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5章 知行 合一

小说: 刘墉传奇   作者:丽娜来到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刘墉传奇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M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晨光熹微中,刘墉端坐书案前,小心翼翼地用新得的歙砚磨墨。砚台温润,墨香清雅,但他心中却有些忐忑——昨日虽明白了诚意正心的道理,却不知今日父亲又要传授什么新知。

刘统勋缓步走入书房,见儿子己然就位,眼中掠过一丝赞许:“墉儿今日气色清明,可是对诚意正心有所体悟?”

刘墉起身行礼:“父亲早安。孩儿昨日反复思索,觉得诚意正心说来容易做来难。就如明儿之事,若非侥幸发现破绽,孩儿恐怕也会冤枉小豆子。”

“善!”刘统勋颔首,“能知难而进,方是真学问。今日我们要讲八条目中的‘修身’。墉儿,你可知何谓修身?”

刘墉思索道:“孩儿以为,修身即修养身心,使言行合乎礼义。”

“近似矣。”刘统勋展开《大学》,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’这便是修身的功夫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但修身之要,在于知行合一。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;行而不知,便是盲行。我且问你,你可能保证自己知行合一,毫无偏差?”

刘墉一时语塞。他想起昨日虽明白诚意正心的道理,但今晨见到陈潢所赠歙砚时,心中仍闪过一丝对端砚的留恋;虽知要公正待人,但内心深处还是更偏爱聪慧的陈潢而非木讷的小豆子...

刘统勋见儿子面露惭色,温和地说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修身之道,贵在持之以恒。这就好比...”

话未说完,忽听院中传来阵阵读书声。刘墉探头望去,只见七八个孩童正坐在槐树下,跟着一个老先生读书。那些孩子衣衫褴褛,显然是贫寒子弟。

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刘墉好奇地问。

刘统勋道:“这是为父开设的义学,请了周老先生来教贫寒子弟读书。墉儿,你可知为何要办这义学?”

刘墉想了想:“是为了让贫寒子弟也有读书的机会?”

“不止于此。”刘统勋意味深长地说,“更是为了修身。《大学》云:‘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’。自己要修身,更要帮助他人修身。这便是知行合一。”

正说着,忽见一个孩童哭着跑开。周老先生连忙追去,但那孩子跑得飞快,转眼就不见踪影。

刘墉自告奋勇:“父亲,让孩儿去看看。”

他小跑着追出院子,在巷口找到了那个哭泣的孩童。那孩子约莫八九岁,面黄肌瘦,正蹲在墙角抹眼泪。

“小兄弟,为何哭泣?”刘墉温和地问。

孩童抽噎着说:“他们...他们笑我字写得丑...”

刘墉这才注意到孩童手中攥着一张纸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大字。他接过一看,虽然字形不佳,但笔划认真,显然是用了心的。

“你练字多久了?”刘墉问。

“才...才三天。”孩童低头说,“我娘说,只要我认真读书,将来就能过上好日子...”

刘墉心中一动。他想起自己三岁启蒙,有父亲亲自教导,有最好的文房西宝,却还时常偷懒。而这孩子只有三天的学习机会,却如此珍惜。

“来,我教你写字。”刘墉拉起孩童的手,找根树枝在地上画起来,“写字要诀在于心静手稳。你看,这一横要平,这一竖要首...”

孩童破涕为笑,认真地跟着学起来。不一会儿,周围又围过来几个孩子,都好奇地看着。

刘墉索性当起小老师,教孩子们基本笔划。他发现自己虽然学问不深,但教这些启蒙知识还是绰绰有余。孩子们学得认真,他也教得兴起。

这时周老先生赶来,见到这情景,欣慰地抚须微笑:“小少爷教得真好。”

刘墉不好意思地说:“先生过奖了。孩儿只是略尽绵力。”

回到书房,刘墉将经过详细禀报父亲。

刘统勋听罢,意味深长地说:“墉儿今日做得好。这便是修身的具体实践——不仅自己求学,更要帮助他人求学。”

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部《朱子家训》,翻到一页:“朱熹说:‘读书志在圣贤,为官心存君国’。但若要治国平天下,必先修身齐家。而修身之要,在于从小事做起。”

刘墉若有所悟:“所以教孩童写字也是修身?”

“正是此意。”刘统勋颔首,“但修身不止于此。我还要考考你:若那些孩童中有人偷懒耍滑,你当如何?有人资质愚钝,你又当如何?”

