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章 家和 人兴

小说: 刘墉传奇   作者:丽娜来到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刘墉传奇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M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晨曦初露,刘墉准时在卯时醒来。他轻手轻脚地穿衣下床,生怕惊醒同屋的弟弟刘墫。然而当他转身时,却发现弟弟己经坐起身来,正揉着惺忪的睡眼。

“哥哥今日起得真早。”刘墫小声说道,声音里还带着睡意。

刘墉有些惊讶:“墫儿怎么醒了?天色尚早,你再睡会儿。”

刘墫摇摇头,爬下床来:“我要和哥哥一起晨读。昨日听父亲说哥哥立了修身计划,我也要学哥哥。”

刘墉心中一动,想起《大学》中“齐家”的道理,便温和地说:“好,那我们一起读书。不过你还小,不必像哥哥这般早起,每日卯时三刻起床便好。”

兄弟俩轻手轻脚地来到书房,点亮蜡烛。刘墉开始晨读,刘墫则在一旁临帖习字。书房里只剩下翻书声和毛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。

卯时三刻,刘统勋准时来到书房,见到两个儿子都在用功,眼中掠过惊喜之色:“墫儿今日怎么也起得这般早?”

刘墫恭敬回答:“孩儿见哥哥立志修身,也想效仿。但哥哥说我还小,让我卯时三刻起床便可。”

刘统勋欣慰地抚须:“墫儿有向学之心,甚好。但修身要量力而行,你哥哥说得对,你还小,不必过于苛求。”

他转向刘墉:“墉儿,你可知为何墫儿会效仿你?”

刘墉思索道:“因为兄弟相亲,自然相互影响。”

“正是此理。”刘统勋颔首,“这便是齐家的要义——上行下效,身教重于言教。《大学》云:‘其为父子兄弟足法,而后民法之也’。要想齐家,必先修身;修身既成,家自可齐。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但齐家不止于兄弟和睦,更要讲究方法。我且问你,若墫儿读书遇到困难,你当如何相助?”

刘墉想了想:“孩儿当耐心教导,但也不可越俎代庖,要让他自己思考。”

“说得好。”刘统勋赞许道,“齐家之道,在于相助而不相代,相导而不相强。这就好比...”

话未说完,忽听院中传来阵阵笑语。刘墉探头望去,只见母亲正带着小妹在院中赏花。五岁的小妹刘婉蹦蹦跳跳,甚是可爱。

“母亲早安,婉儿早安。”刘墉拉着弟弟出来问安。

刘夫人笑道:“你们兄弟俩今日倒是齐整。方才听你父亲说要讲齐家之道,我倒是想起一桩事来。”

刘统勋感兴趣地问:“夫人有何高见?”

刘夫人道:“昨日我去探望张夫人,见她家中井然有序,仆役各司其职。问其秘诀,她说:‘治家如治军,要明职责、定规矩、严赏罚’。我觉得颇有道理。”

刘统勋点头:“张夫人说得是。但治家不仅要讲规矩,更要讲情义。规矩过严则伤情,情义过重则失序。难得的是宽严相济,情法兼备。”

正说着,小妹刘婉蹦蹦跳跳地过来,手里拿着一朵刚摘的花:“哥哥,这花好看吗?”

刘墉接过花,温和地说:“花很好看,但婉儿可知,花在枝头能开得更久?若摘下来,很快就枯萎了。”

刘婉眨着大眼睛:“可是我想送给母亲...”

刘夫人感动地抱起女儿:“婉儿有心了。但哥哥说得对,花儿在枝头更美。下次我们一起来赏花就好,不必摘下来,好吗?”

刘婉似懂非懂地点头。刘墉见状,便说:“不如这样,我教婉儿画花,这样就能把花的美丽永远留在纸上了。”

一家人其乐融融,向书房走去。刘统勋看着这温馨场面,若有所思:“齐家之道,便在这一点一滴的日常之中。”

早饭后,陈潢如约来访。他今日带来几本启蒙读物,说是给义学孩童用的。

刘墉感动地说:“陈兄有心了。今日我们正要探讨齐家之道,陈兄可有见解?”

陈潢笑道:“家父常說:‘治家如烹小鲜,不可不谨慎’。火候要恰到好处,调味要咸淡适中。过于严厉则家人生畏,过于宽松则家规不振。”

刘统勋赞许地点头:“令尊高见。治家确实要讲究中庸之道。”他话锋一转,“不过齐家不仅要治内,也要处外。我且考考你们:若邻居与我家有隙,当如何处置?”

