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9章 扫盲班的灯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官海浮沉: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FX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破庙的门闩还插着,林致远却觉得那扇薄薄的木门根本挡不住什么。风从门缝里钻进来,带着刘老三他们昨天留下的火药味,刮在脸上凉飕飕的。

张老师己经三天没来了。

自从那天被刘老三揪到大队部,张永康就像被抽走了主心骨,见了谁都低着头。林致远在河边见过他一次,他蹲在石头上,手里攥着那副断了腿的眼镜,手指磨得镜片都花了。林致远喊了声“张老师”,他像被针扎了似的跳起来,摆摆手就让林致远赶紧走。

二柱子说,他听见刘老三在大队部门口骂:“再敢教那些封资修的玩意儿,就把他捆了送公社!”村里的孩子们也都蔫了,有的被爹娘锁在家里不准出门,有的见了林致远就躲,像是怕沾染上什么晦气。

林致远把书包里的烟盒纸掏出来,上面是他偷偷记下的字。那些字歪歪扭扭的,被手心里的汗浸得发皱。他想起张老师教的“光明”,可眼前只有一片灰蒙蒙的天,连太阳都躲在云后面不肯出来。

“远娃,愣着干啥?”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林致远回头,是老支书。他肩上扛着把锄头,烟袋锅别在腰上,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泥土。老支书的眼睛不太好,看人时总眯着,可林致远觉得,那眼睛里藏着比谁都亮的光。

“没……没啥。”林致远赶紧把烟盒纸往怀里塞。

老支书瞅了瞅他攥紧的拳头,没追问,只是往破庙的方向努了努嘴:“张老师没来?”

林致远点点头,喉咙有点发紧:“刘主任说……说他是反革命。”

老支书“嗯”了一声,蹲下来,从烟荷包里捏出点烟丝,慢悠悠地装着烟锅:“刘老三的话,能信一半就不错。”他划了根火柴,烟卷在昏暗中明灭了一下,“你张老师教你们认字,没教你们偷,没教你们抢,咋就成反革命了?”

林致远愣住了,这是张老师被质疑后,第一次有人这么明着说他好话。

老支书没再多说,扛着锄头下了地。可那天下午,林致远就看见他在村头的公告栏前转悠。公告栏上贴着刘老三他们写的大字报,“打倒右派分子张永康”几个字红得刺眼。老支书站在那里看了很久,烟袋锅都快烧到手指头了也没察觉。

傍晚收工的时候,林致远听见有人议论,说老支书找刘老三谈话了,在大队部里关着门说了好一阵子,谁也不知道说了啥,只听见刘老三的嗓门越来越小。

第二天一早,二柱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渠上找林致远:“远娃,快去看!公告栏换了新的!”

林致远扔下镐头就往村头跑。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,他挤进去一看,昨天那几张骂张老师的大字报不见了,换成了一张新的,上面写着“石头沟村扫盲班招生简章”,底下盖着大队的红章。

“扫盲班?”有人念出声,“这是啥意思?”

“就是教不识字的人认字呗。”有人答。

“谁来教啊?”

正说着,老支书背着手走了过来,清了清嗓子:“这扫盲班,是响应上面的号召,让咱村的青壮年都认点字,不然连工分账都看不懂,咋搞生产?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人群,“我跟大队研究了,就请张永康同志来教。他是高中生,有文化,又是知青,正好发挥作用。”

人群里一阵骚动。有人点头,也有人皱眉头,刘老三站在后面,脸憋得通红,想说啥,却被老支书瞪了一眼,把话咽了回去。

“张老师不是……”有个胆小的妇女刚开口,就被老支书打断了:“张永康他爹的成分是有点问题,但他爹是他爹,他是他。咱们看一个人,得看他干了啥,是不是为人民服务。他愿意留下来教大家认字,这就是好事,就得支持!”

