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四章星群

小说: 人间碎光时笙   作者:邱莹莹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人间碎光时笙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人间碎光时笙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人间碎光时笙最新章节随便看!

第西章:星群

七月的上海像口烧红的锅,柏油路软得能踩出脚印,蝉鸣从早到晚织成张密网,连风里都裹着黏腻的热。阁楼的吊扇转得摇摇晃晃,吹起我额前的碎发,也掀动了桌上摊开的王教授读书笔记。

“小邱!”李老师的高跟鞋声从楼梯口传来,“张馆长说漂流活动要提前,下周六就开始。你赶紧把选好的书搬到一楼大厅,还要做个宣传板——要醒目,别跟去年似的,歪歪扭扭像小孩画的。”

我手一抖,铅笔在笔记上划出道黑杠。王教授的字迹还停在昨夜新写的一页:“所谓‘漂流’,不是把书随便送出去,是让它们在陌生人手里‘活’过来。就像我们读一本书,其实是和无数个素未谋面的灵魂,在字缝里碰一碰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我应了一声,把笔记塞进抽屉。李老师今天穿了件藕荷色真丝衬衫,头发盘得一丝不苟,和她平时的灰布衫判若两人。我猜她大概接到了什么“重要通知”——或许是女儿要结婚的消息?

搬书时,我在文学区最里面又翻出个纸箱。封条上写着“1995年捐赠”,边角被老鼠啃出几个洞。掀开箱盖,霉味混着旧纸的清香涌出来,里面躺着几十本书,还有叠泛黄的信笺。最上面那封的邮票是“牡丹亭”图案,邮戳日期是1995年7月15日。

“邱莹莹!”李老师的声音拔高了,“发什么呆?赶紧搬!”

我手忙脚乱地把信笺塞回箱子,却有张照片从书缝里滑出来。照片里是个穿蓝布裙的女孩,抱着本《简·爱》站在图书馆门口,身后的梧桐叶筛下斑驳的光。照片背面写着:“1995年夏,阿芸最后一次来图书馆。她说要去深圳,说那里的海比黄浦江蓝。”

阿芸?我想起那本1987年的读书笔记,最后一页也提到了“阿芸”。原来这是同一个人,三十年前离开的女孩,把粮票塞给爱人的女孩,把故事留在旧书里的女孩。

我把照片和信笺小心收进帆布包,决定今晚带回阁楼慢慢看。

傍晚闭馆时,王教授又来借书。他今天穿件洗得发白的灰T恤,手里提着袋青提,颗粒得像串紫水晶。“小姑娘,”他把书递给我,“漂流活动的宣传板,需要我帮忙写标语吗?”

我愣住了。王教授的字在图书馆公告栏见过,苍劲有力,带着股文人的风骨。“您……您愿意帮忙?”

他笑了,眼角的皱纹舒展开:“我年轻那会儿在中学教语文,最会写黑板报了。再说——”他指了指我桌上的《人间失格》,“你不是总说,想让更多人看见这些‘不合时宜’的文字吗?”

我的心跳突然快了。王教授的话像颗火星,点燃了我心里那团快熄灭的火苗。或许,我也能做点什么,不只是整理书,不只是当“背景板”。

“好。”我听见自己说,“标语要……要温暖点的。不要太严肃。”

“温暖?”他歪头想了想,“比如‘每本书都是一颗星星,等你抬头看见’?”

“星星?”我重复着,眼前突然浮现出昨夜阁楼窗外的萤火虫,明明灭灭,却固执地亮着。

“对,星星。”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支马克笔,“我帮你写,你负责贴。”

我们蹲在公告栏前时,李老师正好路过。她盯着王教授手里的马克笔,又看了看我,没说话,转身时衣角带起的风,吹得宣传板上的“旧书漂流”西个字哗哗响。

回阁楼的路上,我绕去了花园。流浪老头今天没在老位置,搪瓷杯里躺着张皱巴巴的纸条,字迹歪歪扭扭:“小姑娘,我去女儿家了,过两天回来。杯子留着,你要是路过,帮我看看有没有硬币——我孙子说,硬币是‘希望’。”

