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6章 信立根基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文光破荒之圣道薪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W5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时间自由者”推荐阅读《文光破荒之圣道薪传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破庙的晨雾还未散尽,巫山己在泥墙上画好了新的字——“信”。

阿梨踮着脚,用炭条描着“信”字的“言”旁,小声念:“言而有信……”她转头看向张二,眼睛亮晶晶的,“张二哥,你说‘信’是啥?”

张二正蹲在灶前添柴,闻言挠了挠头:“信……应该是说好了的事,就得做到。就像我答应给阿福打副弹弓,就一定要做好。”

阿福抱着灰雀凑过来:“那我答应给阿梨采野莓,也得算!”他捧出个小竹篮,里面躺着几颗红得发紫的野莓,“阿梨,给你。”

阿梨接过野莓,塞了颗给阿福:“你的野莓最甜!”

巫山望着这一幕,嘴角微扬。他想起昨日教孩子们读《论语·学而》时,残页上的“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”突然泛起金光,连泥墙上的“礼”字都跟着轻轻颤动——原来圣贤的道理,早就在这些孩子的日常里生根了。

“先生!先生!”

林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老酒从树后钻出来,手里攥着把干瘪的稻穗,脸色凝重:“西头村的李婶来说,他们村的存粮快吃完了。活尸潮后,田地全被糟蹋了,这要是再没吃的……”

庙内的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。阿梨攥紧了手里的野莓,小脸发白;张二放下柴刀,眉头拧成疙瘩;连最调皮的阿福都抿着嘴,低头摆弄灰雀的翅膀。

巫山摸了摸玉坠,金光在掌心流转。他想起《孔圣遗训》里“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”的句子,轻声道:“民无信不立。若连先生都信不过,我们又如何让村民信服?”

“可……可咱们的存粮也不多了。”老酒叹了口气,“就剩半袋糙米,够孩子们吃三日。”

巫山站起身,目光扫过孩子们:“我们去西头村。”

“先生,我们去干啥?”阿福仰着脸问。

“教他们种稻。”巫山摸了摸阿梨的头,“活尸毁了田地,但稻种还在。只要学会‘信’——信土地能长庄稼,信彼此能互助,就能把荒地变回粮仓。”

老酒愣住:“可西头村的人……”

“他们昨日还求着我救娃。”巫山打断他,“今日,我们要让他们看见——读书人不仅能救命,还能教他们活命。”

一行人出发时,晨雾刚好散去。巫山背着半袋糙米,孩子们跟在后面,有的拎着野莓,有的抱着灰雀,连张二都扛着把锈迹斑斑的锄头。林子里的鸟雀叽叽喳喳,仿佛在欢迎这群“小先生”。

西头村的残垣比破庙更破败。断墙下堆着发霉的稻草,几间茅屋的屋顶还冒着黑烟——那是活尸焚烧房屋时留下的痕迹。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几缕残破的红绸,是村民们祈求平安的“祈福绳”,如今己被风撕得七零八落。

“先生……”李婶迎上来,眼眶通红,“您真来了?”

巫山点头:“我来教大家种稻。”他指向村外的荒地,“那里的土松,适合播种。但种稻要浇水、除草、施肥,每一步都不能偷懒。”

“可……可我们没力气。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拄着拐杖,“活尸咬了腿,现在还瘸着……”

“我来背你。”张二走上前,把老汉扶上自己的背,“我有力气。”

“我来挑水。”阿梨踮着脚,把野莓篮塞给李婶,“阿娘说,野莓能当饭吃,先给爷爷们垫垫肚子。”

孩子们七手八脚地行动起来。阿福用碎砖在荒地上画格子:“这是稻田,这是水渠!”张二扛起锄头翻土,虽然动作笨拙,却把土块敲得粉碎;阿梨蹲在水渠边,用芭蕉叶舀水,溅得满脸都是泥。

巫山站在田埂上,望着这群沾着泥的孩子,突然想起自己在明朝的私塾。那时他也是这样,跟着先生学“粒粒皆辛苦”,却总把“一粥一饭”当作耳边风。首到今日,他才真正明白——读书不是为了背句子,是为了把“信”种进泥土里,让荒地长出希望。

“先生!”阿福突然喊,“水渠堵了!”

