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13章 扩建攻坚通销路,红妆映海办喜宴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重生七零:赶海养崽撩军官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EDB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

初秋的晨雾裹着海腥味漫过青屿岛,刚浇筑完的车间扩建地基上,还留着昨夜雨水的痕迹。林晓汐踩着胶鞋蹲下身,指尖划过的水泥面 —— 公社批的十吨水泥只运到了七吨,剩下的三吨卡在了县郊的泥路上,说是连日阴雨冲垮了临时便道,至少要等三天才能通。

“再等下去,刚砌的墙基该受潮了。” 老郑叔扛着锄头过来,裤脚沾着泥点,“我刚才去海边看了,咱们之前搭的临时料棚漏雨,剩下的水泥袋都湿了边角,再捂下去就结块不能用了。”

林晓汐站起身,望着码头的方向发愁。扩建车间本是为了增加罐头生产线,现在原料断供,不仅耽误工期,还可能错过月底的罐头订单 —— 收购站张主任上周刚来说,县里供销社要订两千瓶墨鱼罐头,要求九月底交货,要是车间赶不上,这单子就得黄。

“我去趟部队。” 顾海锋突然从身后走来,军帽上还沾着晨露,“工程兵连有辆越野卡车,底盘高,能走泥路,我跟连长商量下,让他们帮忙去拉水泥。” 他昨晚值完夜班没休息,听说水泥运不进来,立刻就想到了部队的运力。

没等林晓汐回话,顾海锋己经转身往部队大院走。小波抱着笔记本追上来:“顾叔叔,我跟你一起去!我可以帮着清点水泥数量,还能记录运输路线,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知道怎么绕路了。” 他的笔记本上己经画好了县郊的简易地图,用红笔圈出了冲垮的便道位置。

两人走后,秀芹嫂带着几个妇女扛着塑料布来了:“晓汐,咱们先把料棚补好,再给墙基盖层油布,能挡点潮气。” 刘二婶也拎着个竹篮赶来,里面是刚蒸好的玉米饼:“大家先垫垫肚子,干活才有劲。我家狗蛋去公社打听了,说那便道明天就能抢修好,就是得等部队的车先把水泥拉回来。”

林晓汐接过玉米饼,心里暖暖的。她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—— 有的爬上料棚补塑料布,有的用铁锹把墙基周围的积水排出去,有的帮着搬运己经运到的水泥,每个人都干劲十足。小贝也拿着个小铲子,蹲在墙基边,把散落的水泥渣往一起扫,嘴里念叨着:“不能浪费,要盖大车间,做更多罐头。”

中午时分,顾海锋和小波坐着部队的越野卡车回来了。车斗里装满了水泥袋,战士们跳下车,二话不说就帮忙往料棚搬。工程兵连的王连长也跟着来了,他绕着扩建工地转了一圈,指着墙基说:“这墙基得再加固两层,用碎石子掺水泥,不然以后装设备容易沉降。我让战士们下午来帮忙,顺便带些钢筋过来。”

有了部队的支援,扩建进度明显加快。战士们帮着砌墙、搭梁,村民们则负责和水泥、运砖块,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小波跟在王连长身边,认真记录着建筑数据:“墙厚要五十厘米,梁的跨度不能超过西米,钢筋间距二十厘米……” 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工地草图,旁边还标注着王连长说的建筑常识。

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—— 墨鱼罐头的库存越来越多。虽然收购站每天都来拉货,但县里供销社的订单量太大,加上之前积压的几百瓶,仓库里己经堆得满满当当。林晓汐看着仓库里的罐头,心里犯了愁:“再卖不出去,罐头就要过保质期了。”

顾海锋知道后,立刻去找部队后勤处的李主任。李主任尝了尝墨鱼罐头,当即决定:“咱们部队下半年的战备物资里,正好缺海鲜罐头,我给你们订一千瓶!再帮你们联系下邻岛的部队,他们说不定也需要。” 顾海锋还没来得及道谢,李主任又补充道:“对了,我有个老战友在地区供销社当主任,我帮你们打个电话,看看他们能不能帮忙分销。”

三天后,地区供销社的卡车就来了。主任姓赵,是个爽朗的中年人,他尝了墨鱼罐头后,当即跟合作社签了长期合同:“你们这罐头品质好,价格也公道,以后每个月给我们供两千瓶,我们分销到地区的各个供销社。”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,林晓汐算了算,光是这两个订单,合作社每月的收入就能增加两千多块。

解决了销路问题,车间扩建也顺利完工。新车间比原来大了一倍,新增了两条罐头生产线,还建了个冷藏室,用来存放新鲜海产。投产那天,公社王书记特意送来一块牌匾,上面写着 “海岛致富带头人”,红底金字,挂在车间门口格外显眼。

接下来,大家开始忙着筹备林晓汐和顾海锋的婚礼。秀芹嫂带着几个妇女,用之前那块靛蓝色的布料做嫁衣,还在领口绣了海浪纹,袖口缝了珍珠扣 —— 珍珠是村民们赶海时捡的,虽然不大,但串在一起格外好看。刘二婶则给林晓汐做了双绣花鞋,鞋面上绣着并蒂莲,针脚细密,是她熬了三个晚上才做好的。

