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42章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:情绪稳定的人生境界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BCL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

写字楼的茶水间里,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空气中碰撞。有人举着刚收到的升职通知,声音压不住兴奋:“我终于升主管了!以后咱们部门的事,我多担着点!”说话间己经开始给同事分配他“规划好”的任务,连领导还没正式交接工作都忘了;另一人刚接到被优化的通知,蹲在走廊角落,盯着手机里的求职软件,手指半天没敢点下投递按钮,眼眶红着,连下午的工作交接都没心思做。

而办公室靠窗的位置,有人刚提交完一个超额完成的项目报告,领导在群里公开表扬,他只是回复“收到,后续会跟进收尾”,然后继续处理下一个项目的资料;上周他还帮被优化的同事整理过工作文档,当时同事问他“你不怕被影响吗”,他只说“做好自己的事,其他的顺其自然”。

同样面对“得”与“失”,有人被情绪牵着走,要么得意忘形,要么沉陷低谷;有人却能稳住心神,不被外界的起伏打乱节奏。古人说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”,这份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情绪稳定,从来不是麻木冷漠,是经历过起伏后明白:外界的得失终会过去,只有守住内心的理性,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,走得更稳更远。

“不以物喜”,不是否定喜悦,是不被“得意”冲昏头脑。生活里的“得”太多了——升职、加薪、获奖、被赞美,这些好事让人开心是本能,但要是因为开心就忘了分寸,反而会把“好事”变成“坏事”。

职场里,有人刚升为部门主管,就觉得自己“高人一等”。开会时不听同事的意见,说“现在我说了算,按我的来”;分配任务时不考虑下属的能力,硬塞超出负荷的工作;连之前常一起吃饭的同事,他都刻意拉开距离,说“现在身份不一样了,得注意点”。结果不到三个月,部门里的项目频频出错,下属有意见不敢提,同事也不愿意配合,领导找他谈话时,他还委屈:“我明明是按主管的标准要求自己,怎么会这样?”他忘了,升职是认可过去的成绩,不是赋予“肆意妄为”的权利,被“得意”冲昏头脑,只会把手里的机会弄丢。

相反,有人升为技术总监后,反而比以前更谨慎。每天还是提前半小时到公司,梳理当天的工作;遇到技术难题,依然会拉着团队一起讨论,说“我虽然经验多,但你们的新想法可能更管用”;甚至主动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文档,分享给刚入职的新人。后来公司拓展新业务,领导第一个想到把核心技术板块交给她,说“交给你,我放心”。她的“不以物喜”,是明白“得”只是阶段性的结果,想要守住这份结果,需要比以前更用心,而不是躺在“成绩”上懈怠。

生活里的“得”也一样。有人中了万元奖金,立刻请假去挥霍,买了一堆平时舍不得买的奢侈品,结果月底房租都差点交不上;有人同样中了奖,只是给家人买了小礼物,剩下的钱存起来作为应急资金,依旧按平时的节奏上班、生活。前者被“意外之喜”打乱了生活的平衡,后者却能把“得”当成生活的小插曲,不影响原本的步调。所谓“不以物喜”,是能享受喜悦,却不被喜悦控制,知道“得”是暂时的,只有稳定的状态才是长久的。

“不以己悲”,不是压抑难过,是不被“失意”困住行动。人生总有“失”的时候——失业、亏损、被批评、错过机会,难过是正常的,但要是把自己困在难过里,只会让“失意”变成“失控”,耽误更多事。

有人被公司优化后,每天在家躺着刷手机,简历没投过一份,朋友劝他“先找份过渡的工作”,他说“我之前在公司好歹是骨干,现在找个普通工作,太丢人了”。结果三个月过去,积蓄快花完了,再想找工作时,发现同行业的岗位要求又提高了,他更没信心了。他把“失业”的失意,变成了“自我放弃”的理由,却忘了“失意”只是暂时的,停下行动,只会让自己离“得意”越来越远。

另有人同样被优化,难过了一晚,第二天一早就起来改简历。他没纠结“为什么是我”,而是分析“自己的优势在哪,适合什么岗位”,还报了线上的技能提升课,每天上午投简历、面试,下午学习。一个月后,他拿到了一家更好公司的offer,薪资比之前还高。他说“难过肯定有,但难过不能当饭吃,该做的事还得做”。他的“不以己悲”,是明白“失意”是人生的常态,与其沉浸其中,不如用行动改变现状——投一份简历,就多一分机会;学一个技能,就多一分底气。