巫山跑过去,只见水渠里卡着块大石头,水流被截断,稻田眼看就要干涸。张二挽起裤腿就要下水,却被巫山拦住:“石头太滑,你下去危险。”

他蹲在水渠边,将手掌贴在石头上。文气顺着掌心渗入,石头表面的青苔渐渐褪去,露出下面的纹路——竟是块被活尸血浸透的“魔石”,正散发着腐臭的黑气。

“这是活尸的‘怨石’。”巫山低声道,“它们死前怨气太重,血渗进石头里,就成了祸害。”

“那……那咋办?”阿梨急得首跺脚。

巫山摸了摸玉坠,金光顺着指尖淌下,落在石头上。黑气发出尖啸,渐渐消散,石头表面的青苔却更茂盛了。他摇头:“文气只能暂时压制,得用‘信’来化解。”

“信?”阿福歪着脑袋。

“对。”巫山指向正在挑水的孩子们,“你们看,张二哥背老汉,阿梨给爷爷送野莓,大家齐心协力。这就是‘信’——相信彼此,就能克服困难。”他转身看向老石,“老丈,您信不信,我们一起能把这块石头搬走?”

老汉抹了把眼泪:“信!我信!当年闹饥荒,全村人凑粮,我吃过二十户人家的热粥。那时候我就信,只要人心齐,没过不去的坎儿!”

巫山笑了:“那好,咱们一起喊号子。”

“一、二、三——起!”

孩子们和村民们围在石头边,喊着号子,合力推搡。巫山将文气注入石头底部,软化泥土;张二用锄头撬动石缝;阿梨和阿福捡来碎石垫在石头下。终于,“咔嚓”一声,石头翻了个身,滚进了水渠。

水流“哗啦啦”地涌进稻田,孩子们欢呼起来。李婶捧起一把新泥,放在鼻尖闻了闻:“有土腥气,是好地!”

老汉跪在地上,给巫山磕了个头:“先生,您不仅教我们种稻,更教我们……活着的信。”

暮色渐浓时,西头村的荒地上竖起了第一块木牌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“信田”。孩子们蹲在田埂上,用树枝在泥里画着“信”字,阿梨还在旁边画了只灰雀,说“信就是和稻子一起长大”。

巫山望着这一切,突然听见风里传来一声清越的钟鸣。他抬头望去,只见破庙方向的天空泛起金光——是玉坠在发光。

“先生!”老酒从村口跑来,“破庙那边……残碑上的字活了!”

巫山跟着他跑回破庙,只见泥墙上的“信”字正渗出金光,像条金色的河流,流向远处的荒原。更奇的是,那些曾被魔种侵蚀的活尸,此刻竟排着队往破庙走——它们的黑纹褪去了大半,眼神不再凶狠,反而带着几分迷茫。

“它们……在找‘信’。”巫山轻声道,“活尸本是活人,因怨气成魔。如今文气遍地,‘信’的种子发了芽,它们也想找回做人的尊严。”

老酒摸了摸胡子,突然大笑:“三万年前孔圣说‘民无信不立’,如今看来,这‘信’不只能立人,还能立尸、立魂!”

巫山望着孩子们。阿梨正给一只活尸擦脸,轻声说:“别怕,我们信你能变好。”活尸的眼眶里流出两行清泪,黑纹彻底褪去,露出了原本的人类面孔——是个头发花白的妇人,怀里还抱着个布娃娃。

“阿……阿娘?”妇人颤抖着开口,声音沙哑。

阿梨跑过去,把自己的野莓塞给她:“阿娘吃,甜的。”

妇人接过野莓,咬了一口,眼泪掉得更凶:“我……我被活尸咬了,以为再也变不回来了……”

“能回来。”巫山蹲下来,握住她的手,“只要心里有‘信’,就能回家。”

夜色渐深,破庙里燃起了篝火。村民们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吃着烤野莓,说着话。李婶的婴儿小礼在阿梨怀里睡着了,灰雀扑棱着翅膀,停在巫山的肩头。

巫山望着这一切,突然想起《孔圣遗训》里最后一句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原来,真正的“教化”从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,而是唤醒每个人心里的光。

远处,传来狼妖的嚎叫声。但这一次,巫山不再紧张。他知道,当“信”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发芽,当“仁”的力量在每寸土地上生长,再凶的狼妖,也终将被照亮。

(第六章完)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W5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文光破荒之圣道薪传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8W5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