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八章竹影里的星群

小说: 人间碎光时笙   作者:邱莹莹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人间碎光时笙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第八章:竹影里的星群

上海的梅雨季来得黏腻。我蹲在阁楼整理奶奶的旧书时,窗外的雨丝正顺着青瓦往下淌,在天井里积成个小水潭。最底下那本《人间失格》突然掉出来,夹着的纸条滑落在地——是奶奶的字迹:“莹莹,去成都吧,王教授说那里有位姓周的老先生,藏着半本1983年的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。”

我捏着纸条,抬头望向墙上的地图。深圳的红点旁,不知何时多了道铅笔印,写着“成都·周伯”。那是王教授今早打电话时提到的:“周老先生是退休的天文教师,家里有间‘星轨书斋’,藏了半世纪的天文旧书。他说,1983年有个扎麻花辫的姑娘找他借过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,书里夹着张成都的银杏叶书签。”

“那姑娘是不是阿芸?”我脱口而出。

电话那头的王教授笑了:“阿芸在深圳的旧书店,去年收到过本《小王子》,夹着张成都的竹编书签。她说,那是位老读者硬塞给她的,说‘替成都的天文爱好者问声好’。”

雨停时,我收拾好行李箱。母亲往我包里塞了罐糖渍枇杷,“成都潮湿,润润嗓子。”她又摸出张泛黄的机票,“你奶奶1985年去成都开过书展,这是她的往返票根。”票根背面有行小字:“成都的梧桐比上海高,银杏比弄堂里的阳光暖。”

高铁驶向成都时,我翻出阿芸送的贝壳。深圳的海风还藏在贝壳的纹路里,此刻却要被成都的空气浸润了。邻座是位穿蓝布衫的老太太,膝头摊着本《成都竹枝词》,见我盯着贝壳看,便笑:“妹儿,这贝壳像我孙女儿捡的海螺,她在厦门读大学,总说海比锦江大。”

“奶奶,您去过厦门吗?”我问。

她摇头:“没去过,但我孙女儿说,海是咸的,泪掉进去就没了。可我倒觉得,泪掉进锦江,会被银杏叶接住——我年轻时在九眼桥边教书,每到秋天,银杏叶落进江里,像载着信的船。”

我摸出贝壳,轻轻贴在耳边。这次,我真的听见了——不是海声,是银杏叶扫过石阶的沙沙响,是老式座钟的滴答声,是某个遥远的声音在说:“向前走,有人在等你。”

成都的雨是在傍晚下的。我拖着箱子转过宽窄巷子的青石板路时,雨丝裹着茉莉香扑面而来。街角的茶馆飘着盖碗茶的香气,穿对襟衫的老板举着铜壶喊:“妹儿,来碗热沱茶不?”

“星轨书斋”在支矶石街的巷子里。朱红门楣挂着块掉漆的木牌,门两侧贴着手写对联:“星移斗转书作舟,轨辙深深月为灯。”我正犹豫着敲门,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穿藏青对襟衫的老先生扶着门框站在那儿,鼻梁上架着副圆框眼镜,镜片后是双亮得惊人的眼睛。

“周伯?”我试探着问。

他笑了:“王教授提过你。进来吧,雨要下大了。”

书斋不大,却像座小型的天文博物馆。靠墙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,摆着《天体物理学导论》《宇宙体系论》,还有本1957年的《苏联天文爱好者手册》,书脊用牛皮纸重新粘过。正中央的八仙桌上摊着本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,内页夹着半片银杏叶,叶脉里还凝着干枯的茶渍——和奶奶信里提到的“银杏叶书签”一模一样。

“1983年9月15号,”周伯翻开书,指尖点在借阅记录页,“有个扎麻花辫的姑娘来借这本书,说要给班里的天文小组做参考资料。”他抬头看我,“她穿件月白色的确良衬衫,袖口沾着蓝墨水,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的镜片。”

我心跳漏了一拍——这分明是阿芸在《星群漂流日志》里描述过的自己。“她是不是说要去深圳?”我问。

周伯点头:“她说,深圳的海能看到银河。后来书还回来时,夹着张深圳的贝壳——和你手里那枚很像。”他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盒,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上百枚贝壳、银杏叶、竹编书签,“这些都是‘星群’的‘船票’。你看这枚,”他捡起枚竹编书签,“是去年有个成都的小学生放的,他说在《小王子》里读到‘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’,就编了个书签,说‘要让星星看得见’。”

雨越下越大,周伯煮了壶茉莉花茶。水汽氤氲中,他翻开另一本旧书——《宇宙的构造》,内页夹着张老照片:七个穿学生装的年轻人站在天文台前,中间扎麻花辫的姑娘举着望远镜,身后是缀满星星的夜空。“这是1985年的‘成都天文爱好者夏令营’,”他说,“阿芸是其中最小的,才十六岁。她总说,星星不会困在课本里,要去更远的地方。”

我突然想起奶奶的旧书里,有本《青少年天文入门》,扉页写着:“赠莹莹,愿你眼里有星辰。”那是奶奶年轻时的笔迹。原来阿芸和奶奶,早就在“星群”里相遇过——不是通过书,是通过同一片星空。

“阿芸后来去了深圳,”周伯抿了口茶,“走前把这半本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留给我,说要‘替她守着成都的星星’。去年,有个深圳来的姑娘在书里夹了张纸条,说‘阿芸让我替她摸摸成都的银杏叶’——你看,”他翻开书,内页多了张新夹的银杏叶,“这就是你朋友林晓吧?”

