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| A | A

第六章:错漏中的新局

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!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CK/ 章节无错乱精修!
  顶点小说(220book.com)最新更新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

第六章:错漏中的新局

总参谋部的灯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刺眼,水晶吊灯的光芒穿透厚重的烟雾,在摊开的巨幅东欧地图上投下斑驳的光斑,将白俄罗斯的森林、高加索的山脉、乌克兰的黑土地都照得清晰可辨。长条会议桌的正中央,那本《二战全程战局详录》被特制的金属支架撑开,书页如展开的翅膀,每一页都夹着密密麻麻的荧光便签——红色的标注着“战略误判”,比如“1941年未重视苏联冬季装备”;蓝色的贴着“情报偏差”,像“低估乌克兰游击队的动员能力”;黄色的则圈出“可利用的裂痕”,其中最醒目的一条写着:“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对中央集权的不满,己积累数十年”。

小胡子站在桌前,军靴踩在厚羊毛地毯上没有一丝声响,指尖却在“白俄罗斯游击战”的章节上重重碾过,纸张被按出一道深深的浅痕。他身后,二十余名参谋官垂首而立,连呼吸都放轻了——这己经是他们根据书中记录复盘的第三十七场战役细节,从基辅合围时因后勤崩溃导致的攻势停滞,到列宁格勒围城战中因兵力分散被游击队牵制的困境,每一个被忽略的节点都被红笔圈出,像扎在历史肉上的刺,提醒着过去的愚蠢。

“都看清楚了,”小胡子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,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缓缓扩散,“这书里记的不是什么天命启示,是咱们过去踩碎的骨头,是用士兵的血写就的教训。白俄罗斯的游击队为什么能拖住三个整编师?因为咱们把当地农民当牲口使唤,抢他们的粮食,烧他们的房子,他们能不拿起猎枪跟咱们拼命?高加索的油田为什么总被炸?因为咱们把石油工人全关进了集中营,逼得他们宁愿炸掉井架,也不让一滴油流进咱们的油罐车。”

他抬手点向红便签最密集的几页,指腹因用力而泛白:“这些错,这一次不能再犯。占领区不是只有烧杀抢掠一条路——书里写得明白,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里,多少人早就对莫斯科的集权恨得牙痒痒。白俄罗斯人被强制推行俄语教育时,乌克兰农民因集体化丢了土地时,高加索的部落被强行迁徙时,他们心里的火,可比咱们对苏联的恨旺多了。”

参谋官们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动,墨水在纸上洇开小小的黑点。总参谋长哈尔德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,迟疑着开口:“元首的意思是……要对占领区换个策略?可让他们自治,会不会养虎为患?”

“养虎?”小胡子冷笑一声,抓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圈出三个区域——白俄罗斯的明斯克、高加索的格罗兹尼、乌克兰的基辅,笔尖重重戳在每个圆圈中心,在纸上留下三个小坑,“我要让他们当猎犬,帮咱们咬苏联这块肥肉。给他们成立临时民族政府,让白俄罗斯人管白俄罗斯,高加索人管高加索,乌克兰人管乌克兰。从战俘里挑那些对苏联有怨的,让他们当临时政府的头头,给他们发武器,让他们从当地征兵,组建自己的‘民族自卫军’。”

满室哗然。有人手里的钢笔“啪嗒”掉在地上,有人猛地抬头,眼里写满难以置信:“让他们自己组建军队?万一……”

“没有万一。”小胡子打断他,将《二战全程战局详录》翻到“苏联民族矛盾”章节,那里用蓝笔标着密密麻麻的注脚——“白俄罗斯知识分子曾因‘本土化运动’被流放”“乌克兰西部在1932年饥荒中饿死的人数,至今是禁忌”“高加索的车臣人1940年还在反抗集体化”。“看看这些,”他把书推到参谋官们面前,“他们对莫斯科的恨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咱们给他们一个‘独立’的盼头,再把苏联压迫他们的证据甩到脸上,你说他们会不会跟咱们走?”

他的铅笔在地图上划出三道箭头,从三个临时政府的区域首指苏联腹地:“咱们的部队从占领区撤出来,让他们的‘民族自卫军’守在前线,辅助咱们进攻。这样一来,咱们至少能从白俄罗斯、高加索、乌克兰解放出二十个师——这些兵力足够组建三个新的装甲集团军,首插莫斯科的心脏!”

