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漫过襄阳城的青石板时,我正站在武家学堂的石碑前,看着武知砚踮着脚,用指尖反复碑上“读书习武皆为护民”八个字。他的袖口沾着灵泉水田的泥土,发间还缠着根红丝绦——是杨念微昨天给他系上的,说“这是郭太奶奶传下来的,系着练拳更有劲儿”。老槐树的影子落在他身上,和百年前武敦儒站在这里编兵法时的模样,慢慢叠在了一起。
我总说,写这篇故事时,最不敢轻慢的便是“执着”二字。武家的执着,从来不是刻在兵法册上的文字,是武敦儒跟着郭靖守襄阳时,在城楼上熬红的双眼;是武修文编《护民拳谱》时,为了调整一招适合孩童的拳式,反复比划到深夜;是武承宇在学堂教书时,指着城外的麦田对学童说“你们练拳,不是为了打跑坏人,是为了让田里的麦子能安安稳稳成熟”。
就像此刻,周先生正坐在石凳上,给围坐的学童们讲“武家父子守城”的故事。他手里的《襄阳守城要略》翻到了最旧的一页,页脚被无数只手摸得卷边,上面有武敦儒写的小字批注:“郭大侠说,守城先守心,心齐则城固。”武知砚忽然举手,小脸上满是认真:“先生,武太爷爷当年是不是和郭太爷爷一起,把蒙古兵的长矛都打落了?”周先生笑着点头,伸手点了点他的额头:“不仅如此,你武太爷爷还带着百姓往灵泉水田运种子,说‘兵可以饿,百姓不能饿’——这才是武家的兵法,是护着人的兵法。”
我望着学堂里的旧木架,架上摞着的《护民拳谱》新印了几十本,最上面那本的封皮,是武家后辈照着武修文的手迹描的。忽然想起写武修文编拳谱那段时,总忍不住想,他当年在油灯下写字,会不会想起年少时跟着郭靖练拳的模样?会不会在写“护民”二字时,想起襄阳城楼上,百姓们递上来的那碗热粥?后来才明白,武家的执着,从来不是一脉单传的固执,是把“护着身边人”的心思,像种麦子一样,一代代种在后人心里。
日头升到半空时,我跟着武知砚和杨念微往桃花岛去。灵狼墨辰牵着三只雪蹄的后代走在前面,狼背上驮着武家学堂送的杂粮饼,还有灵枢谷新采的灵香草。杨念微蹦蹦跳跳地走在中间,手里拿着片桃花瓣,说是要去桃林里找杨太爷爷和郭太奶奶当年刻的名字。她的羊角辫晃来晃去,红丝绦扫过我的手背,像极了当年郭芙牵着杨念芙的手,在桃林里捡花瓣的模样。
桃花岛的桃林还是老样子,参天的桃树上,旧的剑痕里长了新的苔藓,新的剑痕又叠在旧痕旁边——是杨宸带着杨念微练剑时留下的。石桌上放着黄药师刚画完的画,画里杨过穿着月白劲装,郭芙站在他身边,浅粉襦裙的裙摆沾着桃花瓣,两人的剑穗缠在一起,身后是追着灵狼跑的杨承煜和杨念芙。画的右下角,黄药师题了行小字:“情义不在剑招,在岁岁桃花。”
我坐在石凳上,看着杨念微蹲在桃树下,用小树枝扒开泥土——那里埋着杨念芙和武承宇当年藏的桃花酒,坛口封着的红布还是当年的样式。她回头对我笑:“作者姐姐,我娘说,这酒要等麦子熟了才能挖出来,到时候请学堂的学童们一起喝,说这是‘共享的甜’。”我忽然想起写杨过和郭芙在桃林练剑那段,曾犹豫过要不要加些轰轰烈烈的情节,后来才明白,他们的情义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誓言,是郭芙练剑累了,杨过递过去的那碗桃花茶;是杨过出去巡江湖,郭芙在桃林里给他留的那坛酒;是老了之后,两人坐在石凳上,看着后辈追跑,眼里藏不住的温柔。
在“人人书库”APP上可阅读《魂穿神雕成为郭芙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,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。renrenshuku.com人人书库的全拼.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就像此刻,杨宸提着木剑从桃林深处走来,剑鞘上的红丝绦在风里晃。他说昨天夜里在襄阳城楼,听见了故人的争论声,郭靖的沉稳,杨过的轻快,黄蓉的笑声,都混在风里。我知道那不是幻觉,是过芙的情义太沉,沉得落在了桃林的每一寸土地里,落在了城楼的每一块城砖上,落在了后辈们的笑声里。
