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,是英雄汉的胆,也是一切事业的基石。
李秦旗很清楚,指望镇财政和市里的扶持资金,去建一个“现代化”的木雕工坊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那些钱,应付一下日常开销,搞几次宣传活动,就己经捉襟见肘了。至于去银行贷款,更是天方夜谭。乌桕镇没有任何可以抵押的有效资产,也没有任何一家银行,会把钱贷给一个看起来“不靠谱”的文化项目。
那几天,李秦旗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,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。烟灰缸里很快就堆满了烟头,像一座小小的坟茔,埋葬着一个个被否决掉的方案。
他不能失败。与山本一雄的合作,是乌桕木雕一步登天的绝佳机会,一旦错过,可能就再也没有了。
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,一个念头,如同暗夜里的一道闪电,突然照亮了他的脑海。
网络。
他想起了自己在燕台大学读书时,接触到的一个新潮概念——众筹。通过互联网平台,向公众展示你的项目和梦想,有兴趣的人,可以出一份钱支持你,作为回报,他们可以获得项目的产品或者其他形式的感谢。
这个想法一冒出来,就不可抑制地在他心里疯长。他知道,这很冒险,甚至有些惊世骇俗。在2012年的楚南省,一个偏远的乡镇,一个体制内的代理镇长,去搞“网络众筹”,这事儿要是传出去,十有八九会被当成一个笑话,甚至会被扣上“不务正业”“哗众取宠”的帽子。
但是,富贵险中求,事业亦然。常规的路走不通,就必须走别人不敢走,也想不到的路。
李秦旗的骨子里,那股属于燕台学子的、敢为天下先的锐气,被彻底激发了出来。
说干就干。他立刻联系了自己那位在省报的女记者朋友,向她请教了关于众筹平台的选择和文案策划的技巧。然后,他借了一台像素还算不错的数码相机,一头扎进了梁满仓老人的院子里。
他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,进行拍摄。他没有去拍那些成品木雕有多精美,而是将镜头,对准了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。
他拍梁满仓老人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、却依然稳定有力的手。
他拍阳光透过窗棂,照在飞舞的木屑上,形成的丁达尔效应。
他拍一块普普通通的乌桕木,如何在老人一刀一刀的雕琢下,慢慢显露出生命的轮廓。
他拍老人深夜在孤灯下,对着一件不成形的作品,凝神思索的专注背影。
同时还将乌桕镇那座古老的“通济桥”也细细地进行了拍摄,他总感觉这座桥承载的历史古韵也非同凡响。他要将“通济桥”的每一个细节发给他的女朋友小佳,让她有时间帮他了解一下这个古镇是不是还有什么更深的“宝藏”。
每一张照片,都充满了故事感和一种朴素的、首击人心的力量。
照片拍好后,他亲自操刀,撰写了众筹文案。标题,他反复斟酌,最终定为——《守护一位匠人最后的背影,复兴一座小镇失落的灵魂》。
文案里,他没有喊口号,没有谈大道理,只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、克制的笔触,讲述了梁满仓老人的坚守,讲述了乌桕木雕的前世今生,讲述了它所面临的困境,以及自己作为一个异乡人,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的朴素愿望。
在回报设置上,他也花了心思。支持99元,可以获得由梁满仓亲手雕刻、带有独立编号的“逆流鱼”木雕一枚;支持599元,可以获得一套精美的木雕文创产品;支持5000元,可以成为“乌桕木雕复兴计划”的荣誉村民,名字将被刻在未来工坊的功德碑上。
一切准备就绪。李秦旗在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——“梦想发生”,正式上线了这个项目。
项目上线的第一天,波澜不惊。只有寥寥几个朋友,象征性地支持了几十块钱。镇政府里的风言风语,再次甚嚣尘上。
“我就说嘛,瞎胡闹!还网络,网个鬼哟!”