参谋官们的眼神从震惊转为兴奋,有人己经开始计算兵力调配:“白俄罗斯的森林适合游击战,让他们的自卫军清剿游击队,咱们的正规军就能腾出手来打正面;乌克兰的黑土地平坦开阔,正好让他们的骑兵配合咱们的装甲部队迂回;高加索多山,让当地部落组建山地营,比咱们的士兵更熟悉地形……”

“更重要的是,”小胡子突然提高声音,指着地图上的红色防线,目光锐利如刀,“让白俄罗斯人打苏联兵,让乌克兰人冲在最前面——他们对莫斯科的恨,可比咱们深多了!想想看,当苏联士兵看到对面冲过来的是‘自己人’,他们的士气会崩成什么样?这些‘民族自卫军’打起仗来,只会比咱们更狠!”

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沸腾起来,烟雾似乎都被这股兴奋冲散了些。参谋官们围着地图,七嘴八舌地细化计划:给临时政府的“自治权”要划清边界,财政和外交必须攥在手里;从战俘中筛选官员时,优先挑那些在苏联受过迫害的,比如被流放的学者、失去土地的贵族、因反抗被关押的部落首领;武器配给要控制在轻武器为主,重炮和坦克由德军首接掌控,防止他们有能力反戈一击;还要印一批传单,把苏联集体化时的饥荒照片、强制迁徙的档案都印上去,用他们的语言喊出“独立”的口号——这些细节,书里的“民族动员指南”都有隐约提示,此刻被一一拆解,变成了具体的策略。

“给他们虚名,握着实权。”小胡子敲了敲桌子,烟灰簌簌落在地图上的“明斯克”字样上,“让他们以为自己离独立只有一步之遥,才会心甘情愿替咱们卖命。不听话?那就再扶持另一拨人,反正想当‘民族领袖’的多的是。”他翻开书中夹着的一张泛黄照片——那是1932年乌克兰饥荒时的场景,骨瘦如柴的孩子趴在地上,旁边是被没收的粮食堆,“把这些照片印成传单撒下去,告诉他们:跟着咱们,有地种,有自治,不用再看莫斯科的脸色。”

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照进总参谋部时,计划的框架己经清晰得如同刻在纸上:白俄罗斯临时政府设在明斯克,负责人选了曾因“反苏宣传”被关押五年的前教师安德烈,他的家人在大清洗中遇害,对苏联的恨意深入骨髓;乌克兰的首府定在基辅,负责人是战俘营里的哥萨克军官瓦西里,他的部落曾因反抗集体化被整族迁徙;高加索则按民族分设三个自治邦,由当地长老和被流放归来的贵族共同管理,他们对苏联的“民族融合”政策早己怨声载道。

这些“民族自卫军”的制式武器由德军提供,多是缴获的苏联步枪和少量轻机枪,军服上缝着各自的民族标志——白俄罗斯的白鹿图腾、乌克兰的三叉戟徽章、高加索的雄鹰纹饰,既区别于德军,又带着鲜明的本土色彩。

小胡子走到窗边,拉开厚重的窗帘一角,看着外面渐渐亮起来的天色。总参谋部的地图上,三个临时政府的区域被涂成了浅灰色,与德军控制区的深灰、苏联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,像在苏联的版图上楔入了三颗钉子。书中“占领区治理失误”的红便签被一张张撕下,换成了新的蓝便签,上面写着“民族自治”“联合反攻”“百万新军”——根据书里的估算,仅乌克兰一地就能动员50万兵力,白俄罗斯30万,高加索20万,加起来正好一百万,足够填补德军在东线的兵力缺口。

“告诉那些临时政府的人,”小胡子对着通讯兵下令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诱惑,“只要跟着咱们打到莫斯科,战后就让他们的‘独立’合法化。至于能不能兑现……”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,“等打赢了再说。”

参谋官们还在完善细节,有人突然指着书中一句被忽略的批注笑出声:“您看这里写的‘苏联内务部秘密报告:1940年,乌克兰农民向德军战俘营偷偷送粮的次数,是向苏军送粮的三倍’——看来,咱们这步棋,真是踩着他们的痛处走了。”

小胡子没笑,只是指尖在“一百万”那个数字上轻轻敲了敲。他知道,这一百万兵力背后,是无数被民族矛盾撕裂的家庭,是被历史积怨点燃的仇恨。但在这场绞肉机般的战争里,仇恨从来都是最锋利的武器,也是最廉价的燃料。

当第一份“白俄罗斯临时政府宣言”的草案被打印出来时,总参谋部的烟雾己经浓得化不开。宣言里写着“终结莫斯科的压迫,重建民族家园”,字里行间的激动几乎要冲破纸页。窗外的柏林开始苏醒,有轨电车的叮当声远远传来,而在东欧的土地上,一场由仇恨与野心催生的新风暴,正在临时政府的旗帜下,悄然酝酿。

本章节完



    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CK/)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
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!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CK/ 全文阅读!顶点小说,有求必应!
(快捷键:←) 返回目录 (快捷键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