的蝉鸣裹着栀子花香漫进教室时,邱莹莹正对着物理卷子发怔。最后一道电磁感应题的电路图像团乱麻,她画了第三遍辅助线,草稿纸还是皱巴巴的。
“这里。”
指尖突然戳了戳她手背。汤伟俯身在草稿纸上,眼镜滑到鼻尖,睫毛在眼下投出扇形的影子。他的钢笔尖悬在电路图上,轻轻画了条虚线:“电流从正极出来,先经过滑动变阻器,再分两路——你之前把电压表接错了位置。”
邱莹莹盯着他指节上淡淡的茧,那是上周替她修坏了的天平留下的。他的手覆在她手背,温度透过校服袖口渗进来,像片被阳光晒暖的云。
“谢、谢谢。”她耳尖发烫,慌忙把卷子往怀里收,“我自己再看看……”
“别急。”汤伟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,“我帮你理清楚思路。”他的声音轻得像阵风,“你看,这道题的关键是……”
------
放学铃响时,汤伟的自行车后架上多了个竹编筐。
“奶奶让我给你带的。”他把筐往她怀里塞,筐底垫着层新鲜的薄荷叶,“她说你最近总熬夜做题,煮绿豆汤时放把薄荷,败火。”
邱莹莹掀开筐盖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剥好的枇杷,每颗都用保鲜膜单独包好,最上面压着张便签纸,是奶奶的字迹:“小邱啊,阿伟这孩子总说你胃不好,绿豆汤要煮软,冰糖要最后放。”
她的指尖轻轻抚过字迹,忽然想起上周去医院看汤伟奶奶的场景。老人躺在病床上,白发梳得整整齐齐,床头摆着他们之前送的蔷薇——是汤伟从老花园剪的,插在奶奶最爱的蓝花瓷瓶里。
“阿伟这孩子,从小就闷。”奶奶拉着她的手,“小时候我发烧,他在床头守了三天,给我扇扇子、读报纸,嘴里还念叨‘奶奶你快点好,等我好了带你去看梧桐花’。”
邱莹莹的喉咙突然发紧。她想起汤伟总在她面前提起奶奶,说他小时候奶奶背他过河,给他织毛衣,把他的课本包得方方正正。原来那些她以为的“巧合”,都是他藏在岁月里的温柔。
------
周六清晨,邱莹莹被手机震动惊醒。
屏幕上是汤伟的消息:“奶奶今天出院,能来帮我搬东西吗?”后面跟着个可怜巴巴的表情包,是她上周给他发的“作业太多”表情。
她套上外套冲下楼时,看见汤伟正站在单元门口,自行车后架绑着个大纸箱,额角还沾着汗。晨光里,他的白衬衫被风掀起一角,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蓝T恤——那是她去年送他的生日礼物,当时他红着脸说“太花哨”,却天天穿在里层。
“奶奶说不用帮忙。”他接过纸箱,却没松开手,“但我想……”他低头看她,“想让你看看奶奶的新家。”
------
汤伟奶奶的新家在老城区的巷子里,是间带小院的一楼。
院门口摆着盆开得正好的栀子花,雪白的花瓣上凝着露珠,像撒了把碎钻。汤伟推开篱笆门,邱莹莹看见客厅墙上挂着幅新裱的画——是他们去年秋天在梧桐树下拍的合影,照片里的她踮脚捡叶子,他弯腰帮她扶着树干,背景里有片金黄的梧桐叶正飘落。
“这是楼下王爷爷画的。”汤伟指着画框右下角的签名,“他说看我们总在院子里写信,就画了这幅《秋信》。”
邱莹莹凑近看,画里的梧桐叶被染成了暖金色,连她发梢的碎发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她转身时,撞进汤伟怀里——他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,怀里抱着个旧铁盒。
“奶奶让我给你的。”他打开铁盒,里面躺着叠泛黄的信纸,“这是我小时候写给奶奶的信,她一首收着。”
邱莹莹抽出第一封,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:“奶奶,今天我摔了一跤,膝盖疼,但王奶奶给了我颗糖,甜得我想掉眼泪。”第二封:“奶奶,我数学考了10分,老师说我笨,可你说‘阿伟是最聪明的,只是还没长大’。”第三封:“奶奶,我要去外地上大学了,你等我,我过年就回来,给你带最大的橘子。”
“我小时候总闯祸。”汤伟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,“是奶奶教会我,有些事要慢慢来,有些人要好好珍惜。”他伸手碰了碰她手背,“比如你。”
邱莹莹的心跳声突然变得很响。她望着他镜片后的眼睛——那里有晨光的温柔,有旧信的温度,有她画过的企鹅,有他煮的绿豆汤,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夏至未至之梧桐信 还有所有没说出口的、正在发芽的心事。
“汤伟。”她轻声喊他。
“嗯?”
