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1章 字里行间的分量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官海浮沉: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FX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扫盲班的土墙被炊烟熏得发黑,张永康用白石灰在上面写下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大字,笔锋方正,透着股刚劲。林致远站在第一排,仰头望着那五个字,心里莫名一动——公社的墙上、大队部的门楣上,到处都写着这五个字,红漆刷的,黑体字的,可从没有像今天这样,让他觉得沉甸甸的。

“这五个字,大家都眼熟吧?”张永康转过身,手里的木棍指着墙面,“公社喇叭天天播,批斗会开头必念。可谁能说说,啥叫为人民服务?”

底下一阵嗡嗡的议论。二柱子他爹挠着头:“就是听毛主席的话呗。”卖豆腐的王婶接话:“是让干啥就干啥?”刘老三的侄子撇着嘴:“我看是给干部们喊的口号,跟咱没关系。”

张永康没反驳,只是笑了笑:“咱先认认这几个字。‘为’,就是替、给的意思;‘人民’,就是咱这些老百姓,你、我、他,大家伙儿;‘服务’,就是干活、帮忙,让大家伙儿过好日子。”

他拿起粉笔,在每个字下面画了简单的图解:“为”字旁边画了只递东西的手,“人民”旁边画了一群小人,“服务”旁边画了个人挑着担子。林致远看得入神,觉得这五个字突然活了过来,不再是冷冰冰的标语。

“张老师,”林致远忍不住举手,声音有点发紧,“您说的‘服务’,跟咱村老支书帮李家婶子挑水,是一回事不?”

张永康眼里闪过一丝亮光,用力点头:“对!远娃说得好!那就是为人民服务。”

那天的课,张永康没再教新字,就围着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字展开。他讲张思德烧炭的故事,说那个革命战士为了让同志们暖和,自己牺牲了,这就是服务;他讲村里的老党员赵大爷,年年冬天帮五保户劈柴,这也是服务。

“不是说当了干部才要服务,”张永康的声音不高,却清清楚楚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,“咱普通人,帮邻居递把锄头,给迷路的人指个道,都是服务。这五个字,不在墙上,在心里,在手里。”

林致远听得心头滚烫。他想起娘总把口粮省给更饿的邻居,想起老支书冒着风险保护张老师,想起张老师自己吃不饱,还把红薯分给他们这些孩子——原来这些,都是“为人民服务”。以前他觉得这是高不可攀的大道理,现在才明白,就是身边那些热乎乎的人和事。

下课后,他没像往常一样去砍柴,而是帮着王婶把豆腐挑回了家。王婶腿脚不好,以前他总觉得那是她家自己的事,现在想起张老师的话,脚步轻快了不少。

“远娃这孩子,越来越懂事了。”王婶笑得满脸褶子,塞给他一块热豆腐。林致远摆摆手要走,王婶拉住他:“你张老师不容易,成分不好还敢教你们认字,要不是老支书护着……”

林致远心里一动:“婶,张老师家是不是很困难?”

王婶叹了口气:“他那点知青补助,还不够买煤油的。上次我去送豆腐,见他就着盐水啃干馍。”

那天晚上,林致远把娘给他留的玉米饼子揣在怀里,又去了破庙。张永康正在油灯下批改他们写的字,本子是用烟盒纸订的,字迹歪歪扭扭,他却改得认真,红铅笔在上面圈点勾画。

“张老师。”林致远把饼子递过去,“俺娘做的,热乎。”

张永康抬起头,眼镜片上沾着油灯的光晕。他看着饼子,又看看林致远冻得发红的鼻尖,没推辞,接过来掰了一半递回去:“一起吃。”

两人就着油灯,默默地啃着饼子。饼子有点硬,可林致远觉得比啥都香。

“白天你问的那个问题,很好。”张永康突然说,“很多大人活了一辈子,都没想明白这五个字的意思,你一个半大孩子,能往心里去,不容易。”

林致远低下头:“我就是觉得,老支书他们做的事,跟您讲的张思德,好像是一回事。”
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官海浮沉: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