“听说县里都知道这事了,万县长很不高兴。”
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青溪县。县长万承泽正在办公室里听取文化产业园项目的最新进展汇报。听到秘书说起李秦旗搞网络众筹的事,他端起茶杯,吹了吹热气,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。
在他看来,李秦旗这就是典型的书生习气,做事不着边际,异想天开。这种人,就算再有才华,在官场这个讲究脚踏实地的环境里,也注定走不远。
在第二天上午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议上,万承泽在谈到干部作风问题时,意有所指地发表了一番讲话:“我们有些年轻干部,学历高,思想活,这是好事。但是,也要注意,不能把‘思想活’,搞成‘心浮气躁’。总想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,总想走捷径,哗众取宠,这样的干部,是挑不起重担的!”
这番话,虽然没有点名,但在座的谁听不出来,这就是在敲打李秦旗。这几乎是给李秦旗这次的众筹尝试,提前判了死刑。
乌桕镇的干部们,更是对李秦旗避之不及,生怕被这个“不靠谱”的镇长连累。
李秦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但他脸上,依旧看不出任何的焦虑。他相信自己拍的照片,相信自己写的文案,更相信,在这个国家,总有一些人,愿意为了一份情怀,一份坚守,而买单。
他缺的,只是一个引爆点。
就在众筹项目上线的第三天晚上,眼看就要因为支持人数不足而宣告失败时,转机,以一种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方式,降临了。
他那位在省报的女记者朋友,将他写的众筹文案和照片,发给了自己的一位老师。这位老师,是楚南大学的教授,也是省内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评论大V,在微博上拥有数百万的粉丝。
这位老教授,当晚正因为一个学术问题而烦恼,睡不着觉。他点开了学生发来的链接,原本只是想随便看一眼。
然而,当他看到梁满仓老人那双布满沧桑的手,看到那在光尘中飞舞的木屑,看到那篇不煽情却字字戳心的文案时,他沉默了。
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,也是一个老手艺人,一辈子都在和木头打交道,最终,手艺却失传了。那种时代的变迁带给个体的无力感和失落感,瞬间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。
他红着眼眶,登录了自己的微博账号,转发了那个众筹链接。
他没有写长篇大论,只配上了一句极具个人风格的评论:
“操蛋的时代,总想把一些好东西,碾得粉碎。可也总有一些傻子,在用自己的骨头,撑着,不让它倒下。我们这个时代,缺的不是钱,也不是聪明人,缺的,就是这样的傻子。今天,我愿意为这个‘傻子’,和那位我素未谋面的老匠人,站一次台。不为别的,就为我爹,也为我们心里那点还没死透的念想。”
这条微博,在深夜,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。
转发,评论,点赞,呈几何级数增长。
“哭了,想起了我爷爷,他也是个老木匠。”
“写得真好,己经支持!希望‘逆流鱼’能给我带来好运。”
“这才是我们该追的‘星’!比那些流量明星强一万倍!”
“楚南的,顶起!必须让这么好的手艺传下去!”
众筹平台“梦想发生”的后台,数据开始疯狂地跳动。
十万!
二十万!
五十万!
一百万!
……
第二天清晨,当李秦旗打开电脑时,他被眼前的数字,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原定三十万的众筹目标,此刻,己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!而且,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。
成了!
他知道,自己不仅筹到了钱,更重要的是,他为乌桕木雕,赢得了一次最成功的、面向全国的品牌营销。
而此时,在青溪县政府大院里,县长万承泽的秘书,正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舆情报告,战战兢兢地敲开了领导的办公室。
报告的标题,用黑体加粗的字体,显得格外刺眼——《关于乌桕镇“木雕众筹”事件引爆网络舆情的紧急报告》。
万承泽看着报告上那一百多万的数字,和他昨天在会上那番“哗众取宠”的言论形成的鲜明对比,只觉得自己的脸,火辣辣地疼,像被人隔着网络,狠狠地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他意识到,自己,可能从一开始,就完全低估了那个叫李秦旗的年轻人,和他所代表的那种,自己完全不理解的、来自新时代的力量。
而就在这份舆情报告被送到市委的同时,市委组织部的一纸通知,也悄然抵达了乌桕镇。
通知的内容是:根据省委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精神,市委决定,近期在全市范围内,公开选拔一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,提拔为副处级。请各县区、乡镇,做好人选推荐工作。
所有看到这份通知的人,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这哪里是“公开选拔”,这分明,就是为那个在乌桕镇搅动了满城风雨的李秦旗,量身定做的。
(http://www.220book.com/book/MIPU/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220book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220book.com