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风波刚过没两天,陆建设就盯着车间角落的废品堆犯了琢磨。那堆东西乱糟糟的:断了柄的轴承、磨秃了的铣刀、还有些冲压时变形的小五金件,上面裹着厚厚的油污,沾着铁屑,看着就碍眼。厂里惯例是每周三叫废品站的人来拉走,一斤废铁就给三分钱,连买盒火柴都不够。
“建设,瞅啥呢?那堆破烂有啥看头?” 赵师傅扛着工件路过,见他蹲在那儿半天不动,忍不住打趣。他手里的扳手磨得发亮,是用了十几年的老伙计,木柄上包着层厚厚的浆子,那是常年握出来的包浆。
陆建设捡起个断了轴的齿轮,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锈:“师傅,您看这齿轮,齿牙没坏,就轴断了,找个焊工补一下,再上车床车个新轴,是不是还能用?”
赵师傅凑过来瞅了瞅,点头:“倒是能修,可修这玩意儿费功夫,厂里又不缺新的,谁愿费那劲?”
“可郊区的农具厂缺啊!” 陆建设眼睛亮了,“上次张师傅跟我说,红星农具厂的拖拉机零件坏了,买新的得等半个月,急着用的时候,连旧零件都抢着要。他们那儿的车床精度不行,做不出这么好的齿轮,这些‘废品’在他们那儿就是宝贝。”
赵师傅心里 “咯噔” 一下,赶紧西处看了看,压低声音:“你可别瞎想!这要是被人说成‘投机倒把’,轻则扣工资,重则得蹲班房!咱工人阶级,可不能干那投机取巧的事。” 他年轻时候见过有人倒腾废品被批斗,现在想起来还后怕。
“您别紧张,咱不赚私钱。” 陆建设赶紧解释,“咱跟农具厂说,就按废品站的价给他们,一分钱差价不赚。多出来的钱,咱给车间买劳保手套、肥皂,算车间的福利,这不就名正言顺了?” 他知道这年代 “集体福利” 西个字是护身符,只要不往自己兜里塞钱,就没人能挑出理来。
赵师傅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,有点动心了。车间的劳保用品向来紧张,手套薄得跟纸似的,用两天就破,要是能添点新的,工友们肯定高兴。可他还是有点犹豫:“那也得跟车间的人商量商量,别到时候落人口实。”
正说着,刘三晃了过来,斜着眼睛看他们手里的齿轮:“哟,这是打算捡破烂换钱呢?我说陆建设,你是不是奖金花完了,想搞点歪门邪道?” 他怀里揣着个搪瓷缸子,里面泡着茶,还飘着两片茶叶,那是从李大国办公室顺来的。
“闭上你的嘴!” 赵师傅脸一沉,“我们这是为车间着想,跟你没关系!”
刘三撇撇嘴,没敢再搭话,却在路过李大国办公室时,故意放慢了脚步,往里面瞅了瞅 —— 他就等着抓陆建设的把柄,好跟李大国邀功。
陆建设没搭理刘三,拉着赵师傅去找车间的老工友们商量。张师傅第一个同意:“我看行!那些零件扔了可惜,给农具厂救急,还能给车间换福利,一举两得!” 几个常年跟农具打交道的老工人也纷纷附和:“红星农具厂的马厂长我认识,是个实在人,肯定愿意合作。”
见大家都同意,赵师傅也松了口:“行,那咱就试试。建设,你年轻,脑子活,这事就由你牵头,我给你打打下手。”
当天下午,陆建设就托张师傅联系了马厂长。马厂长听说有国营厂的旧零件,当天就骑着自行车赶来了。他围着废品堆转了三圈,拿起那个断轴齿轮,用砂纸磨了磨齿牙,兴奋地说:“好东西!这齿轮钢质比我们自己炼的好多了,修修就能用!这样,废铁我按五分钱一斤收,零件按一毛钱一斤,比废品站高两倍,咋样?”
陆建设赶紧摆手:“马厂长,钱不用多给,就按废品站的价。我们就是想给车间换点劳保用品,您要是方便,下次来的时候带几箱肥皂、几捆手套就行。”
马厂长愣了一下,随即哈哈大笑:“你这小伙子,实在!行,就按你说的办!我明天就让人送劳保用品来,再拉走这些零件。”
送走马厂长,赵师傅拍了拍陆建设的肩膀:“好小子,这事儿办得漂亮!既帮了农具厂,又给车间谋了福利,谁也挑不出毛病。”
陆建设心里也松了口气,他知道,这只是小试牛刀。这些 “废品” 换回来的不仅是劳保用品,更是他积累经验的第一步 —— 在这个物资匮乏又政策敏感的年代,想要赚钱,就得既懂技术,又懂人情世故,还得踩准政策的红线。
傍晚下班时,他看见刘三跟李大国在车间门口嘀咕,李大国的眼神时不时往废品堆这边瞟,显然是刘三告了状。但陆建设不怕 —— 他们没赚私钱,全是为了车间,李大国就算想找茬,也没理由。
骑着自行车回家,风里带着麦秸秆的香味。陆建设摸了摸兜里的《机械原理》,心里盘算着:等这批零件换了劳保用品,再看看能不能找机会帮农具厂修修机器,赚点技术咨询费 —— 他需要钱,不仅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,更是为了以后搞电子设备、搞芯片攒本钱。
路过供销社,他进去买了块水果糖,剥开含在嘴里,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。他知道,这条 “赚钱路” 不好走,到处都是坑,但只要他小心谨慎,一步一个脚印,就一定能走通。
作者“人之初余二人”推荐阅读《重生1980我的科技强国梦》使用“人人书库”APP,访问www.renrenshuku.com下载安装。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17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