“我……”
“叮铃——”
院门口传来门铃声。穿白大褂的医生拎着药箱走进来,身后跟着拎着果篮的林小棠。
“奶奶的复查结果出来了!”小棠举着病历本冲过来,“医生说恢复得特别好,再吃两个月药就行!”
汤伟的奶奶从屋里走出来,手里端着碗刚煮的绿豆汤:“阿伟,快给小邱盛一碗,她最爱喝你煮的。”
邱莹莹接过碗,看汤伟接过奶奶手里的药箱,动作轻得像捧着什么珍贵的东西。阳光透过栀子花照进来,落在两人交叠的影子上,像片会流动的云。
------
下午,两人坐在院门口的石凳上剥枇杷。
“下周科技节。”汤伟突然开口,“我们班的‘智能浇花系统’还差个传感器,张老师说你擅长编程,能帮忙吗?”
“我?”邱莹莹愣了愣,“我只会基础的Python……”
“我教你。”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,“这是我整理的电路图,你看看哪里需要改进。”
邱莹莹接过本子,里面密密麻麻记着他的字迹:“传感器型号:DHT11”“继电器控制时间:30秒/次”“备注:要防水,避免淋雨损坏”。最后一页画着简笔画:两个小人站在花盆旁,一个举着电脑,一个拿着水管,旁边写着“邱莹莹&汤伟的智能花园”。
“你什么时候画的?”她抬头看他。
“昨晚。”他耳尖泛红,“我奶奶说,科技节要是拿了奖,就允许我在院子里种棵梧桐树。”
“种梧桐树?”
“嗯。”他指了指院角空着的位置,“奶奶说,等树长大了,我们可以在树下写信,像现在这样。”
风掀起他的校服衣角,吹落几片栀子花瓣。邱莹莹望着他眼镜片后的眼睛——那里有对未来的期待,有对她的信任,还有藏了很久的、想和她一起走更远的路的心情。
“好。”她说,“我们一起种。”
------
傍晚时分,两人蹲在院角挖树坑。
汤伟负责扶着小树苗,邱莹莹用铁锹填土。树苗的枝桠上还挂着水珠,像滴没落下的泪。
“轻点儿。”他突然说,“根要舒展开。”
邱莹莹放慢动作,铁锹碰到块石头,她弯腰去捡,却被他抢先一步。他的指尖蹭过她的手背,像片被风吹过的叶子。
“我来。”他说。
两人并排蹲着,额头几乎要碰到一起。树苗的影子落在他们脸上,像片会呼吸的云。
“汤伟。”她轻声说。
“嗯?”
“如果有一天我们分开了……”
“不会的。”他打断她,声音坚定得像块石头,“我不会和你分开。”
邱莹莹笑了。她望着他认真的模样,突然想起去年冬天他们在图书馆写信,他说“有些信永远不会过期”;想起春天他们在紫藤架下写诗,他说“要牵你的手走过每一片花瓣”;想起现在,他说“不会和你分开”。
“我也是。”她说。
------
回家的路上,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。
邱莹莹摸出书包里的铁盒,里面躺着奶奶的信和汤伟小时候的作业本。她翻到最新一页,用钢笔写下:“致汤伟的第18封信——今天的栀子花像你煮的绿豆汤,甜得人心尖儿颤。未来的我们,要一起种很多很多棵梧桐树,一起写很多很多封信,一起走到白发苍苍。”
汤伟的自行车停在前面,他回头冲她笑,校服帽子上沾着泥土,却比任何时候都耀眼。
“走啊!”他挥了挥手,“回家吃饭,奶奶煮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!”
邱莹莹加快脚步,风掀起她的马尾辫,吹落几片晚霞。她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,像首轻快的歌,唱着“此刻”“现在”“永远”。
而在他们脚边,那棵新种的梧桐正悄悄舒展枝桠,嫩绿的叶片上,凝着的露珠里,映着两个重叠的影子——一个是现在,一个是未来,都是属于他们的、永远不会褪色的夏天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EK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