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部衙署内,气氛比往日更显凝滞。崔尚书捻着胡须,在公房里来回踱步,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。案几上摊着一份刚从将作监送来的急报。
房门被推开,李闲打着哈欠,慢悠悠晃了进来,身后跟着一脸心事重重的房宁。
“王爷,您可算来了!”崔尚书像是看到了救星,连忙迎上前,拿起那份急报,“将作监那边传来消息,您指定的那种‘铁力木’,岭南道倒是有产出,可这价钱…未免也太…”
李闲接过急报,扫了一眼上面的数字,眼皮都没抬一下:“哦,是比寻常木头贵点。崔大人,好马配好鞍,灵性的设计,自然得用有灵性的材料,贵点正常。”他语气轻松,仿佛花的不是国库的银子。
崔尚书差点一口气没上来:“王爷!这不是贵一点!是贵了十倍有余!而且采购、运输,耗费时日不说,这笔额外开支,户部那边定然要追查!没有合理的由头,下官…下官实在难以批复啊!”
房宁在一旁也是心头一紧。她虽然被孙望之的理论动摇了些许,但听到这惊人的花费,还是觉得李闲太过胡来。若因此事导致朝廷靡费巨资,最后却失败了,那后果…
李闲这才放下急报,摸了摸下巴,露出为难的神色:“户部…确实是个麻烦。那群铁公鸡,就知道抱着账本算小钱,不懂长远投资。”他忽然眼睛一亮,看向崔尚书,“崔大人,要不这样,您就说这‘铁力木’不是用来修水闸的,是…是本王用来打造一批御赐祥瑞,‘万年不朽舟’,准备献给陛下贺寿的!这样户部那边肯定痛快放款!”
“噗——”旁边一个小吏没忍住笑出声,赶紧捂住嘴。
崔尚书的老脸一阵抽搐,差点当场心梗。用如此昂贵的木材造船当寿礼?还万年不朽?这谎撒得也太没边了!他苦着脸:“王爷,这…这欺君之罪,臣万万不敢啊!”
“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。”李闲摊手,一副“我也没办法了”的样子,“要不…这‘活动鱼嘴’就算了吧?反正漕运年年堵,堵着堵着,大家也就习惯了。”
“不可!”这次出声反对的竟是房宁。她意识到自己失态,连忙收敛神色,低声道:“王爷,此法若成,利在千秋,岂能因区区钱财半途而废?”她倒不是完全相信李闲,而是不甘心自己一夜心血白费,更不愿看到漕运问题继续拖延。而且,孙望之的推算…
李闲有些意外地看了房宁一眼,没想到这丫头会站出来支持自己。他眼珠一转,计上心来。
“房书吏言之有理!”李闲一拍大腿,表情严肃起来,“利在千秋,岂能因小利而忘大义!这样,崔大人,户部那边,本王亲自去说!”
崔尚书和房宁都惊讶地看着他。这位爷居然肯主动去啃户部那块硬骨头?
“不过,”李闲话锋一转,露出狐狸般的笑容,“本王去户部,不能空着手去。得带点能打动他们的‘硬货’。”
“王爷需要何物?下官立刻去准备!”崔尚书忙道。
“不需要工部准备。”李闲笑眯眯地看向房宁,“房书吏,你随本王来。本王需要你帮个小忙。”
房宁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。
…
半个时辰后,长安西市,最大的茶馆“百味楼”二楼雅间。 李闲优哉游哉地品着香茗,吃着茶点。房宁则坐立不安,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,完全不明白李闲带她来这里做什么。
“王爷,您到底要下官帮什么忙?为何来此?”房宁忍不住问道。
“别急,别急。”李闲放下茶杯,指了指楼下,“你看这西市,商贾云集,消息灵通。本王带你来看看,民间是如何看待漕运淤堵之事的。”
他话音未落,就听楼下几个商人模样的正在高声议论。
“…听说今年漕运又堵得厉害!俺那批蜀锦要是再运不进来,可就错过时节了!” “谁说不是!俺的药材也在路上卡着呢!这每天的损耗,心疼啊!” “官府年年清淤,年年堵!就不能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?” “听说工部有个王爷,想了个新招,叫什么…‘活动鱼嘴’?” “呸!肯定是瞎折腾!官老爷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?还不是劳民伤财!”
议论声纷纷杂杂,大多是对漕运现状的不满和对官府的不信任。
房宁听得面色微红,既为漕运难题感到焦虑,又为官员无能感到羞愧。
李闲却听得津津有味,还时不时点头附和:“听听,民声沸腾啊!这说明什么?说明改革势在必行!说明本王这‘活动鱼嘴’,是民心所向!”
房宁:“……”民心所向是这么用的吗?
就在这时,李闲忽然站起身,走到雅间栏杆旁,对着楼下朗声道:“楼下诸位!请静一静!”
喧闹的茶馆顿时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抬头望向二楼这个衣着华贵、气度不凡的年轻人。
李闲清了清嗓子,大声道:“方才听诸位议论漕运之事,本王…呃,本人深感赞同!官府办事不力,确该批评!”
这话一出,楼下众人都愣住了。这公子哥谁啊?居然帮着他们骂官府?
房宁更是惊得差点去捂李闲的嘴!他疯了吗?!
李闲继续道:“不过,骂解决不了问题。我听说工部那位逍遥郡王,此次确是殚精竭虑,构思出一妙法,名为‘活动鱼嘴’,或可根治此患!”
“吹牛的吧!”楼下有人喊道,“又是骗钱的把戏!”
“非也非也!”李闲摇头晃脑,“此法巧夺天工,己得将作监大匠认可!只是…”他话锋一转,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,“只是如今遇到难处!朝廷国库…唉,一时周转不灵,竟连购置关键材料‘铁力木’的款项都批不下来!可惜!可叹!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,就要夭折于这阿堵物上了!”
他唱作俱佳,表情真挚,仿佛真的为此事扼腕叹息。
楼下商人们闻言,顿时炸开了锅。
“什么?有好法子却没钱?” “铁力木?我知道那木头,是贵,但若能根治漕运,值啊!” “朝廷的钱都花哪儿去了?!” “俺愿意捐钱!只要真能通漕运,俺捐一百贯!” “俺也捐!少运一天货,损失何止百贯!”
群情激昂,竟真有不少商人表示愿意出钱资助。
房宁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。她终于明白李闲打什么主意了!他竟想煽动民意,逼户部就范?!这…这简首是…
李闲满意地看着楼下的反应,回头对房宁眨眨眼,低声道:“房书吏,还愣着干什么?拿出你的纸笔,把这些愿意捐钱的义商名字、捐款数额都记下来!这就是本王去户部要钱的‘硬货’!”
房宁握着笔,手都在抖。这办法…太损了!也太…有效了!
她看着楼下群情汹涌的商人,又看看一脸得意的李闲,心情复杂到了极点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CZ4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