我摸出兜里的硬币,叮当两声落进杯底。风穿过梧桐树,带来远处夜市的喧闹声,烤串的香气混着汽水味,像团热腾腾的云。

手机在兜里震动,是母亲发来的视频。她今天化了淡妆,身后是小区的景观池,锦鲤在水里游成红绸。“莹莹啊,”她举着手机晃了晃,“你李阿姨家的闺女生了个胖小子,我给你留了红包,等你回来拿。”

我盯着屏幕里的荷花池,想起那本1995年的照片,照片里的女孩说要去看深圳的海。“妈,”我突然说,“我想去深圳看看。”

母亲的笑容僵住了。锦鲤扑棱着尾巴溅起水花,把她的倒影揉碎了。“深圳?”她重复着,“那么远……你一个人怎么行?”

“我可以坐高铁。”我听见自己说,“听说深圳的图书馆很大,有海边的分馆。”

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。父亲的声音突然插进来:“莹莹,你妈不是不让你去。她是怕你……怕你像你奶奶那样,一辈子漂着,最后连个家都没有。”

奶奶?我想起小时候,奶奶总说“家是根”,可她的根在乡下,我的根在上海的老城厢,在这栋摇摇欲坠的阁楼里。

“爸,”我深吸一口气,“我不是要漂着。我只是……想看看自己的根,到底能扎多深。”

母亲接过电话,声音软下来:“莹莹,你要是想去,就……就去吧。但答应妈,别玩太久。”

“好。”我听见自己笑了,“我保证。”

挂断电话时,夕阳正把云染成橘红色。我抱着那本1995年的读书笔记上楼,风从阁楼的小窗吹进来,掀起一页纸,上面写着:“1995年7月16日,阿芸在深圳寄来明信片,说海是咸的,眼泪掉进去真的找不着了。”

深夜,我坐在旧藤椅上,翻着王教授的读书笔记。他在最后一页写:“今天和小邱一起写标语,她眼睛里有光,像三十年前的阿芸。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年轻人,困在‘应该’的壳里,却总想着往外钻。其实,壳外的世界不一定更美好,但至少——”

他没写完,留了半页空白。我拿起马克笔,在空白处写下:“但至少,壳外的光,是自己的。”

凌晨两点,我被尿意憋醒。推开窗户,意外看见对面屋顶上蹲着只萤火虫。它的光很小,却亮得刺眼,在夜色里划出银线。我想起王教授说的“星星”,想起阿芸照片里的海,想起母亲视频里的荷花池,想起李老师今天没说完的话。

原来“活着”从来不是道单选题,不是“安稳”或“漂泊”,不是“应该”或“不该”。它是无数种可能性的星群,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光,即使微弱,也能在黑夜里连成银河。

我摸出笔记本,在新的一页写下:“今天我决定去深圳。不是逃离,是寻找。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,寻找能让自己发光的地方。或许会摔倒,或许会迷路,但没关系——就像《人间失格》里说的,‘即使知道会输,也想试试看’。”

写完最后一句,我听见楼下传来流浪老头的吆喝声:“小姑娘,回来啦?”他提着个蛇皮袋,里面鼓鼓囊囊的,“我给你带了深圳的贝壳,孙女给的。她说海边捡的,能带来好运。”

我接过贝壳,凉丝丝的,带着海的咸涩。月光下,贝壳上还沾着几星沙粒,像撒了把碎钻。

“谢谢您。”我笑着说。

老头摆摆手,往阁楼里张望:“你桌上那本《人间失格》,我翻了两页。叶藏说‘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’,可我觉得啊——”他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,“美玉有什么好?石头才自在,想怎么长就怎么长,摔碎了也能当铺路的砖。”

我望着他,突然明白:原来“活着”的答案,从来不在书里,不在别人的期待里,而在每一次“我想试试看”的勇气里,在每一颗不肯熄灭的、像萤火虫一样的光里。

窗外,启明星正在东方升起。我合上笔记本,把它放在枕边。明天,我要去深圳。明天,我要去看海。明天,我要让自己的光,亮得更久一点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人间碎光时笙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