“是一回事。”张永康放下饼子,眼神亮得很,“都是把别人放在前头。这世道乱,可总有这样的人,像点灯一样,自己耗着油,给别人照亮。”他指着墙上的字,“这五个字,就是教咱怎么当那盏灯。”

没过几天,公社下来检查扫盲班。带队的是个戴眼镜的干事,据说在县教育局待过,说话文绉绉的。刘老三跟在后面,腰杆挺得笔首,时不时给干事递烟。

“张老师,听说你教的内容很‘深刻’啊?”干事呷了口茶,眼睛瞟着墙上的“为人民服务”,“不过嘛,扫盲班,还是以认字为主,少讲那些‘大道理’,免得走了偏。”

张永康刚要说话,刘老三抢着开口:“就是!我早说了,一个右派子女,别总想着灌输啥思想,老老实实教认字就行!”

林致远听得火气首冒,攥紧了拳头。老支书在一旁吧嗒着烟袋锅,慢悠悠地说:“王干事,这五个字是毛主席写的,教给社员认认,没错吧?再说了,咱庄稼人认了字,能看懂报纸,能算清工分,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是?”

干事被噎了一下,看看老支书,又看看墙上的字,没再说话。检查了一圈,挑了几个错别字的毛病,就带着人走了。

等人走远了,张永康对老支书拱了拱手:“多谢支书。”

老支书摆摆手:“我就是觉得,这字好,意思更好。咱庄稼人不懂啥大理论,可知道谁真心对咱好。你教孩子们认字,教他们学好,这就是为人民服务。”

林致远站在旁边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。他突然明白,为什么老支书要顶着压力保扫盲班,为什么张老师宁愿受委屈也要教他们——他们都在护着那点“好”,护着那些能让人活得更明白、更实在的道理。

那天晚上,林致远在自己家墙上,用烧黑的木炭写下“为人民服务”五个字。字写得歪歪扭扭,比张老师写的差远了,可他越看越觉得有力量。娘进来送水,看见墙上的字,没说话,只是摸了摸他的头,眼里闪着光。

西

扫盲班还在继续,张永康教得更谨慎了,先教《毛主席语录》,再教农用术语,最后才在课后,给他们几个孩子讲那些“不能公开讲”的道理。林致远学得更用心了,不仅认字,更学着把字里的意思往生活里套。

他帮五保户张奶奶挑水,看见水桶上的“为人民服务”标语,觉得那字像是在对他笑;他算工分时,想起张老师说的“服务要算清账,不能糊涂”,就格外仔细;甚至在山上砍柴,看见被风吹倒的小树,也会顺手扶起来——他觉得,这也是在“服务”,为山里的草木服务,为路过的野兽服务。

有天晚上,他又去破庙找张老师。张永康正在读一本旧书,见他进来,把书递给她:“给,看看这个。”

是本《雷锋日记》,纸页都发黄了。林致远捧着书,在油灯下一字一句地读。雷锋帮列车员扫地,给陌生大娘买票,冒雨送孩子回家……这些事,都不大,可他越读越觉得亲切。

“这就是为人民服务。”张永康坐在对面,声音很轻,“不一定非要干啥惊天动地的大事,把身边的小事做好,把心里的那点热传出去,就够了。”

林致远合上书,抬头看见墙上的字,在油灯下明明灭灭。他突然有个念头:以后,他也要做这样的人,像老支书那样护着人,像张老师那样教着人,像雷锋那样帮着人。这个念头很模糊,却很坚定,像种子落进了土里,等着发芽。

离开破庙时,月亮升得很高。林致远走在小路上,脚步稳稳的。他知道,这五个字他可能还要学很久,才能真正弄懂;这路上可能还有很多像刘老三这样的人,等着挑刺找茬。可他不怕,因为他己经在心里认得了这几个字,认得了那字里行间的分量——那是让人活得更像“人”的分量,是能让日子慢慢变好的分量。

他摸了摸怀里的《雷锋日记》,觉得那点墨香,比任何柴火都能暖人心。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FX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官海浮沉: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FX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