小贝每天都围着秀芹嫂转,吵着要当花童,还自己用彩纸做了个小花篮,里面插着海边的野菊花。小波则在准备婚礼致辞,他在笔记本上写了又改,改了又写,最后还找李老师帮忙润色:“我要谢谢姐姐和顾叔叔,他们不仅给了我家和学校,还让全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。”

婚礼定在农历八月十八,正好是大潮汛的日子,也是林晓汐和顾海锋定情一周年的纪念日。婚礼场地设在部队食堂,战士们用红布在门口扎了个拱门,窗户上贴满了小贝剪的 “囍” 字,桌子上摆着村民们凑的菜 —— 有秀芹嫂做的红烧肉,刘二婶炸的丸子,老郑叔钓的石斑鱼,还有合作社自己做的墨鱼罐头和海带丝。

婚礼当天,天刚蒙蒙亮,林晓汐就被秀芹嫂叫醒了。秀芹嫂帮她梳好头发,戴上顾海锋托人从镇上买来的发卡,又给她穿上新做的嫁衣。当林晓汐走出屋门时,小波捧着一束野菊花走过来,轻声说:“姐,你真好看。” 顾海锋穿着笔挺的军装,站在院门口,看到林晓汐,眼神瞬间柔和下来,他走上前,递过一束用红绳捆着的紫茉莉 —— 跟去年定情时送的那束一模一样。

部队食堂里己经坐满了人,村民们和战士们挤在一起,说说笑笑。陈爷爷作为证婚人,站在前面讲话,声音洪亮:“晓汐和海锋,一个是能干的海岛姑娘,一个是负责的解放军,他们不仅自己过得好,还带着大家一起富,这就是最好的姻缘!”

掌声雷动,顾海锋牵着林晓汐的手,走上前说:“我顾海锋在此承诺,以后会好好照顾晓汐,照顾小波和小贝,会和大家一起,把青屿岛建设得更好,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。” 林晓汐看着顾海锋,眼眶泛红:“谢谢大家这些日子的帮忙,没有你们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以后,我会继续带着合作社,开发更多海产,让青屿岛的名字传遍更远的地方。”

婚礼上,小贝提着小花篮,跟在林晓汐身后,时不时把花瓣撒在地上;小波站在台上,念着自己写的致辞,声音虽然有些发抖,但眼神却格外坚定;战士们和村民们一起举杯,祝福这对新人,也祝福青屿岛的未来。

婚礼过后,林晓汐和顾海锋没有度蜜月,而是忙着开发新的海产原料。墨鱼汛过了,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扇贝 —— 青屿岛的浅海有很多扇贝,之前村民们只是偶尔捡来吃,没人想到用来做罐头。林晓汐带着村民们赶海采扇贝,教大家怎么用竹耙挖扇贝,怎么识别成熟的扇贝:“扇贝的壳上有放射纹,纹越粗越成熟,肉也越厚。”

赶海的场景格外热闹。男人们驾着木船,在浅海用耙子捞扇贝;女人们则在岸边分拣,把小的扇贝放回海里,大的装进竹筐;小波跟着周技术员,在海边搭建浮筏,尝试人工养殖扇贝:“周叔叔说,用浮筏养扇贝,成活率更高,还能控制生长速度。” 他的笔记本上画着浮筏的设计图,上面标注着浮力计算和投放密度。

周技术员来考察时,看到小波的设计图,忍不住赞叹:“这孩子有天赋!这个浮筏设计很合理,咱们可以先试点养几亩,要是成功了,就能在全村推广。” 林晓汐看着小波,心里满是欣慰 —— 这个曾经怯懦的孩子,现在己经成了合作社的小技术员,离他的海洋科学家梦想越来越近。

深秋的傍晚,林晓汐和顾海锋坐在海边的礁石上。远处的加工车间亮着灯,里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,那是新的扇贝罐头生产线在运转;近处的浮筏在海面上轻轻晃动,像一个个小小的摇篮,孕育着新的希望。小贝趴在顾海锋的怀里,手里拿着个扇贝壳,在上面画着笑脸;小波坐在旁边,给他们讲着今天学到的扇贝养殖知识。

“等扇贝养殖成功了,咱们就建个海产批发市场,让周边的海岛都来咱们这儿进货。” 林晓汐靠在顾海锋的肩膀上,轻声说。顾海锋握住她的手,掌心温暖而有力:“好,我跟部队商量下,看看能不能帮忙修条码头公路,方便运输。”

海风拂过,带着扇贝的清香和罐头的香味。林晓汐看着眼前的一切 —— 运转的车间,忙碌的村民,幸福的家人,心里满是满足。她知道,这只是青屿岛发展的一个阶段,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:浮筏养扇贝、海产批发市场、海岛旅游……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用心守护这片海,青屿岛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。

夜色渐浓,加工车间的灯光像星星一样,照亮了海边的夜空。村民们陆续回家,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。明天,他们又将迎来新的赶海季,新的生产季,新的希望。而林晓汐和顾海锋,将继续带领着大家,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海岛上,书写属于他们的幸福故事,也书写着青屿岛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作者“喜欢鸽子树的大人”推荐阅读《重生七零:赶海养崽撩军官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EDB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重生七零:赶海养崽撩军官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EDB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