老支书的声音不高,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。他从怀里掏出几张纸:“这是扫盲班的课程表,主要教认字、算数,还有报纸上的社论。谁愿意来学,到我这儿报名。”

林致远看着那张招生简章,眼睛一下子就热了。他看懂了老支书的意思——给张老师的教学披上一件“合法”的外衣,用“扫盲”这个谁也挑不出错的名义,护住那些想认字的孩子,也护住那个愿意教他们的老师。

扫盲班开课那天,破庙里挤满了人。不光是他们几个孩子,还有些年轻的社员,甚至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,也搬着小板凳来了。

张永康站在讲台上,穿着那件洗干净的中山装,眼镜修好了,用细铁丝缠着腿,看着有点滑稽,可没人笑得出来。他手里拿着本《农村扫盲课本》,手微微发颤。

老支书坐在最前面,吧嗒着烟袋锅,像个监考官,又像个守护神。刘老三也来了,站在门口,脸拉得老长,却没敢说啥。

“今天咱们先学三个词:生产、劳动、集体。”张永康的声音有点生涩,显然还没适应这种“公开教学”的场面,“生产,就是种地、干活;劳动,就是咱们每天出工……”

他讲得很认真,尽量挑那些跟农活、跟政策有关的字教。孩子们坐在前排,眼睛瞪得圆圆的,听得格外专心。后面的社员们有的认真,有的走神,还有的在偷偷议论,可谁也没捣乱。

下课后,老支书把张永康叫到一边,从怀里掏出个布包:“这是我托人从公社书店买的,《农业基础知识》和《毛主席语录》,你照着这个教,保险点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那些太深的、容易惹麻烦的,就先别教了,等风头过去再说。”

张永康接过布包,眼圈一下子就红了:“支书,我……”

“啥也别说了。”老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好好教,让咱石头沟的人多认几个字,总不是坏事。有啥难处,找我。”

林致远躲在柱子后面,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。他突然想起张老师教的“智慧”两个字,以前他总觉得智慧就是认得字多,懂得道理多,现在才明白,有时候,智慧是在难处里找活路,是在刀尖上跳舞,还能护着身边的人。

那天晚上,林致远又去了破庙。张永康正在收拾东西,油灯的光映在他脸上,比以前亮堂多了。

“张老师,”林致远鼓起勇气问,“以后你还会教我们那些……那些故事吗?”

张永康愣了一下,笑了,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:“我把那些字都记下来了,等扫盲班结束,咱们还在这儿,我教你们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老支书说了,只要咱们不声张,好好干活,好好认字,日子总会松快点的。”

林致远看着张老师眼里的光,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他知道,这扫盲班就像老支书在墙上凿开的一道缝,虽然不大,却能透进光来。

西

扫盲班办了起来,日子好像又回到了正轨,却又有些不一样。

张永康教的字大多跟农活有关,“犁”、“耙”、“肥料”、“产量”,偶尔也教几句毛主席语录。刘老三时不时会来晃一圈,挑不出啥错,就悻悻地走了。

可林致远知道,那些真正的“营养”藏在课后。每天扫盲班结束,他和二柱子他们就留下来,帮张老师收拾屋子,张老师就会从那个小本子上抄几个字教他们,有时候是“理想”,有时候是“科学”,还有时候是“远方”。

老支书像是啥都不知道,可他总会在扫盲班结束后,让林致远去他家送点东西,或是让他爹捎个话,故意给他们留出时间。有一次,林致远还在老支书家的窗台上,看到了一本包着牛皮纸的书,封面上露出两个字:“鲁迅”。

那天晚上,张老师教他们写“希望”。他说:“希望就像破庙里的这盏灯,看着暗,可只要有人添油,就灭不了。”

林致远看着油灯下张老师认真的侧脸,又想起老支书蹲在田埂上抽烟的样子,突然觉得心里踏实得很。他以前总觉得,这世道要么是黑的,要么是白的,好人就该被善待,坏人就该被打倒。可现在他明白了,很多时候,世界是灰蒙蒙的,好人要想做善事,得有老支书那样的智慧,得能弯下腰,在石头缝里种出庄稼来。

他在心里暗暗记下老支书说的那句话:“看一个人,得看他干了啥。”他想,老支书干的是护着读书人的事,张老师干的是教孩子认字的事,这些都是好事,都是在为这穷山沟添光。

窗外的月光照进来,落在地上的字上,像撒了层银粉。林致远觉得,这扫盲班的灯,不光照亮了那些方块字,也照亮了他心里的路。他知道,以后还会有难处,还会有刘老三那样的人捣乱,可只要有老支书这样的人在,有张老师这样的人在,有他们这些想认字的孩子在,这光就灭不了。

他拿起树枝,在地上跟着张老师写“希望”,一笔一划,写得格外认真。

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官海浮沉: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FX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官海浮沉: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FX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