刘墉思索道:“孩儿以为,当以诚相待,主动修好。”

陈潢补充:“但也要不卑不亢,保持体面。”

刘统勋笑道:“你们说得都有理。但更重要的是要明辨是非。若是自家有错,当勇于认错;若是对方无理,也要以理相待。这便是齐家的外功。”

这时,刘福来报:“老爷,周老先生说义学有个孩童突发急病,但家境贫寒,无钱请医。”

刘统勋立即道:“快请李大夫去诊治,药费从我家出。”又对两个少年说,“你们也去看看,能帮什么忙。”

两个少年赶到义学,见一个八九岁的孩童正发高烧,满脸通红。周老先生急得团团转,其他孩童也都围在一旁,面露忧色。

刘墉上前摸了摸孩童的额头,烫得吓人。他立即吩咐:“快取些凉水来,先用毛巾敷额降温。”又对陈潢说,“陈兄,你家离得近,能否请令堂来看看?她精通医理。”

陈潢应声而去。刘墉则继续照顾病童,用湿毛巾为他擦拭降温。

不一会儿,陈潢带着母亲赶来。陈夫人仔细诊视后,说:“是风寒入里,需立即服药。”她开出药方,让仆役快去抓药。

在等药的时候,刘墉注意到其他孩童都饿得面黄肌瘦,便悄悄吩咐厨房准备些粥食。

药煎好后,病童服下,渐渐退烧。其他孩童也分到了热粥,个个吃得香甜。

周老先生感激地说:“多谢小少爷、陈公子相助。这些孩子都是苦命人,父母要么早逝,要么无力抚养...”

刘墉心中一动,忽然有了主意。他对陈潢说:“陈兄,我们何不发动城中富户,每月捐些米粮,专门资助这些贫寒学子?”

陈潢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家父与城中士绅相熟,可以说服他们捐助。”

两个少年说干就干,立即拟定计划,列出需要帮助的学童名单,估算所需粮米。

回到刘府,他们将计划禀报刘统勋。刘统勋听后大为赞赏:“善!这便是齐家的升华—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齐家不止于一家之治,更要推己及人,惠及乡邻。”

他亲自修书几封,让两个少年带去拜访城中士绅。不出所料,大多数士绅都愿意捐助,有的捐米,有的捐钱,有的捐衣物书籍。

傍晚,捐助的物资陆续送到义学。周老先生和学童们感激涕零,几个年纪稍大的学童甚至跪地叩谢。

刘墉连忙扶起他们:“不必如此。你们好好读书,将来有所成就,便是最好的报答。”

回府的路上,陈潢感慨道:“今日方知齐家的真义——不仅要治好自己的家,还要帮助他人齐家。”

刘墉点头:“正是。父亲常说:‘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’。每个家都治理好了,国家自然就治理好了。”

回到刘府,刘统勋正在检查刘墫的功课。见两个少年回来,便问:“今日可有所得?”

刘墉恭敬回答:“孩儿明白了,齐家不仅要治内,也要处外;不仅要独善其家,也要兼济他人之家。”

刘统勋欣慰地说:“能悟到这一层,很是难得。但须知齐家是一生之功,非一朝一夕可成。明日我们讲治国之道。”

是夜,刘墉在灯下记日记。他详细记录了今日所学所思,特别记下了帮助义学孩童的经过和发起捐助的体验。

写到最后,他提笔写道:“齐家如栽树,根深则叶茂;治国如育林,林茂则土固。欲治其国者,必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必先修其身。身修家齐,而后国可治也。”

写罢,他吹干墨迹,小心收好日记。窗外月明星稀,万籁俱寂。刘墉吹灭蜡烛,却毫无睡意。

他回想今日种种,忽然意识到:齐家之道,不仅在于治理自己的家庭,更在于推己及人,帮助他人治理家庭。从兄弟相亲到帮助义学,从治内到处外,无一不是齐家的实践。

而这一切,都只是开始。在前方,还有更长的路要走,更多的道理要悟。

但此刻的刘墉,心中充满信心。因为他己经明白,真正的齐家不在独善其身,而在兼济天下;不在闭门自守,而在开门助人。

月光如水,洒在那方歙砚上。虽然明日就要开始学习治国之道,但刘墉毫不畏惧,因为他知道,这只是通往更高境界的又一步。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刘墉传奇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M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刘墉传奇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M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