我凑近看,纸条上是林晓的字迹:“周伯,阿芸说您这儿的天文图比深圳的海还亮。她托我给您带了深圳的贝壳,说‘海的声音,要和星星一起听’。”

雨停时,周伯带我去巷口的老茶馆。竹椅上坐着位穿绛红旗袍的阿姨,正用银针补蜀绣。“这是张嬢,”周伯介绍,“她丈夫是天文台的工程师,1990年去世了。她总说,丈夫的最后一句话是‘替我看眼织女星’。”

张嬢抬头笑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温柔:“我攒了三十年工资,买了台二手天文望远镜。现在每到晴夜,我就把它架在楼顶,喊:‘老陈,织女星又亮了。’”她从茶盘下摸出本旧书,《天文学常识》,内页夹着张泛黄的合影——穿工装服的男人抱着望远镜,身边站着穿旗袍的姑娘,笑靥比星星还亮。

“这是1965年的结婚照,”张嬢说,“老陈说,等我们老了,要把这本书传给爱看星星的孩子。”她指了指窗外,“上个月,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来借书,说要替爷爷看织女星。我把望远镜擦得锃亮,她趴在目镜前喊:‘爷爷,星星在眨眼睛!’”

深夜,我坐在书斋的八仙桌前。周伯给我看了本最珍贵的藏书——《中国古代天文学史》,书脊用金线重新装订过,内页夹着张1958年的借阅卡,签名是“周明远”——周伯的本名。“这是我二十岁生日时,老师送的书,”他说,“他说,天文是人类的浪漫,要把这份浪漫传下去。”

手机震动,是阿芸发来的消息:“周伯说成都的银杏要黄了,你替我拍张照?”

我推开窗,巷口的银杏树在夜色里投下斑驳的影子。风掠过,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下,其中一片恰好飘进敞开的窗,停在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的书页间——和1983年的那半片,刚好拼成完整的银杏。

第二天清晨,我跟着周伯去送书。第一站是泡桐树街的“晚晴书屋”,女主人是位退休的语文老师,正给孩子们讲《小王子》。“这是成都的‘星群’节点,”周伯说,“每个周末,孩子们都会来交换故事书。”

孩子们挤着把旧书往“故事银行”里塞,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本《昆虫记》:“我写了我和外婆捉萤火虫的故事,外婆说,萤火虫是星星掉下来的眼泪。”

周伯摸摸她的头:“那这本书会漂到深圳,让海边的孩子也看看萤火虫。”

第二站是锦里的“竹影书斋”,店主是位留着长胡子的手艺人,正用竹条编书篮。“我编的书篮,每个都刻着星座,”他拿起个刻着猎户座的篮子,“买书的人说,背着它,就像把星星背在身上。”

中午,我们在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歇脚。周伯点了份三大炮,糖汁溅在桌布上,像朵绽开的菊花。“你看,”他指着不远处的茶客,“那个戴眼镜的先生,每周三都来读《时间简史》。他说,书里的每行字,都是和宇宙的对话。”

我突然明白,“星群”从来不是某几本书的旅行,而是无数颗愿意仰望星空的心,在人间的每一次相遇。就像周伯说的:“星星不会说话,但看书的人会替它们说;书不会走路,但递书的人会替它们走。”

回上海的高铁上,我把周伯送的银杏叶夹在奶奶的旧书里。邻座是位穿汉服的姑娘,正捧着本《蜀素帖》读。她抬头时,我瞥见她书里夹着片银杏叶,和成都的那半片,纹路竟如出一辙。

“你也参加‘星群’吗?”我问。

她笑:“我奶奶是成都的退休教师,去年把她年轻时的旧书都寄给了我。她说,要把‘星群’的火种传下去。”她翻开书,内页夹着张纸条:“致下一个翻到这本书的人——书是星星,人是风,风会把星星吹到该去的地方。”

到上海时,王教授在车站等我。他手里提着个纸箱,里面是深圳展览的反馈资料:“成都的周老先生发来了视频,说你拍的银杏叶照片,让他的书斋火了。现在每天有上百人来借书,说要‘替星星传个话’。”

我打开纸箱,最上面是张照片——周伯站在“星轨书斋”门口,身后是排得整整齐齐的旧书,每本都贴着“星群漂流”的标签。照片背面写着:“莹莹,星星会老,但看星星的人永远年轻。”

深夜,我坐在阁楼整理奶奶的旧书。那半片1983年的银杏叶和成都的半片拼在一起,叶脉里仿佛流动着时光的河。窗外的月亮又圆又亮,像枚被擦过的银币。

手机屏幕亮起,是阿芸发来的视频邀请。背景是深圳的海,浪声裹着她的声音:“莹莹,我在海边捡到枚贝壳,和你深圳给的那枚很像。林晓说,这是‘星群’的回应——海在说,它收到了星星的声音。”

我举起银杏叶,对着镜头:“周伯说,银杏是成都的星星。奶奶说,书是上海的星星。阿芸说,海是深圳的星星。”

阿芸笑:“那我们都是星星的守护人。”

视频结束时,我听见林晓在旁边喊:“阿芸,又有本新书漂来了!”

我望向窗外的夜空,星星在云层里忽明忽暗。突然想起周伯的话:“星星不会困在天上,它们会落在书里,落在茶里,落在孩子们的眼睛里。”

而我,不过是其中一个被星光吻过的幸运儿。我要带着奶奶的书、阿芸的日志、周伯的银杏叶,继续在“星群”里行走。我要让每一本书都成为一颗会发光的星,让每一个愿意相信的人,都能在字缝里,遇见属于自己的银河。

窗外的月光漫进来,落在那本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上。1983年的银杏叶和2025年的银杏叶叠在一起,像两颗星星,正穿越时空,温柔地,握住彼此的手。

邱莹莹说: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.com阅读本书!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人间碎光时笙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