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初一还在回味李贺那句“字里有温汤”,怀里的《诗人成长录》突然“哗啦”一阵响,像是被戏台班子的锣鼓震了似的,带着股脂粉气和木头的清香飘过来。他扶住书站稳,眼前的药炉变成了雕花的梨木戏台,苦药味换成了甜丝丝的蜜饯香。
戏台前的空地上,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正踮着脚扒着台沿,手里攥着块没吃完的糖糕,眼睛瞪得溜圆,首勾勾盯着台上——旦角正甩着水袖唱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……”
少年看得入了迷,嘴里跟着哼哼,糖糕渣掉了满衣襟也没察觉。他穿着件半旧的锦缎小袄,料子看得出是好的,却沾着不少灰尘,头发梳得整齐,发髻上还别着支玉簪,只是眼神里全是戏台上的光影,没半点读书人的沉静。
“喂!这戏有什么好看的?”李初一凑过去,校服上还沾着点药草碎屑,“你该去读书才对。”
少年吓了一跳,手里的糖糕差点掉地上,回头看他时,眼睛里还带着戏文里的缠绵:“你懂什么?这戏里有悲欢离合,比先生讲的《论语》热闹多了!”他指着台上的花旦,“你看她一皱眉,一转身,比书上的‘喜怒哀乐’西个字有意思多了!”
李初一赶紧摸出《诗人成长录》,书页自动翻到新的一页。插画上正是这戏台,少年举着块糖糕看得痴傻,旁边标着两个字:汤显祖。
“你是汤显祖?”李初一看着他,“我知道你以后会写《牡丹亭》,比这戏台上的故事还好听!可你不读书,怎么写得出那些唱词?”
“写戏文?”汤显祖舔了舔嘴角的糖糕渣,笑了,“我现在看都看不够呢!先生总说‘玩物丧志’,可这戏里的道理,比他讲的透彻多了——杜丽娘能为梦死,为情生,这难道不是真性情?”
他说着,突然学台上的样子,捏着嗓子唱:“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……”唱到动情处,还抬手抹了把根本不存在的眼泪,逗得周围看客首笑。
李初一急得抓头发,赶紧翻书。汤显祖这页的小字写着:“义仍幼年嗜观剧,常逃学入梨园,后见老伶人批注戏本,曰‘戏文如史,可鉴得失’,始悟‘笔墨能造境’,乃潜心向学。”
老伶人的批注?诗童改造计划来自“人人书库”免费看书APP,百度搜索“人人书库”下载安装安卓APP,诗童改造计划最新章节随便看!
李初一往戏台后台望,果然见角落里坐着个穿青布长衫的老先生,正拿着支红笔,在一本泛黄的戏本上圈圈点点,时不时摇头叹气,像是在琢磨词句。
“喂,汤显祖,你看那边!”李初一拽了拽他的袖子。
汤显祖正盯着台上的武生翻筋斗,不耐烦地甩开:“看什么?没见我正忙着吗?”
“那个老先生在改戏文呢。”李初一指着后台,“他说的话,比戏台上唱的还有意思。”
汤显祖半信半疑地跟着他溜到后台。就见那老伶人正对着一句“良辰美景奈何天”发愁,红笔在旁边写:“‘奈何天’太悲,不若‘醉中天’,既见美景,当醉其中。”
“哎?这改得好!”汤显祖忍不住喊出声,“原句太闷,改了之后,倒有股子豁朗劲儿!”
老伶人抬头看了看他,笑道:“小娃娃也懂戏?这戏文啊,就像做菜,多一分盐少一分醋都不行。要让看的人笑,得先懂什么是真乐;要让看的人哭,得先懂什么是真痛——这道理,跟你们读书写文章,不是一样的?”
李初一赶紧接话:“就是啊!你看老先生改一个字,戏文就活了。你要是读书学字,以后写戏文,想让谁笑就让谁笑,想让谁哭就让谁哭,比现在只看别人演,厉害多了!”
汤显祖没说话,眼睛盯着老伶人笔下的红圈,又摸了摸自己手里的糖糕,突然把糖糕往旁边一放:“我不看了!”
“啊?”李初一懵了。
“我要回家翻《诗经》!”汤显祖转身就往外跑,跑了两步又回头,“听说那里面有好多‘关关雎鸠’,说不定能编出段好唱词!”
李初一看着他跑远的背影,低头翻开《诗人成长录》。汤显祖那页的空白处,慢慢显出一行字:“观伶人改本,始知字有千斤力,归而取《诗》,试填‘梨园春,笔墨亦能唤花魂’。”
风从戏台的雕花窗棂钻进来,带着台上的唱腔和后台的墨香,好像在说:这戏文里的痴,原是能酿成笔墨里的魂的。
第八单改造任务,成了!李初一摸着书皮,突然觉得,这些诗人词人的少年时,真是各有各的“野”法啊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BLP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