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:格罗兹尼的油田硝烟——钢铁履带碾过的原油河
一、战前暗流:市集里的情报网
马哈奇卡拉的港口起重机刚吊起第一罐原油,布劳恩就收到了格罗兹尼传来的密信。信是用羊油写在羊皮纸上的,需要用火烤才能显形——这是达吉斯坦长老们的暗号,上面只画了三个符号:一把带血的石油钻、一座倾斜的清真寺、还有一群举着刀的人。
“意思是,格罗兹尼的油田守卫森严,苏军把清真寺改造成了碉堡,而且当地的车臣部落分成了两派,一派想抵抗,一派想投降。”哈吉的儿子艾哈迈德蹲在火边,用树枝指着符号解释,“我舅舅在格罗兹尼的炼油厂上班,上周偷偷传信说,苏军把炸药埋在了油田的输油管里,说要‘要么守住,要么烧光’。”
米勒正在检修新到的“虎王H型”坦克,炮塔上的红外夜视仪还带着德国工厂的机油味。“正好试试这玩意儿的穿深。”他拍着88毫米炮管,“听说苏军在格罗兹尼藏了SU-152自行火炮,那些家伙总觉得能击穿我们的装甲——让他们试试。”
临时政府的会议开在马哈奇卡拉的老茶馆里。车臣长老们裹着黑色长袍,手指捻着念珠,听艾哈迈德翻译布劳恩的条件:“保留车臣的宗教习俗,油田利润分西成给部落,前提是组建‘北高加索护卫旅’,配合德军清剿苏军残部。”最年长的长老吐了口烟:“我们信真主,但也怕炮弹。给我们三天时间,让格罗兹尼的族人里应外合——但你们不能炸清真寺,那是我们的圣地。”
布劳恩刚点头,窗外就传来骚动。一群穿苏军制服的人举着标语游街,领头的人用俄语喊着“誓死保卫格罗兹尼”,但队伍里不少人眼神闪烁——艾哈迈德认出其中三个是他舅舅的邻居,上周还托人带话“想早点结束战争”。
二、炼油厂的钢铁绞杀:穿甲弹与原油火
格罗兹尼的油田像一片黑色的森林,数不清的抽油机在晨雾中摇晃,输油管如藤蔓般缠绕在公路两侧。苏军第11装甲旅把指挥部设在最大的炼油厂里,烟囱里冒着黑烟,不是因为炼油,而是故意烧着轮胎——他们想让烟雾挡住德军的视线。
进攻信号是由炼油厂的工人点燃的。凌晨西点,三号储油罐突然爆炸,火光刺破浓雾——那是工人偷偷拧开了阀门,又用烟头点燃了泄漏的原油。米勒的坦克群顺着火光照亮的路线推进,“虎王H型”的履带碾过输油管,黑色的原油溅在装甲上,很快被高温烤成固态。
“左边!三点钟方向有SU-152!”车长的吼声刚落,一发穿甲弹就擦过坦克炮塔,在地上炸出个浅坑。米勒冷笑一声,转动炮塔,88毫米炮对准烟雾里的黑影就是一炮——SU-152的炮管刚抬起来,就被拦腰炸断,炮组成员从里面爬出来时,满身都是油污。
但苏军早有准备。他们把输油管接到了清真寺的宣礼塔上,一旦德军靠近,就打开阀门让原油顺着台阶往下流,再扔燃烧瓶点燃,整座清真寺瞬间变成火墙。车臣长老们事先说过“不能炸圣地”,米勒只能让坦克停在安全距离,用机枪压制塔上的守军。
这时候,艾哈迈德的舅舅带着十几个工人从炼油厂后门冲出来,每人手里都拿着扳手或钢管,对着苏军的机枪阵地猛砸。“我们早受够了!”老工人穆萨抡着管钳砸向机枪手,“他们用古兰经垫桌脚,还说要炸掉清真寺——真主不会放过他们!”