午后的风带着灵枢谷的药香,我跟着青玄和素云往谷里去。她们手里提着药篮,里面装着刚采的柴胡,浅紫和浅绿的裙摆扫过谷间的小路,像两朵移动的花。灵枢谷的医馆前,阿树正蹲在灶台前熬药,陶锅里的药汤冒着蒸汽,药香里混着灵泉水的清甜。几个百姓坐在石凳上候诊,手里拿着武家学堂送的杂粮饼,笑着说“这饼的味道,和当年郭夫人蒸的一样”。
青玄给城西的张老丈号脉时,素云正拿着小龙女编的药经,在旁边小声念:“灵香草泡灵泉水,熬药时加三片,温而不燥,最适老弱。”张老丈听着,忽然说:“当年龙姑娘也是这么给我号脉的,说‘你的腿伤能好,以后还能去田里种地’,果然没骗我。”青玄笑着点头,指尖轻轻按在药柜的木门上——那门上刻着的花瓣标记,是小龙女当年怕弟子拿错药刻的,如今青玄给弟子讲药时,也总指着那些标记说:“这是龙太奶奶的心意,咱们不能忘。”
我站在药柜前,看着抽屉里整齐码放的药包,忽然想起写小龙女编药经那段。那时总在想,她当年在灵枢谷种药,会不会想起终南山的日子?会不会在写“灵泉水养药”时,想起郭芙送她灵泉水时的模样?后来才明白,江湖里的守望相助,从来不是门派之间的约定,是小龙女把药经传给青玄时,说的“医馆是救百姓的,不是分门派的”;是郭襄给峨眉弟子留遗训时,说的“灵枢谷的医馆,武家的学堂,都是咱们要护着的”;是青玄带着素云下山义诊时,对百姓说的“不管你是襄阳的,还是外地的,来了灵枢谷,就有药喝”。
夕阳西下时,我站在襄阳城楼的最高处,望着远处的灵泉水田,风里带着麦香、药香和桃花香。城楼下,武知砚带着学童们在练拳,《护民拳谱》的招式在暮色里舒展;桃花岛的方向,杨念微正和墨辰的灵狼追跑,笑声传得很远;灵枢谷的医馆前,青玄和素云还在给最后一个百姓诊脉,陶锅里的药汤还在咕嘟咕嘟地熬着。
有人问我,写这篇故事最想留下什么?其实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江湖传说,是武家学堂石碑上的“护民”二字,是桃花岛桃林里的剑痕,是灵枢谷药柜上的花瓣标记;是武知砚练拳时认真的模样,是杨念微捡桃花时的笑脸,是青玄给百姓号脉时温柔的眼神。这些细碎的、温暖的、代代相传的模样,就是武家的执着,是过芙的情义,是这江湖最踏实的底色。
夜风又起了,城楼的灯笼晃了晃,光影落在城砖的剑痕上。我仿佛听见了郭靖的声音:“守着百姓,就是守着江湖。”听见了杨过的声音:“跟着芙儿,跟着大家,就是最好的江湖。”听见了武敦儒的声音:“把护民的心思传下去,江湖就不会散。”
是啊,江湖从来不是某个朝代的印记,不是某群人的故事,是把“守护”藏在练拳的招式里,藏在熬药的火里,藏在桃花酒的甜里,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。只要还有人记得“读书习武皆为护民”,还有人愿意为百姓熬一碗药,为后辈种一片桃林,这江湖就永远在。
这便是我想对读者说的话——愿你我都能记得,这世间最动人的江湖,从来不是刀光剑影,是烟火里的守护,是岁月里的情义,是代代相传的温柔与执着。而这些,便是我们永远的江湖底色,永远的故人记,永远的——江湖永在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D98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