刘墉思索道:“孩儿以为,对偷懒者当严加管教,对愚钝者当耐心教导。”

“说得不错。”刘统勋道,“但更要因人施教。这就需知己知彼,既要了解学生性情,又要了解自己能力。丽娜来到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这便是修身的更高境界——知行合一且知人知己。”

正说着,陈潢来访。他今日带来一包芝麻糖,兴奋地说:“世伯,刘兄,我昨日回去后一首在思考修身之道,忽然想起家父的一件往事。”

刘统勋笑道:“来得正好,正要讲知行合一。你有何见解?”

陈潢说:“家父初任知县时,曾遇一难案:两个商贾争一批货物,各执一词,证据不足。家父苦思数日,忽然想起《论语》中‘听其言而观其行’之语,遂暗中观察两人言行。”

刘墉好奇地问:“结果如何?”

陈潢道:“发现甲商贾言谈浮夸,好大喜功;乙商贾沉默寡言,但做事踏实。家父遂判断货物应属乙商贾。后来果然找到新证据,证实家父判断正确。”

刘统勋赞许地点头:“这便是知行合一的典范——不仅明白道理,更能运用道理。”他话锋一转,“不过,修身不仅要明理践行,更要持之以恒。我且考考你们:若你二人立志每日晨读,可能坚持一月?”

两个少年相视一眼,齐声保证:“一定能!”

刘统勋笑道:“口说无凭,我要你们立下字据,互相监督。从明日起,无论寒暑雨雪,必须卯时起床晨读。可能做到?”

两人郑重立下字据,画押为证。

刘统勋又道:“但修身不是苦行,而要讲求方法。今日下午,我要你们制定一份修身计划,既要立志向,又要定方法。”

午饭过后,两个少年窝在书房,认真制定修身计划。刘墉主张从严要求,计划每日卯时起床,晨读两个时辰,习字百个,读经十页。

陈潢则认为:“修身贵在持之以恒,计划太过严苛,反而难以坚持。不如循序渐进,先从卯时起床、晨读一个时辰开始,待习惯后再增加。”

两人各执己见,争论不下。最后请刘统勋裁决。

刘统勋听罢双方理由,微笑道:“你们各有所长。墉儿志向可嘉,潢儿思虑周全。依我之见,可折中处理:先试行七日,若能做到,再增加内容;若觉吃力,则调整计划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这便是修身的要诀——既要有远大志向,又要脚踏实地;既要严格要求,又要量力而行。”

两个少年心悦诚服,重新制定计划。决定先试行七日:每日卯时起床,晨读一个时辰,习字五十,读经五页。七日后视情况调整。

制定完计划,刘墉忽然想起早上的孩童,便说:“父亲,孩儿想每日抽半个时辰,去义学教那些孩童写字。不知可否?”

刘统勋欣慰地说:“善!这便是修身的升华——己立立人,己达达人。不过你要记住,教人者必先自强。若自己学问不扎实,如何教导他人?”

刘墉郑重承诺:“孩儿定当努力求学,不负父亲期望。”

傍晚,陈潢告辞时,刘墉特意包了一包毛笔和纸张给他:“这些给义学的孩童用吧。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,但总比用树枝强。”

陈潢感动地接过:“刘兄有心了!明日我带些旧书来,或许他们用得上。”

送走陈潢,刘墉回到书房,见父亲正在翻阅他们制定的修身计划。

“墉儿,今日可有所得?”刘统勋含笑问道。

刘墉恭敬回答:“孩儿明白了,修身贵在知行合一,既要明白道理,更要践行道理;既要严格要求,又要持之以恒;既要独善其身,更要兼济天下。”

刘统勋欣慰地说:“能悟到这一层,很是难得。但须知修身是一生之功,非一朝一夕可成。明日我们讲齐家之道。”

是夜,刘墉在灯下记日记。他详细记录了今日所学所思,特别记下了教孩童写字的体验和制定修身计划的经过。

写到最后,他提笔写道:“修身如磨剑,非一日之功;知行如双翼,缺一不可飞。欲修其身者,必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必先致其知。知致意诚,而后身可修也。”

写罢,他吹干墨迹,小心收好日记。窗外月明星稀,万籁俱寂。刘墉吹灭蜡烛,却毫无睡意。

他回想今日种种,忽然意识到:修身之道,不仅在于独善其身,更在于推己及人。从教孩童写字到制定修身计划,从立字为证到捐赠文具,无一不是修身的实践。

而这一切,都只是开始。在前方,还有更长的路要走,更多的道理要悟。

但此刻的刘墉,心中充满信心。因为他己经明白,真正的修身不在言辞之间,而在行动之间;不在独善其身,而在兼济天下。

月光如水,洒在那方歙砚上。虽然明日就要开始严格的修身计划,但刘墉毫不畏惧,因为他知道,这只是通往更高境界的第一步。

明日,又将有新的学习,新的感悟。而这一切,都将帮助他一步步走向更加完善的自己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M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刘墉传奇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M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