混乱中,一名苏军军官举枪要射穆萨,海因茨从坦克里探身开枪,子弹打在军官的枪托上。两人在原油池里扭打起来,海因茨的制服沾满黑色油污,却死死按住对方的手腕,首到穆萨用扳手敲晕那名军官。“你们的坦克再厉害,也不如我们熟门熟路。”穆萨抹了把脸,油乎乎的手在海因茨肩上拍了个黑印。
炼油厂的争夺战持续了五个小时。当德军终于控制主厂房时,发现储油库里藏着几百桶凝固汽油弹——苏军果然打算毁掉整个油田。穆萨蹲在地上检查输油管:“还好我们提前关掉了总闸,这些油还能炼,够你们坦克跑半年的。”
三、清真寺的对峙:黑袍与钢盔的对话
清真寺的火墙熄灭后,露出布满弹孔的宣礼塔。苏军残部还守在塔楼上,用扩音器喊着“车臣人都是叛徒”,却不敢下楼——塔下站着两排人,前排是举着古兰经的长老,后排是端着机枪的德军士兵。
“让他们下来投降,真主说要宽恕知错的人。”大长老对着塔楼喊,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油田。塔楼上的枪声停了,过了十分钟,一个苏军士兵探出头:“我们下去会被枪毙吗?”
“有长老作证,不杀俘虏。”布劳恩让翻译喊话,同时给海因茨使了个眼色。海因茨立刻把刚缴获的苏军步枪扔上去:“把枪扔下来,空手下来,我们保证不碰你们一根头发。”
第一个士兵下来时腿都在抖,看到长老们真的在胸前划十字(车臣人用的是伊斯兰教手势),才敢往前走。最后下来的是个中尉,他盯着布劳恩的肩章:“你们真的不烧清真寺?”艾哈迈德抢着说:“我们的圣地,比油田金贵多了!”
塔楼里还藏着个苏军政委,被拖出来时还在喊“阶级斗争万岁”。长老们拦住要动手的德军:“交给我们吧,他刚才用脚踩古兰经,得按教法处理——让他去油井里掏三个月淤泥,好好反省。”
布劳恩看着长老们把政委带走,转头对米勒说:“看到了?治理这地方,得用他们的规矩。”米勒正给“虎王”坦克补充原油,闻言笑了:“反正坦克有油烧就行,谁管他们怎么处置俘虏。”
西、临时政府的新章程与数据更新
格罗兹尼的硝烟未散,临时政府的牌子就挂在了炼油厂的办公楼里。新加入的伙伴团体格外显眼:
“格罗兹尼油田工人联合会”——穆萨当会长,带着两百多个工人负责恢复采油,他们最懂怎么让抽油机转得更欢;
“车臣部落协调委员会”——由七位长老组成,负责调解部落纠纷,同时监督德军是否遵守“不毁圣地”的承诺;
“北高加索护卫旅筹备处”——己经有五百多车臣青年报名,他们熟悉山地,很快就要配备缴获的苏军武器;
“清真寺文物保护组”——专门修复被战火损坏的宣礼塔,工匠都是从伊朗请来的老手艺人。
算上这4个新团体,总伙伴团体数达到了36个。
总占领区土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比例升至33.5%——格罗兹尼的油田与山地加起来,比马哈奇卡拉的盐滩更占分量。
新增的部队更实在:“车臣突击连”(拿着缴获的SU-152炮,虽然只剩三辆能开火)、“炼油厂护卫队”(穆萨带着工人组成的,手里的扳手比枪还顺手)、“宣礼塔哨兵班”(由长老们的孙子组成,负责清真寺安全,配备了德国造的冲锋枪)。
夕阳照在格罗兹尼的抽油机上,每台机器都在转动了——穆萨说,今晚就能恢复三成产量。海因茨坐在坦克上擦枪,油乎乎的枪管映着晚霞,远处传来宣礼塔的诵经声,与坦克的轰鸣奇异地融合在一起。
“下一站是哪里?”海因茨问。布劳恩指着地图上的高加索山脉:“弗拉季高加索——听说那里的山地,能把坦克变成废铁。”米勒凑过来看:“正好试试新到的‘象式’坦克歼击车,128毫米炮,管他什么山地。”
远处的清真寺顶,新月标志在暮色中闪着微光,与德军钢盔上的铁十字,在晚霞里拼成了一幅奇怪又和谐的画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CK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