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九章灯影里的群星

小说: 人间碎光时笙   作者:邱莹莹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人间碎光时笙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作者“邱莹莹”推荐阅读《人间碎光时笙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第九章:灯影里的星群

上海的秋来得静。我站在上海图书馆“星群的重量”特展现场,望着玻璃展柜里那本1983年的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,银杏叶书签在暖黄射灯下泛着蜜色。展柜旁围着几个穿校服的小学生,仰着头读上面的留言:“阿芸,深圳的海能看到银河,替我多摸一把星星。”

“莹莹。”王教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他手里提着个牛皮纸袋,“有位老先生找你,说他的书要参展。”

转身时,我撞进一片旧布衫的气息里。老人拄着根枣木拐杖,肩上搭着条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,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竹编书签——和成都周伯书斋里的那种,纹路一模一样。

“您是?”我问。

老人笑了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星光:“我是苏州的顾阿公,教了西十年小学语文。这是我家小孙女说的,‘星群’要办展览,让我把压箱底的书拿来。”他颤巍巍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层层打开,是本1962年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
书脊用红丝线重新缝过,内页夹着二十多张泛黄的纸条。第一张是1963年的:“阿珍老师,今天我背会了《游子吟》,妈妈说您像诗里的妈妈,把我缝进书包里。”字迹歪歪扭扭,应该是小学生的。

第二张是1978年的:“陈老师,我在黑龙江建设兵团,夜里读《游子吟》,想起您教我们‘谁言寸草心’时红了的眼眶。”纸页边缘沾着草屑,像是从田埂上捡的。

第三张是1999年的:“顾老师,我考上师范了,您当年在我作文本上画的五角星,我一首留着。”字迹娟秀,旁边画了颗歪歪的五角星。

最后一张是2024年的,用铅笔写的,笔画有些抖:“爷爷,我在苏州博物馆看到《唐诗三百首》展,他们说‘诗是星星’。您说,等我老了,也要把这本书传给小囡,让她知道,我们祖孙的星星,都在书里亮着。”

“这是我重孙女写的。”顾阿公摸了摸书皮,“她刚上幼儿园,昨天翻书时说:‘爷爷,这些字像星星,在跳舞。’”

我忽然想起奶奶的旧书里,有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扉页写着:“赠阿珍,愿你笔下的诗,比月亮还亮。”那是奶奶年轻时的笔迹——原来顾阿公和奶奶,也是“星群”里的同路人。

“这些纸条,”我指着内页,“是不同年代的读者写的?”

顾阿公点头:“我当老师时,总让学生在书里夹自己的故事。后来退休了,就把书传给每个教过的学生,他们又传给自己的学生……去年,最后一个学生把书还给我,说:‘顾老师,这本书该进博物馆了,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星星。’”

他指了指展柜里的《星星离我们有多远》:“我听说阿芸的旧书店也叫‘星群’,周伯的书斋叫‘星轨’,成都的茶馆叫‘竹影’……原来天下的‘星群’,都是同一片星空的碎片。”

开展当天,展厅里挤满了人。有白发苍苍的老教师,抱着旧书抹眼泪;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学生,踮脚往展柜里瞧;还有穿西装的白领,举着手机拍留言,说要发朋友圈“让更多人加入星群”。

最热闹的是互动区,摆着“故事银行”的竹篮和贝壳。有个穿汉服的姑娘在写纸条:“致下一个翻到这本书的人——我今天在苏州园林看到银杏叶,像极了爷爷书里的星星。”一个小男孩举着贝壳喊:“姐姐,我要存我爸爸的故事!他说他小时候在工地搬砖,晚上躺帐篷里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说孙少平就是他的星星。”

林晓从深圳发来视频,背景是“星群旧书店”的书架。她举着本《小王子》,封皮上贴着新纸条:“致上海的小朋友——海边的星星说,要和你们一起亮。”

阿芸的消息紧接着弹出来:“莹莹,深圳展览馆的老馆长说,要把‘星群’的漂流日志做成电子数据库,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查。”她发来张照片,是展柜里的《简·爱》,夹着我当初写的纸条:“海是咸的,眼泪掉进去真的找不着了,但风会记住所有方向。”

闭馆时,顾阿公坐在展厅的木椅上,摸着展柜里的《唐诗三百首》轻声说:“阿珍老师要是看见,该多高兴。她走的时候,说‘我的星星们,要去更远的地方了’。”

我蹲在他身边:“顾阿公,您的书会一首漂下去的。说不定哪天,您重孙女的孙女会翻到它,然后在留言里写:‘顾爷爷的故事,还在亮着。’”

他笑了,眼角的皱纹里落着展厅的灯光:“好,好。”

深夜,我坐在上海图书馆的观景台上,望着黄浦江两岸的灯火。手机屏幕亮起,是母亲发来的照片:阁楼的窗台上,奶奶的旧书摊开着,《人间失格》里夹着的银杏叶和成都的半片,正被台灯照得透亮。照片背面写着:“莹莹,你奶奶说,星星不会消失,只是换了种方式亮着。”

风掠过江面,带来的秋意。我摸出顾阿公送的竹编书签,放在掌心。月光透过书签的纹路,在墙上投出星星的形状——那是顾阿公重孙女画的五角星,是阿芸夹在书里的贝壳,是周伯收集的银杏叶,是奶奶藏在旧书里的温度。

原来“星群”从来不是某几本书的旅行,而是无数颗心在时光里的相遇。有人把故事写进书里,有人把故事读进心里,有人把故事传给下一个人。就像顾阿公说的:“星星不会说话,但看书的人会替它们说;书不会走路,但递书的人会替它们走。”

凌晨三点,我又梦见了萤火虫。它们停在观景台的栏杆上,翅膀上的光连成线,像条通往远方的银河。我伸手去碰,却触到满手温暖——原来每颗星星的光,从来都不是孤独的,它们穿过岁月,越过山海,最终都会落进某个愿意等待的人掌心。

而我知道,我的故事还在继续。我要带着奶奶的旧书、阿芸的日志、周伯的银杏叶、顾阿公的竹编书签,继续在“星群”里行走。我要让每一本书都成为一颗会发光的星,让每一个愿意相信的人,都能在字缝里,遇见属于自己的银河。

窗外,黄浦江的灯火渐次熄灭,只有观景台的灯还亮着。我合上笔记本,在最后一页写下:“今天我懂了,‘星群’不是书在漂,是人心的光在漂。每颗光都有自己的方向,每颗光都值得被看见。而我,要做自己的光,也要成为别人的星星。”

写完最后一句,我听见楼下传来晨读的声音。有个小女孩举着本《小王子》,大声念:“重要的东西,用眼睛是看不见的。”

她的声音像颗星星,轻轻落进我的心里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人间碎光时笙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ATW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