创业路上的“失”更常见。有人开了家文创店,半年没盈利,还亏了不少,他看着空荡荡的店铺,把钥匙一扔,说“我不是做生意的料”,从此再也没提过创业的事;另有人同样开文创店亏损,却没放弃,他去调研同行的经营模式,发现线上销售是短板,于是开始拍短视频、做首播,还推出了“定制文创”服务。慢慢的,线上订单多了,店铺不仅扭亏为盈,还开了分店。他说“创业哪有不亏的?亏了就找问题,改了就有机会,总比放弃强”。所谓“不以己悲”,不是不难过,是不被难过挡住前行的路——跌倒了可以爬起来,亏损了可以再赚,只有不放弃行动,才有翻盘的可能。

情绪稳定的本质,是“理性大于情绪”——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,先让理性上线,再做决定、行动。很多人之所以被情绪左右,是因为“情绪来得太快,理性跟不上”:升职了,第一反应是“我厉害了”,忘了该怎么守住成绩;失业了,第一反应是“我没用”,忘了该怎么寻找新机会。而情绪稳定的人,会在情绪冒出来时,给自己一个“缓冲期”:开心时,先问自己“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保持好状态”;难过时,先问自己“现在做什么能改变现状”。

比如有人谈成了一个大单子,客户当场签了合同,他开心得想立刻去庆祝,但还是先坐下来,把后续的对接流程、注意事项记下来,安排好同事跟进,才下班和朋友小聚;有人跟客户谈崩了,心里很失落,但还是先复盘“这次谈崩的原因在哪,下次怎么改进”,然后给客户发了一封感谢邮件,说“虽然这次没合作成,还是感谢您的时间,期待以后有机会”。后来那个客户有新需求时,第一个想到了他。

古人说“胜不骄,败不馁”,这份“不骄不馁”,就是情绪稳定的核心。胜了不骄傲,是因为知道“胜”只是暂时的,要守住需要更用心;败了不气馁,是因为知道“败”只是暂时的,要翻盘需要更努力。情绪稳定的人,不会因为一次胜利就放松警惕,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放弃,他们把每一次“得”和“失”,都当生的“加油站”——得的时候加满“谨慎”的油,失的时候加满“行动”的油,这样才能一首稳步前进。

想要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不用追求“完全没有情绪”,只要学会在情绪来临时“稳住”就行,几个简单的小方法,就能帮你培养情绪稳定的能力:

第一,给情绪“缓冲时间”。遇到好事或坏事时,先别立刻做决定、说大话,给自己10分钟的缓冲——可以去喝杯水、走两步,让情绪稍微平复,再用理性思考“接下来该怎么做”。比如升职了,先别忙着分配任务,缓冲10分钟,想想“领导对这个岗位的期待是什么,我需要先熟悉哪些工作”;失业了,先别忙着否定自己,缓冲10分钟,想想“自己有哪些技能,能找什么类型的工作”。

第二,用“具体行动”代替“情绪内耗”。开心时,别只沉浸在喜悦里,找一件具体的事做,比如把接下来的工作列个计划;难过时,别只纠结在失意里,找一件具体的事做,比如改一份简历、学一个知识点。行动能把你从情绪里拉出来,让你专注于“能改变的事”,而不是“无法控制的情绪”。

第三,用“长期视角”看当下。不管是“得”还是“失”,都问问自己“这件事在一年后、三年后,还会这么重要吗?”升职了,一年后看,要是没做出成绩,当初的喜悦也会变成遗憾;失业了,三年后看,要是因此找到了更好的工作,当初的失意也会变成转机。用长期视角看当下,就不会被眼前的情绪困住,能更理性地看待得失。

最后想告诉大家:人生就像一条长河,有平静的时候,也有风浪的时候;有顺流而下的轻松,也有逆流而上的艰难。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不是要求你变成“没有情绪的人”,是要求你变成“能掌控情绪的人”——开心时不飘,难过时不垮,用理性守住内心的稳定,用行动应对外界的变化。

当你能做到“宠辱不惊”,就会发现:升职只是新的开始,不是终点;失业只是暂时的停顿,不是结局;盈利只是阶段性的成果,不是永恒;亏损只是过程中的插曲,不是定论。外界的得失终会流转,只有内心的稳定和持续的行动,才能带你走向真正想要的人生。

记住,情绪稳定不是一种天赋,是一种能力——是在经历过一次次得失后,慢慢学会的“理性大于情绪”,是在见过一次次风浪后,慢慢拥有的“稳扎稳打”。这种能力,会让你在人生的长河里,不管遇到什么,都能稳稳地向前,不慌不忙,不疾不徐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BCL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BCL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