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饭桌上,王秀莲又开始唉声叹气。她把一个小小的铁皮盒推到陆建设面前,打开来,里面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粮票,最大面额是五斤,最小的才一两,加起来不到二十斤。“这月粮票又不够了,你爸这几天咳嗽得厉害,想给他熬点小米粥都舍不得,再这么下去,真得喝稀粥度日了。”
陆建设看着那几张粮票,心里也不是滋味。他每月工资能领三十斤粮票,可一家三口顿顿省着吃,再加上偶尔接济一下邻居家的孤寡老人,还是月月见底。粮店里卖的都是陈米,带着股霉味,还得排老长的队才能买到,新鲜大米更是稀罕物,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凭特殊票证买一点。
“妈,别急,我想想办法。” 陆建设放下筷子,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—— 上次去红星农具厂,马厂长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,不少农户家里有了余粮,却缺粮票买化肥、买农具。城里工人有粮票,却买不到好粮食,这不就是现成的商机吗?
“你能有啥办法?总不能去抢吧?” 王秀莲白了他一眼,把铁皮盒锁好,塞进床底下的木箱里,“粮票这东西金贵得很,可别瞎折腾,要是被人知道你倒卖粮票,那可是投机倒把的大罪,要蹲班房的!” 她年轻时候见过有人因为私下换粮票被批斗,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。
陆建设知道母亲的顾虑,耐心解释:“妈,我不是倒卖,就是跟农村的亲戚换换。我用粮票换他们的新鲜大米,大家各取所需,不算投机倒把。您忘了?我妈您的远房表哥王建国,不就在郊区王家庄种地吗?我找他问问,肯定愿意换。”
提到王建国,王秀莲的脸色缓和了些。那是她娘家那边的亲戚,为人实在,前几年家里困难的时候,还送过他们一袋子红薯。可她还是犹豫:“就算是亲戚,也得小心。万一被人举报了,不仅你要出事,还得连累你表哥。”
正说着,邻居张婶端着一碗咸菜过来了,听见他们的话,插嘴道:“建设妈,你可别让建设瞎琢磨!前阵子东头老李家的小子,就是因为用粮票换了点鸡蛋,被市场管理站的人抓了,罚了五十块钱不说,还在厂里做了检讨。这粮票的事儿,碰不得!”
陆建设笑了笑:“张婶,我跟他不一样。我不换钱,就换粮食,还是跟亲戚换,不算投机倒把。再说了,现在农村包产到户,政策也松了,只要不瞎嚷嚷,没人会管的。” 他知道,张婶是好意,但过于保守了 —— 这年代,饿死胆小的,撑死胆大的,只要踩准政策的边,就能找到机会。
等张婶走了,陆建设又劝母亲:“妈,您想想,用二十斤粮票换三十斤新鲜大米,咱们不仅能吃好,多出来的还能卖给邻居,换点钱给爸买药。这是两全其美的事,您就信我一次。”
王秀莲沉默了半天,看着床上咳嗽的丈夫,又看了看眼巴巴望着大米的小女儿,终于点了点头:“行,就听你的。但你可得小心,千万别让人知道,要是出了事,咱家就完了。”
第二天一早,陆建设揣着二十斤粮票,骑着自行车往王家庄赶。路上,他看见不少农民背着粮食往镇上跑,打听了才知道,都是去换粮票的 —— 农村缺工业票证,粮食再多也买不到缝纫机、自行车这些 “大件”。这更坚定了他的想法:这生意不仅能做,还能做得长久。
到了王家庄,王建国正在院子里晒稻谷,金黄的稻谷铺了一地,阳光一照,金灿灿的,看着就让人欢喜。看见陆建设,他赶紧放下手里的木锨:“建设?你咋来了?快进屋坐!”
陆建设说明来意,掏出粮票递过去:“表哥,我想用这些粮票换点新鲜大米,您看行不行?”
王建国接过粮票,眼睛一亮 —— 这二十斤粮票,够他买半袋化肥了。他拍着大腿:“行!咋不行!你要多少?我家刚打了新米,还没来得及卖呢!” 他领着陆建设进了粮仓,里面堆着好几袋大米,抓一把出来,颗粒,还带着淡淡的米香。
“二十斤粮票,我给你西十斤大米!” 王建国豪爽地说,“咱们是亲戚,我不能让你吃亏。以后你要是还有粮票,尽管来找我,我给你留最好的米!”
陆建设心里一暖,赶紧说:“表哥,不用这么多,三十斤就行。您种粮食也不容易,我不能占您便宜。” 他知道,农民种粮食辛苦,不能让人家吃亏。
王建国却坚持:“就西十斤!你爸身体不好,得多吃点好米补补。再说了,以后我还得麻烦你呢 —— 我家那台抽水机老出毛病,你懂技术,有空帮我看看呗?”
“没问题!” 陆建设一口答应,“下次我来给您修机器,不收您钱。”
两人说着话,王建国己经把西十斤大米装好了,用两个粗布口袋装着,沉甸甸的。陆建设绑在自行车后座上,试了试,有点晃,王建国又找了根绳子,帮他捆得结结实实。
“路上小心点,最近镇上也有人查粮票换粮食的事。” 王建国叮嘱道,“要是有人问,就说是亲戚送的,别说是换的。”
陆建设点点头,骑上自行车往回走。后座的大米压得车把有点沉,但他心里却轻飘飘的 —— 这不仅是西十斤大米,更是他找到的第二条赚钱路。
回到家,王秀莲看见两大袋大米,眼睛都亮了,抓起来闻了闻:“真香!比粮店里的陈米强多了!” 陆小梅跑过来,抱着大米袋,仰着小脸问:“哥,以后是不是天天能吃白米饭了?”
“是啊,以后天天能吃白米饭。” 陆建设摸了摸妹妹的头,心里满是成就感。他拿出五斤大米,送给了邻居张婶:“张婶,这是我表哥送的新米,您尝尝。” 张婶看着大米,脸上有点不好意思:“建设,昨天是我多嘴了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“没事,张婶也是为我好。” 陆建设笑了笑。
晚上,王秀莲用新米熬了粥,浓稠的米粥冒着热气,飘着米香。陆根生喝了一大碗,咳嗽都轻了些,笑着说:“还是新米好喝啊!建设,你长大了,能为家里分忧了。”
陆建设看着家人的笑脸,心里却在盘算着:要是每周都能换一次大米,不仅能改善家里的生活,多出来的大米还能卖给邻居,换点钱买电子零件。他知道,这事儿得小心再小心,但只要做得隐蔽,就不会出问题。
窗外的月光照进来,洒在地上,像一层银霜。陆建设躺在床上,想着未来的计划,越想越兴奋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17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